下茶

下茶

中國古代婚俗,婚嫁以茶為禮,稱作“下茶”。亦稱“茶定”、“受茶”和“茶聘”,屬於古婚俗“三書六禮”中的第四禮“納徵”的書部,對於“三茶”中的第一茶,全意為“受聘定之茶”。指代的是“納徵”最後核對“禮書”無誤,相方家長點頭認可這段婚姻,並在茶定後開始共同確定“迎親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茶
  • 亦稱:“茶定”
  • 類型:又有"男茶女酒"之分
  • 出處:《茶疏考本》
概述,出典,何謂“三茶六酒”中的三茶,"下茶",“定茶”,洞房“合茶”,引申-四月八·挽婆茶,

概述

禮書:過禮之書,是禮物清單,當中詳列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徵﹝過大禮﹞時用。是在議定聘禮後,擇日男去女家行聘。聘禮的種類、多少依地位、貧富而異。聘禮一般有鞍馬、豬羊、錢財、首飾等,但是必須有茶具。聘禮放在鋪紅氈的高桌上,抬送女家,陳列於西炕祖先案前,兩親翁並跪,斟酒互遞祭祖,俗曰“換盅”。 “換盅”後女方家長須在必須在確認“迎親書”時回送男方家長“酒”。故此在“三書六禮”中進行到“下茶”,那么出嫁方已經算得上是“他家之人”了,只是欠迎娶和圓房而以!
下茶
同樣道理,只要相方父母完成“下茶”後,終止婚約就變成悔婚。被悔婚方有權取回全部聘禮和撤銷一切因此婚姻所達成的承諾,並且悔婚方必須支付這次婚姻帶來的一切物質性與會物質性損失。

出典

毫無疑問,茶禮還是我國古代婚禮中最為隆重和麻煩的一個禮節部分。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徵。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酒"。

何謂“三茶六酒”中的三茶

"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

"下茶"

又有"男茶女酒"之分,即定婚時,”男方除送如意、押貼外,還要送盛有香茗之錫茶羨瓶;婦方除還頂戴、押帖外,要回送紹酒。

“定茶”

所指代的是婚禮時女方須行的“三定茶”,一為“定師”、二為“定孝”三為“定姻”。“定師”又名為“別母茶”,就在結婚前夕女兒給父母獻上的茶,用以感謝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恩,故此必須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後方可獻上;“定孝”又名“媳婦茶”,是指代婚宴時給公公奶奶的敬茶,沿用至今,所以不加多說。“定姻”這是“定茶”的最後一步,就是交拜天地後,相方互敬的茶,喝下這杯,那么新娘就可以下席了!

洞房“合茶”

就是所謂“三道茶儀。”第一道為“百果桂圓湯”,第二道“蓮子棗兒湯”,第三杯方始是茶。吃喝時還有一套規定,第一杯接杯後,要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後向嘴唇一觸,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後則必須一飲而盡。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現在當然沒有了,但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
其實在完整一個婚禮過程中,一共要進行九道茶禮,寓意“長長久久”,至於明天起來給父母的那一杯“十全十美”就不用理會了!因為一般來說,是很少人會擺祭祖宴的!然而這杯茶對家長而言,絕對是“十全十美”。

引申-四月八·挽婆茶

“四月八、阿婆誕,阿婆挽來茶和蛋”這樣一首在祖母口中聽回來的廣東民謠。也許很多人會想到四月八這個在漢族中幾乎沒有記載的節日又是什麼日子呢?當中阿婆又是誰呢?為何這天阿婆又會挽來茶和蛋呢?這又與“下茶”有什麼關係呢?
那么請大家慢慢看下去吧:
民謠中第二個“阿婆”是廣東人對自己外祖母的稱呼,而第一個阿婆就是指代“金花阿婆”。
明代詩人張謝曾有詩吟詠:““玉顏當日睹金花,化作仙湖水面霞。霞本無心還片片,晚風吹落萬人家。”
這裡所說的金花就是“金花菩薩”,在廣東,很多古老的人家會有設有一個其他地方沒有的也不太明白的神位——“金花阿婆的神位”。廣東人深信這位“金花阿婆”能夠庇佑孩子一生健康。為何會這樣想呢?因為不少孩子在成為人父母之前都會被自己父母拉到這個神位前,讓他們跪拜這個被稱為“金花啊婆”的神,好讓她保佑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長。而長大後的孩子重複以往自己父母的行為,使得這變成了一種習俗。
然而這位“金花阿婆”其實不老啊!明朝洪武年間,廣州一位巡按夫人臨盆難產,危在旦夕,巡按非常著急,不料困極打盹,夢見一位老翁指點道:“請得金花姑娘來,可保母子平安。”巡按派人找到一位名叫“金花”的民間少女,接到家中。巧的是,金花姑娘剛入後堂,夫人就平安產下嬰兒。這事很快傳遍廣州城,許多婦女臨產都來找金花,祈求平安產下貴子。
金花姑娘被大家當成“活菩薩”,非常受到尊重,但也正因此沒人敢與她成親。金花姑娘一日比一日憔悴,最終竟投湖自盡。人們把這個湖稱為仙湖,還建了座金花廟紀念金花,把每年的農曆四月十七日定為金花誕。在解放前金花廟仍香火旺盛,每逢金花誕,商販雲集,更有戲班表演,一連持續幾日,非常熱鬧。後來,隨著老房子倒塌,有關金花廟原址和金花姑娘的傳說日漸淹沒在塵囂中。時至今日還保留著一條在廣州人民路與中山七路之名為金花直街的小巷。
然而在廣東的其他地方卻依舊有著金花廟的存在,而且長年香火不斷。但是民間流傳金花誕的日子並不是“四月十七日”而是“四月八日”!因此也產生了“四月八、阿婆誕,阿婆挽來茶和蛋”這樣的民謠和習俗。然而正由於是那樣由孩童的時候聽父母說阿婆,到自己成為父母后和子女說下去的習俗,這樣很容易產生誤聽,使得很多人把“金花阿婆=外祖母”,因而演化出了外祖母帶茶去探望自己外孫的習俗。在並不富裕的時代,能夠讓自己外孫吸取更多營養,蛋和茶這樣容易入口而且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便成為習慣帶的禮物了!
而這種純女系連線的習俗,表現的並非父母對子女,也不是子女對父母,而是作為母親對出家女兒那邊血脈的思念和關懷!在中國這樣的一個悠久的儒家思想的國家,血脈、男權一向被看得很重,“女兒出家就是別家的人”這樣的覺悟不少人是在女兒誕生的時候就有的了!但是血脈的傳承,骨肉的親情是永遠無法磨滅的。所以這樣的習俗就默默地被歷史所承認,只是不被記載而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