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經外穴位

針灸學名詞。經外穴位下肢穴共12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肢經外穴位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分布於下肢的經外奇穴。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下肢經外穴位為環中、髖骨、鶴頂、百蟲窩、內膝眼、膽囊、闌尾、內踝尖、外踝尖、八風、獨陰、氣端共12個。

中醫套用

1、髖骨,又名體骨
定位:在大腿前面下部,當梁丘兩旁各1。5寸。
局部解剖:外側髖骨穴,在股外側肌中,布有肌神經前皮支和股外側皮神經,有旋股外側動、靜脈降支的分支。內側髖骨穴,在股內側肌中,布有神經前皮支,及股深動脈的肌支。
主治:腿痛,膝關節腫痛,歷節風等。
刺灸法:針刺0。5~1。5寸;艾炷灸3~7壯,或溫灸5~15min。
2、鶴頂,又名膝頂
定位: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
局部解剖:在髕骨上緣股四頭肌腱中;有膝關節動脈網;布有股神經前皮支及肌支。
主治:鶴膝風,腳氣,雙足癱瘓,膝關節酸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百蟲窩,又名血郄穴
定位:位於大腿脛側,股骨內髁上方,膕窩橫紋上3寸處。
局部解剖:在股內側肌中。有股動,靜脈分支;布有股神經前皮支,深層有股神經肌支。
主治:腎臟風瘡。
刺灸法:直刺1。5~2。5寸,得氣時酸麻感覺至膝部;艾炷灸3~14壯。
4、膝眼
定位:屈膝,在髕韌帶內側凹陷處,內側的叫內膝眼,外側的稱外膝眼。
局部解剖:淺層有隱神經分支和股神經前皮支分布;深層有股神經關節支和膝關節動脈網分布
主治:膝痹痛,下肢麻痹,鶴膝風,腳氣等。
刺灸法:針0。5~1寸,得氣時局部有脹酸感覺。艾炷灸3~7壯。
5、環中
定位:在臀部,環跳穴與腰俞穴連線的中點。
局部解剖:在臀大肌、股方肌中,穴區淺層有臀上皮神經分布;深層有坐骨神經乾和股後皮神經乾經過,並有臀下神經、坐骨神經肌支和臀下動脈分布。
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腿痛。
刺灸法:直刺2~3寸;可灸。
6、膽囊
定位:陽陵泉直下1~2寸,壓痛最明顯處。計2穴。
局部解剖:在腓長肌與趾長伸肌間,有脛前動、靜脈;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支,深部有腓深神經。
主治: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症,膽囊切除後膽絞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溫灸5~10min。
7、闌尾
定位:位於小腿前外側足三里直下1~2寸間,壓痛明顯處。
局部解剖: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部有腓深神經及脛前動、靜脈。
主治:急、慢性闌尾炎,急、慢性腸炎,下肢麻痹或癱瘓,足下垂等。
刺灸法:直刺1。5~2寸。
8、內踝尖,又名踝尖、呂細
定位:內踝的凸起處。
局部解剖:有小腿十字韌帶;在脛骨前肌腱與趾長屈肌之間,其下有展肌。
主治:小兒不語,霍亂轉筋,牙痛,腳內廉轉筋,諸惡漏,乳蛾等。
刺灸法:艾炷灸3~5壯,或溫灸5~10min。
9、外踝尖
定位:外踝的凸起處。
局部解剖:有小腿十字韌帶,距腓前韌帶,腓骨長、短肌腱,布有腓腸神經。
主治:腳氣,轉筋,十趾拘攣,牙痛,小兒重舌,乳蛾,白虎歷節風痛等。
刺灸法:針刺出血;艾炷灸3~7壯。
10、八風,名八沖
定位:在足背側,第一至第五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一側4穴,左右共8穴。
局部解剖:在趾骨小頭間前跖骨間肌中,有趾背動、靜脈,分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的趾背神經。
主治:足跗腫痛,腳弱無力,頭痛,牙痛,瘧疾,毒蛇咬傷,足趾青紫症,月經不調。
刺灸法: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艾炷灸3~5壯。
11、獨陰,又名獨會
定位:位於足掌側,第二趾跖骨關節橫紋中點。
主治:卒心痛,難產,死胎,胎衣不下,月經不調,小腸疝氣,婦人乾噦,嘔吐,積聚,河豚中毒等。
刺灸法:直刺0。1~0。2寸;艾炷灸3~5壯,或溫灸10~15min。
12、氣端
定位: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離緣一分處。
主治:腳氣,足趾麻痹,足痛,腳背紅腫等。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艾炷灸3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