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盤黏土

下盤黏土是一種富含膠結作用物質的塑性黏土,與普通黏性土相比,下盤黏土的強度特性更為複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盤黏土
  • 套用領域:岩石勘探
  • 特點:強度特性更為複雜
簡介,最新研究,套用,

簡介

下盤黏土指的是地面極細碎的土粒,與水混合後有黏性和可塑性。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從中通過才具有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粘土都由矽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風化後形成,一般在原地風化,顆粒較大而成分接近原來的石塊的,稱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這種黏土的成分主要為氧化矽與氧化鋁,色白而耐火,為配製瓷土之主要原料。

最新研究

通過直剪儀對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含丙三醇溶液的重塑紅黏土進行了抗剪強度試驗,發現紅黏土的強度、黏聚力隨著溶液含量的增加出現了"雙峰"值現象,且內摩擦角基本保持不變,用丙三醇溶液替代水溶液配製的土樣其強度有了明顯的降低。結合核磁共振儀對紅黏土試樣的孔徑分布研究情況,基於Bishop提出非飽和土的有效應力原理,探討了非飽和紅黏土的強度隨含水率變化出現"雙峰"現象的影響機制,認為紅黏土本身孔徑大小分布特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套用

下盤黏土通常由風化地球表面的鋁矽酸鹽礦物形成。但是一些成岩作用也會產生粘土。在這些過程中粘土的存在可以作為成岩作用進展的指標。
下盤黏土是一種重要的礦物原料。它由各種水合矽酸鹽和一定量的氧化鋁,鹼金屬氧化物和鹼土金屬氧化物組成,並含有雜質,如石英,長石,雲母和硫酸鹽,硫化物,碳酸鹽等。
下盤黏土礦物的尺寸小,通常在膠體的尺寸範圍內,並且是結晶的或無定形的,其中大多數是片狀的,並且少數是管狀和棒狀的。
下盤黏土礦物經水潤濕後具有可塑性,可在較小的壓力下變形,長時間保持完整,比表面積大,顆粒帶負電荷,具有良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學性。活動,並有其他陽離子,交流的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