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疃村(山東省即墨市北安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下疃村(山東省即墨市北安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下疃在營上北2.5公里,煙青公路西側。相傳:明洪武時(1368~1398),馬、梁、邵等性相繼遷來立村,稱青龍莊。以後,周、王、黃、喬等姓相繼遷來。因地勢較營上低,改稱下疃。同治《即墨縣誌》標有下疃。 下疃是濟南軍區副處長徐永進烈士的故里[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疃村
  • 地理位置:裴村鄉南部
  • 人口:2634人
  • 耕地面積:3420畝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水,電,路,教育,人口與衛生,人居,農田水利,制約因素,發展優勢,發展思路,發展目標,

村情概況

裴村鄉下疃村位於裴村鄉南部,大凌路西側,東與我鄉九合號相鄰,南與我鄉凌雲口相鄰,西與西坊城鎮大有號村相鄰,北與我鄉什義號村相鄰,距縣城30公里處,是一個純農業村。全村總戶數670戶,總人口2634人,下轄6個村民小組;有黨員39名;村幹部9人;有勞動力1039人。耕地面積3420畝(玉米種植面積3100畝,蔬菜種植面積200畝),其中水澆地3200畝(井灌2500畝,河灌700畝),旱地220畝,退耕還林面積2900畝;機井16眼;;低保189戶,五保14戶;電視普及率達95%,電話普及率達90%。

基礎設施

與社會事業現狀

整村已接通自來水。

全村通電率100%;但未進行過農網改造,電網老化;廣播電視覆蓋率95%,通信通暢。

有4米寬鄉村土路一條,9公里。

教育

有國小、國中各1 所,教師48人,在校生42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98.5 %。

人口與衛生

現有村醫3人,住院分娩率100%,適齡兒童接種率100%。

人居

民居多為院落布局,多以磚木結構為主,少量土木結構。

農田水利

我村水田以井灌為主,少量採取河灌。

制約因素

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差、產品結構單一、勞動者素質差、科技含量低、農民思想觀念陳舊落後。

發展優勢

一是土地資源豐富。二是農民民眾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高,願望迫切。

發展思路

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非農產業;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生存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全面實現奔小康目標。

發展目標

通過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增加投入,逐步提高村民素質,促進科技向生產力轉化。切實改善農田水利、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農業水利化程度提高到60%以上,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加強村容整治,鄉村道路硬化率80%以上;村莊綠化率40%以上;垃圾處理率達50%以上;安全飲用水率80%以上;加強以沼氣、電力為主的潔淨能源建設,使用率達70%以上。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農民對黨支部的滿意度達90%以上;農民對政務公開滿意率達80%以上;農民對社會治安滿意度達80%以上;農民對"一事一議"滿意率達80%以上;農民對計畫生育滿意率達90%以上;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100%;農民對管理民主滿意率85%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9年以上;農村信息化程度達35%以上;村級文化、體育場所普及率達60%以上;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真正把下疃村建成文明村、生態村、和諧小康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