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焉者,出自《禮記.中庸》,指次等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焉者
- 拼音:xià yān zhě
- 解釋:次等者
- 出處:《禮記.中庸》
1.《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鄭玄注:"下謂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謂聖人在下,如孔子雖善於禮,而不在尊位也。"後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下焉者,出自《禮記.中庸》,指次等者。
下焉者,讀音xià yān zhě,漢語詞語,意思為次等者。出自《禮記.中庸》。解釋 次等者。出處 《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鄭玄注:"下謂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謂聖人在下,如孔子雖善於禮,而不在...
梁啓超 《變法通議·學校餘論》:“彼同文館等之設,其原奏檔案,所稱不過以交涉日伙,鞮寄需人,思通其語言,毋受蒙蔽。故其成就,上焉者足備總署使館之繙譯,下焉者可充海關洋行之通事。”蘇曼殊 《自序》:“自餘譯者,澆...
況其下焉者乎。惜後儒不察,以物為事物,以知為知識。則是以根本之根本,認為枝末之枝末。又以枝末之枝末,認為根本之根本。不但不得聖人之意,亦亂聖人之文。何以言之,以欲誠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極省力,極...
其陰險叵測[27],蓋雖高帝為其所欺,而況其下焉者與?嗟乎。世所貴乎謀士者,為其能以排人之難也。高帝雖雄心猜忌,蕭相國用召平[28]、鮑生之計[29],卒免其疑而脫於禍,使通誠愛信,則必思所以終全之矣。說之以三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