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燒賣

下沙燒賣

下沙燒賣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屬於上海菜。下沙燒賣起源於明代,是浦東南匯地區代表小吃。燒賣皮用特殊擀麵杖手工擀制,鹹味燒賣以當季新鮮的春筍、鮮肉和秘制熬成的豬皮凍為餡料,甜味燒賣用豆沙、核桃肉、瓜子肉和陳皮橘制餡。這其中,筍肉燒賣最受歡迎。2011年,下沙燒賣製作技藝被列入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沙燒賣
  • 屬性: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
  • 屬於:上海菜
  • 起源於:明代
簡介,歷史,技藝傳承,傳承基地,專賣店,

簡介

下沙燒賣起源於明代,是浦東南匯地區特色點心。燒賣皮用特殊擀麵杖手工擀制,鹹味燒賣以當季新鮮的春筍、鮮肉和秘制熬成的豬皮凍為餡料,甜味燒賣用豆沙、核桃肉、瓜子肉和陳皮橘制餡。這其中,筍肉燒賣最受歡迎。2011年,下沙燒賣製作技藝被列入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隨著網路熱捧,下沙燒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如今在下沙燒賣的原產地,燒賣店玲琅滿目,除了下沙燒賣的鼻祖下沙老飯店燒賣,還有下沙燒賣有限公司出品的下沙燒賣、下沙德持燒賣、下沙老街燒賣、下沙二廠燒賣等等。

歷史

下沙燒賣其名由來已久,相傳源於明代。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朝廷在今浦東航頭鎮下沙社區(古稱鶴沙鎮)建鹽場並設鹽監署,出現了經濟繁榮的鼎盛局面。經濟的繁榮,招來了倭寇的入侵,至16世紀時,倭寇經常來此大肆搶劫,特別是明嘉靖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倭寇屢屢騷擾時為東海邊境地區的下沙,老百姓對此深惡痛絕。當朝派兵邑居下沙抗倭時,深受下沙百姓擁戴。為了犒賞朝廷軍隊,老百姓便用精美的點心慰勞將士。由於平倭大軍人多,鄉人們和粉捏皮,剁肉拌餡,當時恰逢新筍出土,便用竹筍和肉做餡,包起了餛飩不像餛飩,餃子不像餃子的點心,上籠蒸熟。新出籠的美味點心深得將士們喜愛,有人問這是什麼點心,鄉人頗為風趣地回答:“邊燒邊賣。”“燒賣”由此得名。
自此以後,每逢春季,“燒賣”作為時令點心應市。
解放以後,製作下沙燒賣的飯店、點心店僅下沙鎮就有12家。公私合營以後,下沙燒賣成了下沙飯店的經營特色。
改革開放以後,浦東南匯舉辦了上海桃花節,下沙燒賣傳人設立了十多處下沙燒賣特色產品供應點,下沙燒賣成了上海桃花節特色旅遊產品之一。吃過“下沙燒賣”的遊客,無不為之讚嘆:
竹筍燒賣滿口湯,白糖細沙甜心腸;中外遊客齊青睞,年年三春想賞花;飽了眼福飽口福,桃紅人面燒賣香。

技藝傳承

傳承基地

2013年2月28日下午,“下沙燒賣製作技藝傳承基地揭牌儀式”在下沙燒賣下沙店舉行。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高春明、浦東新區宣傳部副部長王衛國為“浦東新區級下沙燒賣製作技藝傳承基地揭牌儀式”揭牌。傳承基地揭牌第一天,店裡就迎來了眾多食客盡饗美味。新民晚報、上海電視台、藝術人文頻道、浦東發布、新民網、新聞晚報、申江服務導報、浦東時報、浦東電視台、新青年等多家媒體參與報導。據悉,為紀念此次活動,航頭鎮文化服務中心特製作了活動紀念首日封。

專賣店

根據下沙燒賣網的最新資料,下沙燒賣現在主要有9個銷售點,分別為: 周浦店(年家浜路周康路169號) 下沙店(滬南公路5229號) 惠南店(南門大街21弄1號) 周浦聯華(康沈路1551號) 周浦家得利(周浦鎮康沈路1765號) 航頭聯華(航都南路1號) 新場家得利(牌樓東路30號) 惠南東門聯華(惠南鎮車站路26號) 惠南聽潮聯華(惠南鎮通濟路150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