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時段名。其所指具體時間歷代醫家認識不一。《素問·髒氣法時論》:“肝病者,……下晡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晡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黃帝內經》中有提及“下晡”一詞。如,《素問·髒氣法時論》:“肝病者,……下晡甚。”又《素問·標本病傳論》:“夏下晡。”
“下晡”用來代指每日中的某一時段,但歷代醫家對其所述的具體時間段並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例如:
①指申時。即認為“下晡”與“晡”所指時間一致。
②指日落之際,約在申酉兩時的末尾。如《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釋》:“下晡:是在申酉兩時之末尾。”
③指申時後五刻。如王冰:“下晡,謂日下於晡時,申之後五刻也。”
④指約為15:45—17:15。此為有現代學者通過根據秦漢之前的十六時制的研究提出的觀點。
中醫套用
五臟疾病的晝夜“慧”、“靜”、“甚”規律
五臟病理變化不僅受一年時令之氣盛衰變化的影響,還隨晝夜時辰的變更發生變化。《藏氣法時論》將其歸納為“慧”、“靜”、“甚”三種狀態:“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所謂“慧”,指病情緩解;“靜”,指病情穩定;“甚”,指病情加重。即五臟疾病在一晝夜中的變化規律為:在其臟腑功能旺盛的時辰病情緩解,在其功能衰弱的時辰病情加重,在其功能趨於增強的時辰,病情趨於平穩。
許多臨床報導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五臟疾病晝夜變動規律的存在。例如,冠心病夜半發病率最高,這可能與夜間睡眠時迷走神經緊張性增高,易使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有關,支持了心病“夜半甚”的說法。五更瀉患者每於清晨時分腹痛、腹瀉,是脾病“日出甚”的一個典型實例。脾主四肢,低血鉀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癱瘓以肢體為主,本病發作多在清晨初醒時,也是“日出甚”的表現。關於肺病的晝夜變動規律,臨床報導與《內經》中所述不盡相符。例如,咳嗽易發於夜間初睡時,也有研究結果顯示,與肺功能密切相關的氧氣攝取峰值時相位及95%可信限在12~19時,與肺病“日中甚”時限相近,肺病患者在此時病情加重,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