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手發球

排球運動發球的一種。發出的球,速度慢,力量小,攻擊性差,適合於初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手發球
  • 外文名:underarm service
排球下手發球,排球技術要領,正面下手發球,側面下手發球,正面上手發球,錯誤及糾正,網球技術要領,網球動作方法,穩定情緒,握拍,準備動作,拋球,揮拍擊球,

排球下手發球

排球運動發球的一種。發球時,手臂由下向前上方擺動,並利用身體的轉動將球擊出。按其動作,可分為正面下手發球和側面下手發球。發出的球,速度慢,力量小,攻擊性差,適合於初學者。
發球動作較簡單,容易掌握,失誤少,準確性高。但球的速度較慢,力量小,攻擊性較差,一般適用於初學者。
1.準備姿勢:發球學生面對球網站立,兩腳前後開立,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兩膝稍彎屈,上體前傾,左手持球於腹前下方。
2.拋球擺臂:左手將球平穩拋起在腹前右側,離手高度約30cm左右。在拋球同時,右臂伸直往後下方擺動。
3.揮臂擊球:以右腳蹬地,右臂伸直,以肩為軸,由體後下方向腹前揮臂擺動,身體重心隨之前移,在體前右側以全掌或掌根擊球的後下方。擊球後,迅速進場比賽。

排球技術要領

正面下手發球

主要強調非持球手的右臂擺動前揮很重要,而不是直臂前撩,手去擊球時用什麼部位由各自自定。一般用掌根力量較大。

側面下手發球

主要強調利用轉體的力量來帶動手臂向前的揮擺,手臂的揮擺有一個“抽掃”的過程,拋球的高度不需太高,一點即可。

正面上手發球

主要強調,拋球同時做曲肘後引動作,用甩鞭式的快速揮臂方法在伸直手臂的最高點全掌包球。 1、講解示範
發球教學的重點是:揮臂擊球
發球教學的難點是;擊球點和手法掌握。
2、徒手模仿練習
①徒手做拋球,揮臂擊球動作的練習。
②兩人一組,一人練習,一人觀察糾錯。
3、持球練習
①拋球練習 要求每次拋球的高度要儘量固定。
②對牆發球 距牆3-5米左右自拋發球,主要體會協調用力和控制手法。
③兩人一組 站在3米線後的隔網發球練習
④兩人一組 一發一接練習
⑤端線後規定線路的發球,斜或直線。
⑥找區域的發球練習。

錯誤及糾正

1、曲肘擊球 動作要領不清
糾正,多做徒手模仿練習,發球距離網近一些。
2、拋球不到位:手指給的力過多,用力不勻
糾正方法:進一步明確動作概念和作用,拋球和擺臂結合的練習,拋輕的實心球
3、發球過高 擊球部位掌握不好。
糾正方法:往網帶上發。

網球技術要領

準備姿勢:
上身面對球網站立;膝關節稍微彎曲,身體的重心落在前腳掌;左手持球;右手放鬆。
引拍階段:
上身向右後方扭轉;球拍後擺,左腳向前上步;左手將球稍向上拋;眼睛盯住球。(這點很重要)
擊球階段:
球拍稍微降低、下垂;手腕關節微打開;肩膀向前扭轉;在球落地前,在身體一側的前面擊球;拍面從垂直變為稍稍打開。
隨揮階段:
擊球手臂和球拍頂端應儘可能長地向前上方隨揮;球拍放低並且做好回球的準備。

網球動作方法

發球與接發球在網球比賽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擊落地球技術能發展 球員在底線與對手相持,周旋的本領,逼近網前及網前的凌空截擊技術 能有效地破壞對方的防線,致對方於被動,但是如果不具備發球與接發 球的技術,那么你將永遠被隔絕於真正的網球比賽之外,永遠只能是 個比賽的旁觀者。 相對於底線擊落地球和凌空截擊而言,發球是一頂比較難掌握的技術, 因為發球時動員的身體部位較多,動作幅度較大,需要肌肉的協調程 度較高,但儘管如此,要學好發球也並非特別困難,因為發球的主動 權絕對掌握在擊球者自己手裡(這是其不可比擬的優勢),無論拋球還 是揮拍擊球都完全憑自己的控制,發球者所要做的只是為自己創造最 佳的條件並按照自己的意圖將球發出手,就這一點來說,發球要比打 底線或上網主動得多,難度也小得多。高水平比賽中,球員保住自己 的發球局是贏取勝利的關鍵和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再破掉對方的發 球局才可最終大獲全勝。
發球是進攻、得分的開始,而穩定情緒又是發球必不可缺的前奏,就讓我們從這裡開始,看看怎 樣能發出一個好球。

穩定情緒

心浮氣躁的情況下是很難發出一個好球的。通常的作法是:在發球的位置上做幾次深呼吸,再拍 拍球,然後站定準備發球。各人習慣不同,因而穩定情緒的作法也各有異,但這一環節最好不要 被略掉並且儘量延續至準備動作當中去。

握拍

東方式反手或大陸式握拍。 許多網球初學者都喜歡用東方式正手握拍進行發球,這可能是底線擊球所留下的“後遺症”。其 實一試便知,如果採用此種握拍在右區而且是用正常動作發球的話,球出手後十有八九會偏向外 角一側,因為手腕在自然情況下所形成的拍面就是如此的角度,若想使拍面偏向內角則必須向內 轉手腕,而經常做此動作不僅相當彆扭而且易使手腕受到損傷。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不要用 東方式正手握拍進行發球。

準備動作

眾所周知,發球要發在對角的發球區內才算好球,發球員若站在單打右區發球,那么球應該落入 對面的A區之內,若站在左區發球則球應落入對面的B區之內,靠近發球線的C、D兩個角一般被稱 為內側角,靠近邊線的E、F兩個角相應地被稱為外側角。球員在發球之前對球出手後的方向、落 點、旋轉、速度等都應做個先期的預算,盲目發球出手無疑是在浪費先發制人的好機會。 發球前具體的準備動作,雙腳自然分開站立,兩腳的連線根據球員中同的習慣可與底線相垂直, 也可以保持另外一個合適的角度;身體自然前傾;最好只持一個球,球自然著落在持球手拇指、 食指及中指三指上,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屈於球的後部,切忌用力將球握在手裡或捏在手裡。 關於球拍相合。許多初學者喜歡拿起球、拍,走到發球位置後立即就開始拋球並揮拍擊球,仿佛 球和拍是不相關的兩樣東西,這顯然是很草率的,最好能改一改。球拍相合,不僅能夠給球員一 個集中注意力的提示,告訴自己“我要發球了”,同時也是穩定情緒和整理思路的延續,初學者 應該養成此習慣。

拋球

準備動作穩定下來以後,順勢就是拋球及揮拍擊球了。這兩個環節能否配合得好是能否發好球的 關鍵,而拋球的質量則又是關鍵的關鍵。位置得當、出手平穩的拋球無異於為揮拍擊球創造了穩 定的條件,反之則無異於給下面一系列環節製造了一個動盪的外部環境。很少有人能在前後左右 飄忽不定的拋球之下發出保質保量的好球,初學者更是如此,所以學發球的第一步是先學拋球、 先練拋球。 1.拋球的方法:在準備動作的基礎上,持球手的肘部漸漸伸直並向下靠近持球手同側的大腿,然 後從腿側自下而上將球拋起。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手臂保持伸直的狀態,其走勢與地面垂直,掌 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將球平穩托起,儘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餘的手部小動作, 以免影響球的平穩走勢,球在空中的旋轉越少越好。球脫手的最佳點在手掌走勢的最高點,脫手 過早容易造成球在空中旋轉或晃動,出手過晚則會令球“走”向腦後失去控制。脫手時托球的三 手指已最大程度地展開,球不是被“扔”到空中而是被“拋送”到空中去的,初學者應對此多作 體驗。
2.球脫手後在空中的位置:根據不同的需要,球出手後在空中相對於身體的前後位置也不盡相同。 一般來說,第一發球強調出球的速度與攻擊力,擊球點較靠前,因此球也拋得較靠前。第二發球 較為保守,在保證成功率的前提下強調球的旋轉和控制球的落點,擊球點也就相應後移,因此球 自然要拋得靠後一些,基本上與背弓時身體的縱軸線相一致。 拋球的位置也可參照球落地後相對於前腳的位置來確定。一般來說,第一發球拋球後球應落於前 腳前一個拍頭的位置上。
3.拋球的高度:球拋到空中的高度當然不能低於擊球點的高度,但究竟多高才合適要視個人情況 而定,因為此高度限定了揮拍擊球所用的時間。 從準備姿勢到拋球出手,身體重心還有個後靠至後腳再前移至前腳的過程,同時髖部前頂、腰背 呈“背弓”狀,然後反彈背弓並發力揮拍擊球。在下文中我們還將對此有詳細的論述。 剛剛開始學發球的朋友肯定要面臨總是拋不穩球的難題,沒關係,“再拋一次”是最好的攻關辦 法。因為拋球的穩定性建立在一定的手感基礎之上,所以一般在學發球動作之前最好能專門花一 點時間練習拋球,在以後的實際發球練習中也要注意要領,如果偶爾沒有拋好的話,接住重拋就 是了,千萬不要勉強發球出手,否則很容易破壞掉辛辛苦苦學來的動作。

揮拍擊球

拋球與揮拍擊球是同時開始進行的。 揮拍擊球的環節包括: 1.後擺球拍:以準備姿勢為基礎向持拍手一側轉身,同時持拍手引導球拍貼近身體像鐘擺一樣將 球拍擺至體後(不一定要直臂後擺但掌心一定要朝向身體)。 一發拋球,球的位置較靠前 二發拋球,球的位置較靠後
2.背弓動作:球拍後擺至一定高度後(此高度因各人習慣而異,至少大臂不應緊夾在體側),以肘 為軸,小臂、手、拍頭依次向體後、背部下吊,同時屈雙膝並伴隨身體後展呈“弓”狀。
3.擊球:在屈膝、背弓動作的基礎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部, 反彈背弓並向出球方轉體, 與此同時仍以肘為軸帶動手、拍頭擺向擊球點,最後在力的爆發點上擊中拋送於空中的球。發力 是自下而上一氣呵成的,其間的快慢由個人掌握,習慣、素質不同速度也就不一樣,但共同的一 點是:球拍走勢最快、最具爆發力的一點應在到達擊球點那一瞬間。擊球點時身體已全部面向出 球方,拍面自然地稍向內側以便擊於球的側後部,發出側上旋球或側旋球。
4.搔背動作:揮拍擊球時肘部有一個引導小臂、球拍下吊至背後再以肘部為軸帶動臂、拍擺向擊 球點的過程。這一過程好像在用拍頭給後背搔癢,故被稱為“搔背動作”,其目的是為了持拍手 能有一個足夠的獲得擺動速度的過程,為到達擊球點一瞬間力的爆發做充分的準備。搔背動作完 成得是否到位關鍵要看搔背時手、臂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放鬆,如果在手、臂十分僵硬的情況下完 成此動作,那么到達擊域點時球員一定會感到整個身體的彈性都已被破壞掉了,發不出力也就在 情理之中。 一發拋球後球落於前腳前一個拍頭的位。
5.擊球點的位置:球員手持球拍在空中所能爭取到的最高一點就是擊球點。這當然屈膝、弓背積 蓄力量及蹬地、發力示意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說法,因為根據第一發球和第二發球的不同需要, 擊球點是相應要有前後變動的,但“力爭高點”卻是在選擇擊球點時最基本的原則。有了“制高 點”,不僅動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舒展地做出來,更重要的是在控制球路和球的落點以及對球施 加壓力上,高點擊球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 在這裡還有一個關於擊球點的小資料。 (6.40m為發球線至球網間距離,0.914m為網中心高度,11.885m為底線至球網間距離) 許多朋友希望自己發出的球個個威力無比,所以在擊球時就不自覺地想將球大力強壓過網,平擊 的成份無形中也便占了主導。若想將球平擊發過網並令其落在發球區內,那么擊球點至少要達到 2.74m的高度,也就是說擊球者的身高至少要達到1.80m。也許很多朋友可以具備如此的身高,但 摻雜進技術的成份,這個高度就很難真正體現到發球當中去了。所以,發球者最好不要在發球時 太過於苛求平擊平打,多加些側、上旋是比較明智的,因為這樣可以讓球走一個弧形軌跡,利用 弧頂的高度達到過網的目的,再利用餘下半段的弧線達到令球落人發球區的目的,這樣可以大大 提高發球的成功率。
擊中球時雖然揮拍擊球動作已告完成,但整個發球過程卻仍在繼續。到達擊球點後球員應順著身 體及揮拍的慣性做收腹、轉肩和收拍的動作,最終拍子由大臂帶動收向持拍手的異側體側,結束 發球動作。這一過程被稱為隨揮,即隨球揮動,與底線擊球的隨揮異曲同工。 很多初學者往往習慣於將拍子收於持拍手同側的體側,這不僅有違於發力、轉體的慣性,更多的 情況是擊球者很容易將拍頭敲在自己的小腿腔骨上,從而造成傷痛。非持拍手在送球脫手後不應 立即放下或緊夾於體測,而應幫助身體掌握平衡並在隨揮結束時接住已處於末勢的球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