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團國小
- 簡稱:下團國小
- 創辦時間:1989年
- 所屬地區:湖南
- 類型:村辦國小
- 屬性:村小
- 主要院系:國小
轄區居委
是縣委、縣人民政府確定的新農村示範點。該居委會共有6個村民小組,1000多人,黨員37人,有耕地460餘畝,山林面積9500畝。自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以來,村支兩委帶領全村人民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精心編制發展規劃,穩步推進產業發展,全面啟動項目建設,示範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村民人均收入增幅超過兩位數,躍居全縣先進行列,相繼被評為“國家科普興農惠村先進單位”、“邵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縣雙文明村”、“全縣計畫生育模範村”、“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一、抓組織建設,確保領導堅強有力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在我鎮開展以來,鎮黨委、政府一直把此項工作作為我鎮的頭等大事來抓,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為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鎮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具體處理日常事務。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碰頭會,通報信息,了解情況,掌握動態,對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鎮主要負責同志及時召集有關人員,研究對策,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居委會班子能力和村民素質明顯加強。該居委會以創先爭優為載體,以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把好黨員入口關,結合村支兩委換屆配強兩委班子,採取選送、輪訓、現場教學、異地考察學習、科普宣講等方式開展黨員教育,農民技術技能培訓。班子帶富能力明顯加強,村裡的幹部成了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加入黨組織、成為後備幹部。村民逐步成長為“懂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守法紀”的新型農民。使廣大幹群對新農村建設有了深刻的了解,對新農村建設的前景充滿信心。
二、抓產業發展,助推農民增收致富
下團居委會人均耕地不足1畝,單純依靠這些土地生產糧食作物對無法滿足居民的生產生活。近幾年來,該居委會大力推動經濟作物生產,為居民脫貧致富開闢了新的道路。尤其是2005年以來,該居委會成立延季蔬菜協會,開始以“支部+協會+農戶”的管理模式發展紅茄種植的經濟發展思路。這種模式即:把村裡的經濟作物種植戶納入協會,協會實行統一購種育苗、統一化肥農藥管理、統一銷售,通過集中生產化統一化管理,確保把最大產業利潤讓渡給廣大農戶會員。該居委會種植紅茄四年來,產品以南山頂牌遠銷長沙、廣州、深圳等市場,特別是在深圳虎門市場有較高知名度,已成為同類產品中的品牌。同時,紮實搞好筍竹林開發,每年開發面積達到1500畝,並積極培育休閒農業,發展星級農家樂,打造出“新鋪里”農家樂品牌,產業建設為全村人均增收近1000元。
三、抓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下團居委會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完善各項基礎設施。一是街道擴建工程圓滿完成。街道擴建是我居委會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工程之一,縣委、縣政府各部門、縣直各單位給予了大力支持,村支兩委為做好征地拆遷相關工作,投入了巨大精力,作了大量工作。為搞好街道擴建工程,共征地14.7畝,拆遷房屋35座,涉及補償款15萬元。投入近500萬元用於街道擴建,總計鋪設完成街道下水道2160米,長1000米寬9米的街道路面全面完工,人行道建設和路燈安裝全面竣工。二是危房改造項目全面啟動。為把下團居委會打造成魅力獨特的風情苗寨,村支兩委通過自行聘請木工、瓦工、購買木料油漆等,對全村居房進行翻新美化,按照縣少數民族風格建築標準進行照面翻新、釘封檐板、重新蓋瓦等工程,打算將全居委會打造成少數民族風情村居,目前已經改造好房屋130餘座。三是能源建設迅速推進。在縣能源辦、農辦聘請專業施工人員、免費提供材料的支持下,村民積極性很高,該居委會現已完成省柴灶建設46戶,沼氣池8口。 四是自來水工程順利竣工。自來水工程覆蓋居委會所有村民小組和機關單位,改水226戶,惠及1800餘人。
四、抓文化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下團居委會將文化事業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建成了藏書達兩萬冊的圖書城,開辦了幼稚園,開展讀書競賽,重獎大學生,舉辦婦女文化活動、黨員“七一”活動、春節文藝晚會等民眾文化活動,“學文化光榮,懂技術受人尊重”的氛圍逐步形成,該居委會還成為全縣“油茶習俗保護基地”,“吊龍”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參加上海世博會表演,獲得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金獎。
十八大以來,下團居委會進一步轉變思想認識,扎紮實實按照“整村推進”的標準,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快農民脫貧致富進程,努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