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華吸鰍

下司華吸鰍

下司華吸鰍,Sinogastromuzon hisashiensis平鰭鰍科華吸鰍屬的一種魚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

形態特徵

體長為體高的5.6倍;為頭長的3.6倍,為尾柄長的7.9倍,為尾柄高的12.2倍,為體寬的3.9倍。頭長為吻長的1.8倍.為眼徑的5倍.為跟間距的2.6倍.為曙、尾柄長的2.2倍。體短而寬.前部扁平,尾部稍側扁,背面隆起,腹面平坦,體寬顯著大於體高,頭扁平呈鏟狀。吻扁圓,吻長顯著大於眼後頭長。吻皮下包成吻褶並與上唇間形成吻溝.吻褶分葉,葉間具吻須2對,內側1對甚粗短。頜與唇分離,具角質邊緣。唇肉質,具乳突,上唇乳突l排較發達。下唇乳突不明顯。眼小,側上位,眼間距寬平。鼻孔l對.距眼前緣較距吻端為近。鰓裂稍擴展至頭部腹面。背鰭無硬剌,約與腹鰭相對,其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偶鰭向左右平展。胸鰭起點在眼前緣垂直下方之前,末端超過腹鰭起點。腹鰭後緣左右相連成吸盤狀,末端蓋過肛門,臀鰭無硬刺,末端不及尾鰭基.尾鰭凹形.下葉稍長於上葉。尾柄稍側扁.肛門距腹鰭腋部大致等於距臀鰭起點.體被細鱗。頭、胸、腹部、胸鰭基背面及其後緣至腹鰭基部的體側裸露無鱗,側線完全。體背面褐色,背中央具深色團狀斑紋,各鰭黃色,具不規則斑紋。體小,經濟價值低。
背鰭iii-8;臀鰭ii-5;胸鰭xii-xiii-12-14;腹鰭vi-viii-16。側線鱗57-63。 體長為體高的5.1-7.9倍,為體寬的3.6-3.9倍,為頭長的4.2-4.8倍,為尾柄長的9.5-10.8倍,為尾柄高的12.4-15.7倍,為背鰭前距的1.9-2.1倍,為腹鰭前距的2.4-2.5倍。頭長為頭高的1.8-2.1倍,為頭寬的0.8-0.9倍,為吻長的1.4-1.9倍,為眼徑的4.4-6.0倍,為眼間距的1.9-2.6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0-1.5倍。頭寬為口寬的2.4-2.9倍。 體較短,前段甚平扁,後段漸側扁,背緣呈弓形隆起,腹面平坦。頭很低平。吻端圓鈍,邊緣薄;吻長約為眼後頭長的2倍。口下位,較寬,呈淺弧形。唇較薄,上唇具8-10個乳突,排成1排;下唇乳突不顯著;頦部具1對不甚明顯的扁平乳突。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下頜前緣稍外露,表面的溝和脊不明顯。上唇與吻端間具較深的吻溝,延伸到口角。吻溝前的吻褶分3葉,葉端圓鈍,中葉較大,有些個體的中葉葉端分化出2個分葉狀乳突,兩側葉極小。吻褶葉間具2對小吻須,外側l對稍粗大。口角須2對。外側1對約與外側吻須等大,內側l對甚短小,呈乳突狀。鼻孔中等大小,具發達的鼻瓣。眼較大,側上位。眼間寬闊,平坦。鰓裂稍擴展到頭部腹面。鱗細小,頭部及偶鰭基部的背側面和胸鰭腋部至腹鰭起點間的體側以及腹鰭基部之前的腹面無鱗。側線完全,自體側中部平直地延伸到尾鰭基部。 背鰭基長稍短於頭長,起點約在吻端至尾鰭基部的中點。臀鰭基長約為背鰭基長的一半,2根不分枝鰭條扁平,基部4/5變粗變硬,末端柔軟,壓倒後末端達到或接近尾鰭基部。偶鰭寬大平展,具發達的肉質鰭柄。胸鰭基長稍大於頭長,起點稍前於眼前緣的垂直下方,最長鰭條短於吻長,僅及最長背鰭條的1/2,末端蓋過腹鰭起點。腹鰭起點顯著在背鰭起點之前,約在吻端至臀鰭起點的中點,左右腹鰭條在後緣中部完全癒合成吸盤狀,後緣無缺刻,末端達到或稍超過肛門。肛門在腹鰭基部至臀鰭起點間的中點稍後。尾鰭長稍短於頭長,末端凹形,上下葉約等長。 固定標本體背側暗褐色,腹面棕紅色。頭背部及偶鰭基背部具大小不等的褐色圓斑,橫跨背中線有10-15個黑色的圓形斑塊。各鰭暗褐色,除尾鰭外均具有多條由黑色斑點組成的條紋。

生活習性

生活于山區急流淺灘。身體吸附在水底岩石上.以小型動值物為食。

種群分布

分布於中國長江中上游洞庭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