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壩是2012年廢除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南壩
- 羅馬字母拼寫:Xiànánbà
- 廢止年份:2012
- 性質:歷史地名
下南壩是2012年廢除的地名。
下南壩是2012年廢除的地名。地名含義因此村民組上邊有個塘,圍繞這個塘起名上南壩與下南壩,下南壩在塘的下方地勢偏低故得名下南壩。後來因2012年土地平整方便管理統一合併到沖東。歷史沿革1958年隸屬於壽縣雙棗公社紅塘大隊...
1951年為觀中南村,1952年高歇鄉所轄,1953年劃入南屏鄉,1955年為中南初級社1958年為中南管理區,同年分出為紅中管理區,1962年為紅中大隊,1981年更名下南大隊,1983年改為下南村。由於經濟的發展、人口的遷徙、退耕還林等因素的影響,此地名現已消失。地名含義 因該居民點處於南壩下段,名下南壩,故名 。
南壩上 南壩上,以壩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舊時村西傍港,南面有壩,故名。歷史沿革 村名沿用至2010年。
南壩,地處土家族集聚結合部,歷史悠久,建場千餘年,是川東“四大古鎮”之一,“姚氏節孝坊”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土家文藝“薅草鑼鼓”和余門拳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南壩,人文薈萃,兩代帝師(唐瑜、陶洪元)故里,是唐瑜思想發源地,唐瑜古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壩,紅軍之鄉,曾是紅四方面軍、...
1月20日,吳占榮團退回宣漢南壩場。劉存厚的第二次圍剿起義軍又告失敗。三次圍剿 民國19年1月下旬,中共四川省委正式命名固軍壩起義軍為四川工農紅軍第一路游擊隊。除原有支隊外,軍事指揮部又任命楊金城為川東遊擊軍第一路先鋒大隊大隊長,傅友明為大隊副,在宣、萬邊境的數百里山嶺中活動。積蓄力量,擴大游擊隊...
南壩圩 南壩圩,於解放前得 名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西來橋鎮北勝村境內,以方位命名。歷史沿革 解放後消亡。
南壩橋 南壩橋,2009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實地走訪得知,此村在壩橋南,故名。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於2009年拆遷。
南壩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永昌街道白塔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永昌街道辦事處北邊,距離白塔村委會1公里,距離永昌街道辦事處6公里。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998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624畝,其中人均耕地0.66畝;有林地302.4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67戶,有鄉村人口967人,其中...
第26軍於當日8時向堅守紗廠、南窯、柳壩一帶的守備部隊進攻,11時,第26軍約1個團向南壩、豆腐營第38團發起衝擊,至15時,第8軍被擊退。18時,第26軍又沿鐵路沿線發起攻擊,第38團3營不顧側翼暴露,與國民黨軍反覆激戰,至20日凌晨6時,國民黨軍傷亡過大,向後潰退。暫編第13軍軍部撤入城內。此時,戰況...
達州公交30路屬於達州市公共運輸有限公司,從南壩開往南壩,為環線線路。線路信息 線路類型:環線線路 起訖點:南壩站—南壩站(環線)站點設定 上行 南壩站—仙鶴路西站—新達街站—新達街口站—西環路北站—通川橋南站—通川橋北站—中心廣場站—鵝市巷口站—達州賓館站—南壩站 下行 南壩站—達州賓館站—鵝市巷口...
在這一思想路線的指導下,中共地下黨四川省委先後領導組織了萬源固軍壩、涪陵羅雲壩和達縣虎南壩起義,但均因反動勢力太過強大,加之條件不夠成熟,準備也不夠充分而很快失敗。此後,省委經過調查分析,便將注意力轉向了南部縣的升鐘保城地區。升鐘位於劍(閣)南(部)閬(中)山區,是四川軍閥田頌堯第29 軍的防區,...
伊等即將銀兩付還,那商賈感謝不已”,“繼至南壩場,瞥見楊某攜家途乏盤費,賣女於周家,得銀八兩。臨別,母女嚎啕痛哭。余睹情慘,如數稱銀以贖此女,並另送銀三兩做路費。其父女叩頭感謝。”羅思舉在自撰年譜中毫不隱諱地說:“我就是嘓嚕子”。雖然有學者認為在嘓嚕轉變為哥老會的過程中,曾融入了...
中遊河段的特點是:兩岸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河床兩側多河漫灘,著名的有雅安的陸家壩、草壩、津沙壩,洪雅的羅壩、廟子壩,夾江的中壩、南壩;河中多沙洲、小島,著名的有雅安水中壩、龜都島,洪雅的封河壩、金沙壩,夾江的丁字壩、龍腦石;集中了青衣江幹流的主要峽谷,多功峽、桫欏峽和千佛岩;河床上沉積...
東源出於城口縣東燕麥鄉光頭山,水由二穴湧出,經明中、桃元、蓼於鄉接納燕子河後,在周凌鄉出城口縣,從東北進入宣漢縣的大塘口入境,橫貫縣境東南部,流經雞唱、龍泉(河口)、渡口、樊噲、土黃、華景、五寶、赤溪、昆池、南壩、下八、黃石、三河等13個鄉鎮,在宣漢城東江口與後河合為一川,匯入州河,此段...
舊中國時代,灌區僅有紅棗山、大南壩、通順渠、民生渠、永利渠、趙家窯渠、三里台渠、尖台寨渠、劉家堡渠、老橋眼渠、崖底渠、十三股渠、慶眼渠、南灣渠等規模不大,以村為主的14條簡陋小渠。灌溉僅以冬季沿河蓄水養冰,解凍時設臨時土途及柴垛攔水春匯,夏季水大難攔截,水小難引進,常毀渠改口,僅可...
這樣,到了1930至1939年間,東鄉地區已形成了三個較大的封建割據勢力:巴素池門宦大地主的勢力範圍,北莊門宦大地主勢力範圍,鎖南壩土豪集團的勢力範圍。這些封建勢力直到民主改革和反對宗教封建特權和壓迫剝削制度的民眾鬥爭中,才被徹底摧垮。新中國成立前,由於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加之東鄉地區自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