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橫街鎮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橫街鎮位於玉山縣城西北部,面向縣城,背靠三清山,全鎮區域面積124平方公里,管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05年總人口3.1萬,總戶數7975戶,村民小組169個,耕地面積20245畝,山場總面積12.8萬畝。 橫街鎮,千年古鎮。全鎮區域面積124平方公里,境內有玉溪線、十坊線、橫必公路、320國道、311高速公路及掛線,公路縱橫交錯,交通便利順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饒橫街鎮
  • 總人口:3.1萬
  • 總戶數:7975戶
  • 區域面積:124平方公里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橫街鎮,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橫街鎮,區域概況,經濟狀況,資源環境,基礎設施,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街鎮,區域概況,行政區劃,經濟狀況,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橫街鎮,經濟發展,名優特產,民俗風情,大事記,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橫街鎮

歷史沿革

橫街鎮以駐地命名。解放初期,橫街命名為桑田區,1958年改為橫街公社,1968年更名衛東公社,1970年又復稱橫街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1992年9月撤鄉建鎮,2000年5月1日鎮政府辦公所在地由橫街橋會埂遷至桑田古廟。

經濟發展

橫街是玉山縣的農業大鎮,全國聞名的優質生豬龍頭產業基地。全鎮養豬專業戶達220多戶,年出欄生豬在15萬頭上下,單項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生豬養殖業成了區域農業經濟板塊的一大主體。另外,規模種植的5000畝秋豌豆、3000畝紅芽芋、1000畝白玉豆和三個山區村的優質茶油等特色農產品及農民工的打工經濟,也是全鎮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橫街鎮工業經濟發展迅猛,財政增長潛力越來越大。尤其是鎮黨委、政府堅持實施“工業強鎮”戰略以來,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企業從少到多、從弱到強。至2007年全鎮磚廠、板材廠、家具廠、電站、水泥粉磨廠、新型建材廠等24個企業,固定資產總投資達1.6億元,從業人員達680餘人,生產形勢大好,年可實現稅利240萬元。特別是投資5200萬元的江西躍達新型建材廠建成投產後,年稅利將達700萬元以上。
橫街是玉山縣的商貿大鎮。聞名於浙、贛、皖、閩四省九縣的橫街“茅楂會”有著800餘年歷史,每年農曆八月十二日盛會物資交流總額達數千萬元,參會人流年均近2萬人次。2003年以來,橫街集鎮兩條商貿大街總長1.9公里全面實現了美化、綠化、亮化和地面硬質化,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和集鎮街道120多個店面正處三清山旅遊公路的玉溪線邊,晝夜燈火輝煌,生意興隆,旅遊招待服務繁忙,集市貿易十分繁榮。全鎮個體工商戶280多戶,商貿行業日益增輝。
橫街是玉山縣的旅遊重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贏得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關注。2004年以來,在市委主要領導的親臨指導下,鎮黨委、政府致力於旅遊業的發展,把橫街作為玉山乃至上饒對外旅遊的重要視窗進行規劃。
區住優勢明顯:320國道與311高速公路貫穿全鎮,十坊線、橫必公路以及通往三清山南部景區的玉溪線三條省道分布境內,形成了縱橫交錯、布局合理的現代化交通網路,是投資發展工業企業和旅遊業的風水寶地。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橫街鎮

區域概況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橫街鎮地處台州市路橋區的中部腹地,東臨蓬街鎮,南界下樑鎮,西連新橋鎮,北依路橋機場。鎮域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1.27萬畝,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底常住人口29745人,外來人口2萬餘人。轄橫街居1個居委會和湖頭、洋宅西、百洋、沙山、牆下陶、上林、陳家、馬院、後尚家、山後潘、下雲、洋嶼山、上雲、前洋潘、坦田、泉井、洋嶼、楊橋、四甲、份水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新興路。
橫街是抗日名將陳安寶的故里,又是路橋區的新興工業強鎮,享譽“印刷之鄉”。鎮政府駐橫街居民區。

經濟狀況

2005年其在浙江百強鎮中的排名列第49位,在全國千強鎮中列第211位。全鎮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9億元,財政總收入81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51元。

資源環境

橫街山光水色,人傑地靈,環境優美。鎮域為浙東沿海沖積平原,俗稱溫黃平原,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鎮東北洋嶼山傳說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方國珍抗租反霸、聚兵起義入海之處。鎮南有一座面積為2平方公里的橫街山,又叫鳳凰山,滿山蒼翠,林木蔥蘢,是當地居民休閒遊玩的好地方。
鳳凰山有多處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唐代古剎慈德寺,歷經千年興廢,今仍傍依美麗的下陶水庫,青山綠水,古寺鐘聲,情景怡人。山南天賜湖,曾是歷史上的港灣,船舶殘桅遺留至今,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山東北麓的海神廟,傳說是當年建在海灘上的小廟,經受潮漲潮落,山門石柱留下的層層疊疊的浪跡,仍歷歷在目。鳳凰山頂,建有抗日名將陳安寶烈士陵園,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親筆書寫的墓碑格外引人注目,被列為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代抗日名將的功績永駐家鄉人民心中。

基礎設施

橫街交通便捷,通訊發達。區道路金路、白金路、山金路呈“H”型貫串全鎮,內接村公路、外通國道、省道,沿白金路西去5公里達國道104線,沿路金路西行1公里便是民航站,北去海門港14公里,陸、海、空交通十分方便。全鎮通訊事業快速發展,村村設立程控交換網,安裝程控電話6003部,每百家農戶擁有電話81.36部,個人持有無線電話2500部,兩者合計每百人擁有電話32.26部,加強了與外地的溝通和信息交流。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街鎮

區域概況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街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曾被譽為鄞西首鄉。北宋有同列為“慶曆五先生”的王致和王說,王說所創的“桃源書院”由宋神宗御賜匾額,是鄞縣歷史上第一個書院;汪洙所寫的《神童詩》被列為元明清兒童啟蒙教材,與《三字經》等齊名。雷峰村為“甬上第一狀元”張孝祥故里,賀知章、王安石、曾鞏等外籍文化名人都曾客居桃源,並留下了動人的詩賦篇章。
橫街鎮位於鄞州西部,離寧波市區約10公里,緊臨杭甬高速公路,至寧波國際櫟社機場8公里,距北侖港40公里,鎮內108路等公車直達寧波。正在興建的繞城高速公路穿鎮而過,聯豐路延伸至橫街的公路正在籌建中。鎮東為古廣德湖沉積平原,廣袤無垠,鎮西山丘連綿,崇嶺縱橫,境內良田肥沃,山林茂密,物產豐饒,素有“桃源之鄉”美稱。

行政區劃

橫街鎮轄:橫街、鳳岙2個居民區,橫街、上陳、林村、萬華、應山等行政村。鎮政府駐橫街南路88號。
原轄:橫街、鳳岙2個居民區;鳳岙東、鳳岙西、藤嶺、梅梁橋、水家、象南、朱都耷、徐王、上馮、春山、應山、橫街頭、鳳林、林村、盛家、溪下、上陳、皎山、下半山、上山、洞山、莊家溪、芝溪岙、芝嶺、毛夾岙、新洞山、大雷、雷峰、東崗頭、鳳聯、倉明、上兆、王仙崗、天益、竹絲嵐、馬聯、惠民、接勝、許村、獅紅、朱敏、獅聲、安山、吼聲、獅峰、愛嶺46個行政村。

經濟狀況

2002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創“經濟強鎮、環境美鎮、旅遊重鎮、文明城鎮、生活富鎮”為目標,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5億元,工業產值73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23億元,鎮財政總收入達到1.19億元。擁有華茂集團、東海集團、太平鳥集團盛邦製衣等大型企業和林村水錶、 水家鋁製品、芝嶺氣門嘴等塊狀經濟,占地2.5平方公里的鎮工業區塊及望春工業區橫街分區已初具規模,企業群體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充分體現。
同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走品牌先導、規模集聚、特色創新之路。雲崗仙草、生豬等名優農產品種養規模進一步擴大,農業經濟地位進一步鞏固。十大基地效應逐步顯現。現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對農產品深加工能力進一步提高。
橫街還是著名的竹鄉,全鎮有近五萬畝的竹山資源,四季產筍,筍年產量可達1200多噸,年產值計1000餘萬元。2002年來,通過實施品牌戰略,走筍產品精加工道路,做大做強筍產業。
橫街鎮轄區內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較好,全鎮上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各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橫街鎮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橫街鎮位於太湖南岸水鄉平原,距上海138公里,是湖州接軌浦東的東大門。地處江、浙交界,與湖州、吳江、桐鄉三市接壤,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

經濟發展

兔毛產業
兔毛是推動全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兔毛出口占全國三分之二。改革開放以來,養免、收毛、銷毛成為農民經商、致富的主要門道。全鎮飼養長毛兔達30多萬隻,有50%的農業勞動力從事兔毛經營活動,當地成了全國最大的兔毛生產、收購、加工集散地,年兔毛出口量占全國的60%以上。湖州適溪畜產品加工有限公司作為鎮經營兔毛企業的代表,被列為全國500家私營企業之一,產品85%出口日本、義大利、韓國和瑞士等國。1998年,實現產值7500萬元,上交國家稅收110萬元。
皮件之鎮
全鎮上規模的皮件私營企業達60多家,集製革、拼皮、服裝於一體,產品規格齊全,花色品種繁多,產品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和東南亞地區,尤其是拼皮業已遍及千家萬戶,全鎮40%的農戶從事拼皮行業,從而促進了當地私營經濟的迅猛發展,1998年全鎮個私總產值達到2.9億元,連續多年榮獲市級個私經濟發展先進鄉鎮。

名優特產

一方名產——輯里湖絲
湖州地區是我國最早的蠶桑絲綢產地,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絲綢文物表明,距今4700多年前,湖州地區的先民已經從事種桑、養蠶、繅絲和織綢。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的《吳興志》中已有“湖絲遍天下”的記載。“輯里湖絲”的形成始於宋代,盛於明清。輯里人選用流經村東的穿珠灣和西塘河的澄碧清水繅絲,所產絲色白、均勻、質韌,暢銷歐美。輯里絲廠擁有固定資產500多萬元,職工近200人。年產白廠絲80噸,達到細、圓、勻、堅、白、淨、柔、韌的質量。“輯里湖絲放光彩,彩綢霓裳飄海外”。
一方名村——中國第一蠶村輯里村
輯里是中國蠶桑的起源地。該村古名為俞塔七里村。因其北距南潯七華里,西距馬腰七華里,南距橫街七華里,故名七里村。明代崇禎皇帝的首輔大臣“溫相國”就出生在該村。輯里絲廠、湖州銀都鋁業有限公司、南潯區磚廠都坐落在該村。輯里村人世代相傳以種桑養蠶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輯里村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優爭先精神,積極發展村辦企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不斷改良桑樹品種。2006年全村優質桑覆蓋率已達95%以上,不但增加了飼養量,而且提高了繭絲質量。“輯里”作為中國第一蠶村這美譽,已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並將其列為當地的旅遊項目,向公眾開放。

民俗風情

一方風情——立夏日野火飯
立夏日橫街人中午要準備較豐盛的菜餚,全家吃“立夏飯”。特別是下午3、4點鐘要進行“野炊”,家中的大人要為小孩在野外用磚頭搭起土灶頭,採好青蠶豆(不管誰家都可采),洗切好過年時的鹹肉,再配上糯米放在鍋中,由小孩在野外拾來野柴燒飯,燒好的飯叫“野火飯”。先小孩結夥吃,再大人吃。緣由是吃了野火飯,身體健康保平安。同時把清明節時用米粉做的十二生肖燒湯後讓小該吃,吃了不會在夏天疰夏。吃好野火飯後,大人小孩都用秤稱體重,意思是“稱人”後,人會壯實,會長重。
消逝的習俗——清明賽快船
每到清明節前數天,各村都要裝好一隻快船,每隻快船要有大櫓小櫓,槳16把,鑼鼓一副,選出身強力壯的小伙子20多名,到了清明節這一天,各村坊的快船都匯集到橫街鎮中心的湖面上賽快船,鑼鼓喧天,號子陣陣,小伙子們隨著鑼鼓和號子聲的節拍奮力划船,比出輸贏,有時會從清早賽到傍晚。由於人們忙於外出經商或辦企業,為此,原很有意義的活動,已逐漸消逝了。

大事記

1981年,鎮辦企業開始崛起,首家投資60萬元,年產量5000多萬紅磚的橫街磚廠開辦投產;原瀕臨倒閉的鎮電鍍廠,通過技術革新,已發展成湖州建築工程機械廠,其自行設計製造的液壓缸系列產品及高程泵車,遠銷東南亞地區及西歐各國,企業連續多年躋身全省最佳效益行列,是遠近聞名的重點企業;而後,又投入了300多萬元,相繼創辦了生產鋁合金型材的湖州721廠(發展更名為湖州銀都鋁業有限公司)和湖州輯里湖絲織造廠,從而使當地的建材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傳統的輯里湖絲也有了延續。
1983年,集資60多萬元,建造了可容納800多座位的橫街影劇院,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
1992年,境內第一條連線318國道的公路建成通車,從此結束了世代人出門靠乘船的歷史;以後的幾年間,又先後完成了橫街至花林鄉、橫街至三長鄉的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2005年又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1993年,第一批程控電話機組引進,2006年,全鎮數字程控電話的普及率已達到60%。
1996年,政府投資350萬元,新建了橫街自來水廠,使全鎮人民喝上了衛生水;同年,又開通了有線電視。1989年起,全鎮在實現村村學校新樓房,校校達到“六配套”的基礎上,1995年和1998年又分別建起了現代化的鎮中學和鎮中心國小各2000平方米的新教學樓,教育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1998年,在和睦兜村建設了第一個400多畝面積的農業現代化園區;鎮衛生院新門診大樓的建設在緊張施工;1998年以其完備的設施和基礎條件,實現了撤鄉建鎮的夙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