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鏡頭性Photogenie
法國印象派電影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用語,曾經作為一個時髦的字眼兒風靡於1920年代的法國電影界。1919年,法國著名先鋒派理論家路易.德呂克以《上鏡頭性》為題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在對電影藝術特性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的過程中,確立了“上鏡頭性”一詞的基本含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鏡頭性
- 外文名:Photogenie
- 提出者:路易·德呂克
- 文獻:《上鏡頭性》
涵義,主要元素,裝置,照明,節奏,假面,相關辨析,
涵義
1919年,法國先鋒派電影理論家路易·德呂克在《上鏡頭性》一文中提出的對電影藝術特性的稱謂,由照相(photo)和神采(genie)兩詞組合而成。“上鏡頭性”的理論內涵是:電影藝術應當在自然和現實生活中發現適宜用光學透鏡表現的形象和景物,強調樸實無華,提倡使用自然光效、焦點發虛等表現手段,營造電影藝術獨有的詩意,而且認為惟有處於運動中的視覺形象才最具有“上鏡頭性”。
主要元素
裝置
包括自然景和布景、鏡頭構圖和各種景別的運用;
照明
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根據不同用法賦予對象以特殊含義;
節奏
首先指比例平衡,是在“裝置”、“照明”和“假面”各元素之間起著平衡聯繫和邏輯統一作用的、最具有感染力的“卓越技術現象”和創作者的激情和智慧的產物;
假面
指演員。“上鏡頭性”通常亦指演員或“明星”的面孔攝入鏡頭後具有特殊吸引力的純外在視覺印象。
相關辨析
最早將這個術語用到電影中來的是卡努杜,而全面討論上鏡頭問題並賦予這個概念以豐富內涵的是路易·德呂克(Louis Delluc)。
德呂克被認為是卡努杜理論的繼承者,“上鏡頭性”這個概念的提出,延續了卡努杜關於視覺戲劇的特性的問題。
德呂克認為,電影不是照相術。照相可以創造美,人們常說,某某人很“上照”,那就是說此人很美,很上鏡頭的意思,但電影則不同,演員的上鏡頭,是指他所創造的角色很美。
路易吉·契亞里尼對這個術語的解釋更接近原義:“我認為,上鏡頭一詞應該按下述意思去理解它。即舞台演員因為舞台的視覺上的角色只有二維空間的意義。所以他演的人物就有更加寬廣的角色,電影演員則不同,視覺比台詞優越,所以角色就受到限制。”
德呂克說得簡單,他說“所謂“上鏡頭性”卻正是電影和照相術的和諧結合。他強調了電影藝術的工具性與多種多樣的技巧所具有創造性:“在電影藝術中,神話,幻術和超自然的東西還只是它的素材,它的工具和它的多種多樣的技巧,而不是它的目的。”其目的就是抓住生活中虛幻奇妙的東西,並充分地表現出種種真實微妙的變化,從而反映心理活動,形成風格。
德呂克認為,電影所能藉助的是光(黑與白,明與暗,遠與近,正與逆,模糊與清晰等等),導演的選擇和樸素的風格。我們所需要的是“電影式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