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品秩職掌如大都留守司,而兼治民事。車駕還大都,則領上都諸倉庫之事。留守六員,正二品;同知二員,正三品;副留守二員,正四品;判官二員,正五品;經歷二員,都事四員,照磨兼管勾一員,令史四十四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
- 類型:官職
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品秩職掌如大都留守司,而兼治民事。車駕還大都,則領上都諸倉庫之事。留守六員,正二品;同知二員,正三品;副留守二員,正四品;判官二員,正五品;經歷二員,都事四員,照磨兼管勾一員,令史四十四人,
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品秩職掌如大都留守司,而兼治民事。車駕還大都,則領上都諸倉庫之事。留守六員,正二品;同知二員,正三品;副留守二員,正四品;判官二員,正五品;經歷二員,都事四員,照磨兼管...
上都路,元代行政區劃名。隸中書省直轄地腹里,設治所於開平縣(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唐代為奚、契丹地。金置桓州。世祖中統四年(1263),改開平府為上都路總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一作十九年),並為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下轄警巡院、開平縣、順寧府及興州、松州、桓州、雲州。明洪武二年(...
金朝五京設立,每個留守司設留守一人、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同知留守一人、帶同知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副留守一人、帶本府少尹兼本路兵馬副都總管;下設判官、推官、司獄。元世祖中統四年(1263年),設立上都路總管府。至元三年(1266年),給留守司印。十八年(1281年)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
元官署名。職能:掌守衛宮闕、都城,調度本路供應事務,營繕內府諸邸、都宮原廟、尚方車服、殿廡供帳、內苑花木,及皇帝行幸、湯沐、宴遊之處,門禁關鑰啟閉等事。沿革: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置大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主管少府監事。二十一年,另置大都路都總管府管理民政,並少府監歸留守司。仁宗皇...
上京路兵馬都總管 官名。金以會寧府為上京,置上京留守司,以留守兼本路兵馬都總管。
上京留守司,官署名。遼朝為南面官,會同元年(938),皇都更名上京,置留守司,置留守行臨潢府尹事、副留守、判官、推官等職。金朝於熙宗天眷元年(1138)在會寧府設司,留守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總領軍民之政,正隆元年(1156)罷。職責 統領上京軍民政事,治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品級 ...
唐玄宗久住東都洛陽,天寶元年(742)以京師長安為西京,改西都留守為西京留守,仍掌京師軍政要務。肅宗以後稱長安為上都,仍沿用西京(都)留守舊稱。北宋以洛陽為西京,亦置留守,以河南府知府兼任。遼南面官置為西京(今山西大同)留守司長官,多以府尹兼。金海陵王沿置,帶本府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下設副...
官署名。正三品衙門,隸上都留守司。設於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掌守護察罕腦兒(今河北沽源縣囫圇淖)行宮(又稱西涼亭)及行營供辦之事。置達魯花赤、總管、同知、副總管各一員。相關史料 1、《元史·本紀第二十五·仁宗二》:(延祐二年)秋七月庚戌,增興和路治中一員。戊申,賜宣寧王鐵木兒不花...
北京留守司 北京留守司,官署名。北宋陪都北京置,掌守衛、彈壓之事及錢穀、兵民之政、設留守為長官。沿革 北京留守司,官署名。北宋陪都北京置,金朝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設於北京大定府,長官為留守,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職責 掌守衛、彈壓之事及錢穀、兵民之政、設留守為長官。品級 秩正三品。
西京留守司 西京留守司是古代官署名。西京留守司 官署名。遼為南面官,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升大同(今山西大同)為西京,置留守司統領軍民政事,治大同府。置留守,行大同府尹事;下設副留守、判官。推官。金于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後置司大同府,留守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下設官員同遼:
北京留守,官名。北宋陪都北京留守司長官,員一人,以知府兼任,掌守衛、彈壓之事及錢穀、兵民之政。沿革 官名。北宋陪都北京留守司長官,員一人,以知府兼任,掌守衛、彈壓之事及錢穀、兵民之政。品級 金朝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於北京留守司設,為長官,秩正三品。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又,唐朝北都留守...
大德九年,勝父仁傑請老,以勝代為上都留守,兼本路都總管、開平府尹、虎賁親軍都指揮使。既至,通商賈,抑豪縱,出納有法,裁量有度,供億不匱,民賴以安。諸權貴子弟奴隸有暴橫驕縱者,悉繩以法。至大三年,進光祿大夫、左丞相,行上都留守,兼本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尋又加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奉聖州...
大德九年,勝父仁傑請老,以勝代為上都留守,兼本路都總管、開平府尹、虎賁親軍都指揮使。既至,通商賈,抑豪縱,出納有法,裁量有度,供億不匱,民賴以安。諸權貴子弟奴隸有暴橫驕縱者,悉繩以法。至大三年,進光祿大夫、左丞相,行上都留守,兼本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尋又加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奉聖州...
內史府 都護府 崇福司 卷九十 志第四十 百官六 大都留守司 都水監 秘書監 司天監 回回司天監 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 大都路都總管府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 行中書省 宣慰司 宣慰使司 諸路總管府 錄事司 散府 諸州 諸縣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二 食貨一 經理 農桑 稅糧 科差 海運 鈔法 ...
職官: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客省使、翰林國史/集賢院待制、國子監司業、都水監/(回回)司天監少監、太史院五官正、農政司農政、行軍司馬、監書博士、掌醫監領監官、都漕運使司副使、各處長官司達魯花赤/長官、江浙江淮等處財賦都總管府同知、大都留守司判官、上萬戶府鎮撫司鎮撫、上千戶所副千戶、中千戶所...
五京長官均稱留守,由契丹皇族或後族重臣擔任。五京分設留守司和都總管府,統領所屬軍州事。上京城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遼太祖命薊州漢人康默記董理修建,一百天建成。城牆高兩丈,幅員廣二十七里。城北是皇城,牆高三丈。皇宮南門為承天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南是漢城。有市肆交易。中京城在今內蒙古...
例如轉運使本掌錢穀,提刑使本掌刑獄,而又把提刑使改為按察使,有時兼轉運使,有時兼安撫使,有時兼勸農使。這樣,就看不出錢穀、刑獄、民政、監察之權有什麼明確的界限。又如地方的軍政長官,則以諸京留守司留守帶本府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為第一級,諸府府尹兼都總管為第二級,諸府府尹不兼總管為第...
至元十四年體例沒有明確指出上都、大都等附廓路分的地方官是否被包括在“外任”官員中間。但從“大都總管府司吏、上都留守司吏”按“外路官吏”待遇來看,他們恐怕被看作是“外任”官員的一部分。這個升遷體例的最大特點,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重內任而輕外任。實際上,外任中的蒙古、色目官員,其升遷並不受...
至大元年(1308年)立中都留守司兼開寧路都總管府後,又設立了虎賁司、光祿司、銀冶提舉司及中都萬億庫等官署,成為元朝三大都城之一。至大四年(1311年),武宗逝,仁宗“罷城中都”後,仍作行宮使用,後任英宗、泰宗、文宗、順帝等多位皇帝曾到此巡幸、議政、作佛事。至正十八年(1358年),紅巾軍燒毀中都...
又置按察司,主管一路司法監察,設使、副使。兵馬都總管府,主管一路兵馬,設都總管、副都總管等官。一般的路只設都總管府,主管一路軍政。路的治所稱府,府設府尹、同知、少尹等官。金的地方官制較為複雜,以諸京留守司留守帶本府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為第一級,諸府府尹兼都總管為第二級,諸府府尹...
職官: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客省使、翰林國史/集賢院待制、國子監司業、都水監/(回回)司天監少監、太史院五官正、農政司農政、行軍司馬、監書博士、掌醫監領監官、都漕運使司副使、各處長官司達魯花赤/長官、江浙江淮等處財賦都總管府同知、大都留守司判官、上萬戶府鎮撫司鎮撫、上千戶所副千戶、中千戶所...
五京是各地區的統治中心,各領有軍州府縣,故又稱五京道。道不設行政機構。五京長官均稱留守,由契丹皇族或後族重臣擔任。五京分設留守司和都總管府,統領所屬軍州事。歷史背景 遼上京 上京城為遼太祖在神冊三年(918年)營建,《遼史·地理志》載:“上京,太祖創業之地,負山抱海,天險足以為固,地沃宜耕種...
職官:行省/宣慰司/大都督府/大宗正府/大司農司都事/檢校、樞密院承發兼照磨、各衛/各親軍都指揮使司經歷、左右衛率府經歷、都萬戶府經歷、翰林國史院應奉翰林文字、光祿寺主事、江浙等處財賦都總管府經歷、百戶所百戶、典軍司典軍、大都留守司都事、大都河道提舉司副提舉、萬戶府經歷、下百戶所百戶、儒學提舉...
復升朝列大夫、延福司丞,奉旨代祠岳瀆。比還,遷中憲大夫、同知大都路都總管府事。輦轂之下,供億浩繁,德溫措置有法,民用不擾。遷甄用少監,升亞中大夫、禮部侍郎,復升嘉議大夫、同知上都留守司事。省檄和糴糧,民以價不時得,遞相觀望,德溫下令曰:“糧入價出,吏有敢為弊者罪之。”於是糧不逾期...
勛官:輕車都尉 明朝 從三品(月俸二十六石) 光祿寺卿、太僕寺卿、行太僕寺卿、苑馬寺卿、參政、都轉運鹽使、留守司指揮同知、宣慰使 清朝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
」二十五年,省議:「上都留守司兼本路總管府令史出身,三考正八品,其自部令史內選取者,同宣徽院、太醫院令史一體出身。上都留守司升為正二品,見設令史,自行踏逐者,考滿不為例,從七品內選用;部令史內選取,考滿宣徽院、大司農司令史一體出身。」部議:「都護府人吏依通政院令譯史人等出身,由...
三是宮廷專職繪畫機構(將作院,下設畫局;工部,下設諸色人區總管府、梵相提舉司;還有大都留守司等),除了匠戶,主要靠舉薦和獻畫進入。如劉貫道就在將作院下設的御衣局供職。這一類的機構十分繁雜,大致是按皇室需要所隸屬的,在此類機構的畫家以藝匠為主,在後世留下著錄的極為少見,所以也最易被遺漏。 《山水...
共收錄10餘篇論文,主要分為史跡考辨、史事尋真、政治探究、社會經濟等版塊。主要涉及對1929-1937年的國立北平圖書館的考察,民國北京狂犬病的防控管制,衛三畏與美國北京使館體制的創建,北朝士族與北京佛教傳播,元代諸都城留守司兼都總管府行政區劃與開寧地名的演變等主題,作者主要來自北京各高校和科研單位。
結果預置未成事實,故來的"雲中府路"形同虛設。 金承遼制,改西京道為西京路,府治、縣治未變。西京路轄二府(大同、德州)、七節鎮、八刺郡、三十九縣、九鎮。天德二年(1150年)改原置的兵馬都部署司為西京路總管府,後更置留守司。置轉運司及中部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轄大同、雲中、宣寧(大同西北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