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計吏
- 出處:《中國官制大辭典》
上計是指吏戰國秦、漢時稱地方官年終向國家匯報情況為上計。出自《中國官制大辭典》。戰國各諸侯國的臣僚,歲末將賦稅收入情況書於木券,送交國君。漢的縣令(或縣長)將本縣戶口、墾田、錢穀出入數字,編成計簿(報告書),呈交郡國。郡...
中期後專設上計吏、上計掾主考課事。在地方,上計官為獨立行使考課職能主持地方集課工作的官員;在中央,則代表地方參予朝會,備詢地方政俗,上承詔敕下傳郡縣。至唐,上計職責逐漸消失,上計制度漸廢。引證解釋 上計 秦漢時地方守、相向朝廷申報一歲治狀的制度。這一制度隨著集權制加強而形成,早在戰國時,魏、...
上計吏可以就郡國行政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 亦有被留任為中央官者。至魏晉南北朝仍有元會上計之禮,當時稱為正月朔朝賀或稱之為元會之禮。其中包含郡國計吏上計與朝廷班讀詔書與計吏應對奏事及上壽宴飲作樂等儀制。參見“上計吏”。詞語簡釋 據《呂氏春秋通詮·知度》載:“上計,戰國、秦、漢時地方官於...
上計書佐 【上計書佐】郡佐吏名。東漢郡國上計吏有上計書佐,省稱計佐,隨上計擦史赴京奉達計簿於三公。魏晉南朝因之,職位漸輕。隋以下尤。
上計吏:也叫上計、計吏,是封建社會地方政府派到中央辦理上報州郡年終戶口、墾田、收入等事務的小吏。帝鄉:帝王所在,即京都長安。儂(nóng):我,方言。諳(ān):熟悉。眼大:眼眶子高了,瞧不起人。相參:相互交往。省門:宮廷或官署的門。漢代稱宮中為省中,宮門為省闥(tà)。唐代中央政府中有尚書、...
鐘離駰 鐘離駰,會稽郡山陰縣人,三國時期吳國上計吏。吳國前將軍鐘離牧兄長,少年時與謝贊、顧譚齊名。史料記載 《三國志》:牧父緒,樓船都尉,兄駰,上計吏,少與同郡謝贊、吳郡顧譚齊名。牧童齔時號為遲訥,駰常謂人曰:"牧必勝我,不可輕也。"時人皆以為不然。
楊終(?-100年),字子山,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中國東漢經學家、文學家、官員、學者。楊終年十三而作《雷賦》,通《七諫》章,太守奇其才,遂遣其詣京師受業,習《春秋》。後為上計吏,見三府作《哀牢傳》而不能成,乃歸郡自撰,奏上漢明帝。漢明帝以為奇才,遂征詣蘭台,與班固、賈逵並為校書郎...
漢景帝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駕崩,太子劉徹繼位登基,是為漢武帝。又過了幾年,朱買臣經朋友幫忙,介紹到會稽郡當一名差役。年末,會稽郡上計吏要進京匯報,派朱買臣去押車。朱買臣隨上計吏押送輜重車來到長安。他到皇宮門前上送奏書,很久沒有回音。於是在公車署里等待皇帝的詔令,糧食用品都沒有了,...
吞墨 吞墨,讀音是tūn mò,漢語詞語,意思是北齊於正旦勞諸郡上計吏。解釋 北齊於正旦勞諸郡上計吏。勞畢賜紙命陳事宜。書跡濫劣者罰飲墨水一升。出處 勞畢,賜紙命陳事宜。書跡濫劣者罰飲墨水一升。事見唐韓鄂《歲華紀麗.元日》
度尚(117年—166年),字博平。山陽郡湖陸(今山東金鄉西)人。東漢時期名將、“八廚”之一。度尚出身寒微,歷任郡上計吏、郎中。後出任上虞縣長,他為政嚴峻,但卻深受敬仰,被百姓呼為神明。任文安縣令時,接濟遭到災荒的百姓。延熹五年(162年),升任荊州刺史,在平定荊州的叛亂中功勳卓著,因功受封右鄉侯...
計掾,漢語詞語,拼音jì yuàn,是指古代州郡計吏。解釋 古代州郡計吏。出處 《後漢書·應奉傳》“奉少聰明”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 《後漢書》:“奉少為上計吏,許訓為計掾,俱到京師。”《吳書》:“寧本南陽人,其先客於巴郡。寧為吏舉計掾,補蜀郡丞,頃之,棄官歸家。”《魏書·高祖紀上》:“故具問...
5.隨計吏:《漢書·朱買臣傳》:“後數歲,買臣隨上計吏為卒,將重車至長安,詣闕上書,書久不報,待詔公車,糧用乏,上計吏卒,更乞丐之”。後用為求取功名的典故。計吏即地方上送物產去京城的官吏。6.策成:學成後自然會被徵召。“詣公車”,《漢書·成帝紀》:“建始三年成諦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
計考 計考,漢語詞語,拼音是jì kǎo,意思是指古代州郡官員每年考察地方賢才,隨上計吏貢舉太常。解釋 指古代州郡官員每年考察地方賢才,隨上計吏貢舉太常。出處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今之計考,古之貢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後取士,是呂尚、周晉不顯於前世也。”參見“計偕”。
上言宜均輸 谷所以貴,由錢賤故也。可盡封錢,一取布帛為租,以通天下之用。又鹽,食之急者,雖貴,人不得不須,官可自鬻。又宜因交、益州上計吏往來市珍貨,收采其利,武帝時所謂均輸者也。(《後漢·朱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