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蒜鎮

上蒜鎮

上蒜鎮位於昆明市滇池東南岸,距昆明市晉寧區政府駐地昆陽街道14公里,距昆明46公里。全鎮國土總面積127.6 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3萬畝。轄區內有15個村委會,53個自然村,6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7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蒜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
  • 政府駐地:滇王路81號
  • 電話區號:0871
  • 郵政區碼:650607
  • 面積:127.6 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石將軍摩崖石刻,觀音洞壁畫
  • 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 火車站昆明南站
  • 車牌代碼:雲A
建制沿革,歷史淵源,經濟社會,行政領導,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因原駐上蒜村而得名。上蒜鄉(段七一帶)元代屬大堡縣,清屬晉寧河西鄉(部分)及永寧鄉。民國18年(1929)改為第三、第四區,後改為鶴峰、古城、疊翠3鄉,旋又恢復為河西、永寧2鄉。民國36年(1947)又改為3鄉,不久又恢復為兩鄉。1950年後,曾改為第二、第三、第四區。1956年撤區並鄉時,定名為上蒜(駐地竹園村)。1958年9月,成立上蒜公社。1983年3月改為上蒜鄉。1984年5月,鄉政府由上蒜遷駐石將軍。2009年,上蒜鄉撤鄉改鎮。

歷史淵源

上蒜鎮區位優勢良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遠在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棲息於此,從事簡單的農牧漁生產。1956年在石寨山第二次發掘出土的金質“滇王之印”,與馬遷《史記》中關於漢帝賜滇王金印的歷史證載相吻合,1999年、2000年又在金砂山頂和牛戀大灣山發掘清理出有較高歷史研究價值的地下文物近450套件,諸多重要文物出土,尤其是“滇王之印”的出土及石寨山出土的銅鼓、銅管、葫蘆笙、鋼編鐘和雙人舞、四人舞、八人舞的銅飾品,證實了晉寧地區的音樂、舞蹈早在漢代就具規模,同時也印證了上蒜是古滇文化的發祥地、青銅文化之鄉。現上蒜境內還保存有唐末的摩崖石刻石將軍;元代摩崖觀音洞壁畫;元建大堡縣段七;明朝的屯田;更有清朝時“三代四翰林”、“五里三大人”之美談。縱觀上蒜鄉的古今歷史文化,可以用“底蘊深厚”包涵。無論從文物級別到古今文人聲譽來說,真可謂“獨具特色”,無愧“上蒜是晉寧的縮影”這一美譽。
滇王之印滇王之印

經濟社會

境內分布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主要以磷、鐵、矽、玄武岩、石灰岩、大理石、白雲石、土礦等為主,最具有優勢的磷礦石儲量達1500萬噸,品位高、易開採、運輸方便,全鄉共有磷礦石企業10家。形成了以磷化工、建築材料為主的南、北工業園區和以生態旅遊古滇文化發展綜合一體的民營經濟區。
全鎮種植蔬菜17500畝,實現總產2450萬千克,形成了以段七為中心的小瓜、莢豆生產基地,以小朴為中心的青蒜生產基地,以三多為中心的甜辣椒生產基地;種植油料作物2450畝,年產油菜籽36.7萬千克,形成了以科地、段七、河泊、石寨為主的雙低豐產油菜種植帶。種植花卉4000畝,完成總產2.1億枝鮮切花。實現了三個花卉村,成立了兩個花卉協會和四個花卉聯合體。

行政領導

楊望城 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武裝工作,聯繫經濟工作。
張國華 人大主席 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老齡、計生協會工作。
陳海清 鎮長 主持鎮人民政府工作,分管經濟、財政、安全生產工作。
張 宏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分管紀委、政法、組織、宣傳、機關人事、黨政辦、機關內務、政協、統戰、工會聯合會、保密、電教、黨校、團委、婦聯、精神文明建設、老乾、延安精神研究會工作、聯繫派出所工作。
趙 彪 黨委副書記、派出所所長 負責派出所工作,聯繫綜治、維穩、消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吳雲川 副鎮長 分管稅收、土地、環保、綜合執法隊、金融、電力工作,協管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企業、質監、工商聯合會、節能減排工作。
鄭榮祥 副鎮長 分管農經、農業、水利、畜牧、農機、科技、滇保、統計、扶貧、通信、新農村建設、農村村莊規劃建設工作。
周紅科 副鎮長 分管政務、行政監察、司法、信訪、綜治、維穩、規劃、建設、招投標、應急工作,協管消防、道路交通安全、政務網路工作。
石文勝 武裝部長 負責武裝部工作,分管林業、城鄉園林綠化及森林防火工作。
趙 飛 黨委委員 分管社保、為民服務中心工作,負責公路管理所職責。
方麗娟 黨委委員 分管組織、為組織委員,協助專職副書記抓好統戰、老乾、宣傳等黨建工作,代管“四創兩爭”、教育、衛生、計生、文化、體育、民族宗教、旅遊、民政、殘聯、工商、雙擁、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政府(滇王路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