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棠村

上甘棠村

上甘棠村如畫的山水,古色古香的建築,樸素的村民,走進上甘棠村就宛如步入了世外桃源。上甘棠村距江永縣城西南25公里,現有453戶居民,共1865人,除7戶人家是建國後遷入該村的異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周氏族人自宋代以前就開始定居上甘棠村,世代繁衍,延續至今。該村是湖南省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千年古村落之一(僅次於道縣樂福堂龍村)。

2019年12月25日,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甘棠村
  • 地理位置:距江永縣城西南25公里
  • 著名景點:步瀛橋
  • 所屬城市: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
  • 所屬國家:中國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基本簡介,歷史文化,明清建築,步瀛橋,壽萱亭,上甘棠博物館,昂山,美術作品,

基本簡介

唐初以前,江永是荒蠻之地。唐貞觀末年(641年),鄱陽林士弘自稱楚帝,據江南,六州(梁、濂、白、橫、欽、化)之亂曠日持久,未平。至唐玄宗開元時(720年)欽定周氏如錫、如鏑弟兄掛印南征。平定了叛亂以後,周氏弟兄已近年邁,子嗣 24個,其後人族譜稱之為“二十四宏”。至天寶年間,以寧遠縣大陽洞為中心,分脈到寧遠四宏,道縣二宏,恭城二宏,富川一宏,長沙一宏,韶州二宏,回山東青州一宏。在永明縣擇地落籍的有十一宏,即今之疊樓、城下、龍門田、周塘、雄川、甘棠、界頭、周家邦、三元宮、達灘等村,皆是肥田沃土,糧豐果香之地。周氏後裔繁衍至今,全縣約一萬八千人。有史料可考,他們是江永縣內屯住的第一批漢人。到了元明之際,一部分雜居到了瑤區,成了瑤人。今上甘棠村有450戶,1700餘人。留下古建築甚多,體現了中古時期文化的精華。如1200年前的石板路,500米長的謝沐河防洪牆,4座古代六樓,68座清代居民,(其中近三個世紀的還有七、八座),一座寬暢的祠堂“忠厚詞”。我國農村一般的住房是使用百年左右,因建築質量和社會原因,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生活方式,因而民居使用達到300年者,實屬彌足珍貴。請有識之士選擇考察參觀。
上甘棠村

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名村上甘棠,從漢元鼎六年(前111年)起至隋開皇九年(589年)止在此建謝沐縣治,長達700年。謝沐縣以謝沐二水匯合為謝沐河而得名。這兩條水實則為雌雄二水。雄水發源於都寵嶺雄川源,源於高山雨水;沐水為雌水,源於石灰岩地下水。雄雌二水匯合處,山環水抱,氣場信息得天獨厚,確是一方風水寶地。周氏先祖唐朝天寶年間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至今已達1240年。“甘”者甜也,“棠”,海棠果,即野蘋果。甘棠,甜甜的野蘋果。這是從出產蘋果的老家山東帶來的地名。又有一說:甘棠,原意為高大的喬木,以後用作官吏政績的稱頌之詞。即是說周氏先祖是朝廷有功之臣。甘棠,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名勝古蹟甚多,碑亭樓閣完好,是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點集中的旅遊勝地。
貫穿全村有一條古老的石板路,路兩邊都建有鋪店。明、清時期,這裡這農村集市貿易中民心,至今還有濃厚的商賈氣息,昔日酒肆之店跡猶存,遊人到此自然會聯 想到杜牧的“水村山廓酒旗風”的詩句。
周氏在此定居1240餘年,是“忠孝廉節”和崇文尚武的教化之鄉,歷代出過節度使、尚書、宣政大夫、太守、刺使、知州、通判、縣令、文林郡、將軍等100人。解放後,又出了工程師、科長、中學校長、教師、醫師40多人。舊時官宦除周翰宗軍長外,其餘官員都有水粉肖像,張掛於忠厚祠內供遊人觀看。
村人信奉壽龜、神龜,因而有龜山、龜形台地、龜塔、壽龜涼亭等人文古蹟、古代建築。村南一里許建有壽龜涼亭,是古代通向廣西桂林、八步的必經之路,建亭宗旨是保佑村人出行吉利、平安,過往行人,都要休息片刻,用手去摸一摸壽龜的頭和背,以保佑旅途平安。

明清建築

村內至今仍保存著200多幢明清時代的古民居。此外,村莊裡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築,如明萬曆四十八年的文昌閣、明弘治六年的門樓、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橋、民國二年的石圍牆等,還有一批明顯帶有宋代特徵的古建築。創建於一千多年前的村莊,在歷經千年風雨後,村莊的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終不變。考古專家稱,像上甘棠村這種同時具有建築、商業、書院、宗教等文化特色並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實屬奇蹟。在上甘棠村“月坡亭”有一摩崖石刻,據考證,該石刻是由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1000年間陸續鐫刻下來的,主要內容是謳歌上甘棠村的美好風光和周氏家族在該村進行的各項建設,共有功德碑、勸諭文、感懷詩、八景師等24方古代石刻,綿延宋、元、明、清4個朝代,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譜。這一處由一個家族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鐫刻下來的專門反映這個家族千年發展史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省還是第一次發現。它對於研究宋元明清時期的鄉村歷史、民俗,尤其是本地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上甘棠村上甘棠村

步瀛橋

上甘棠村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橋,名曰“步瀛橋”,該橋始建於宋靖康元年,歷經元、明、清修繕,千百年來維繫著村前的古驛道,橋長27米、寬4.5米,跨度9.5米,拱淨高5米。拱橋採用半圓型薄拱,造型小巧別致,與文昌閣的莊重高聳互為襯托,構景成圖,相應成趣。石拱橋是湖南省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宋代古橋。此外,還發現了文天祥書法題詞“忠孝廉節”,與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在長沙學宮遺址發掘出四方清嘉慶年間的“忠孝廉節”字型一樣,書法風格相同,尺寸大小都差不多。上甘棠村的發現為文物專家們研究封建社會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組織細胞。在農耕社會裡,血緣村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生活圈或文化圈,是保持著社會各項特徵的最小的單元。上甘棠村的發現就為我們提供了從普通自然人與社會人的角度研究歷史的完整資料。
上甘棠村步瀛橋上甘棠村步瀛橋

壽萱亭

人云忠孝兩難全,垂範銘文四德兼。亭建壽萱遵母訓,佛言他字孝當先。
壽萱亭,於光緒三十三年,村人周際隆因其曾祖母毛太夫人受到“五品宜人”的封誥而建。周際隆的的曾祖父周振邦是五品官,其曾祖母素以慈悲為懷,體憫鄉親鄰里,而以善言感化鄉親。她又信佛吃齋,故尊稱她為“慈悲佛母”。封建朝代對她的品德給予肯定和表彰,因此受到封誥。“五品宜人”,用現在的話說,是五五品官中的“賢內助”。她實際上是遵從封建道德規範較好的貴婦人。在古代,丈夫的官階在五品以上,其夫人才能有資格受封為宜人。
這座涼亭為青石結構,寬4米,長10米,高4.7米。亭內有碑刻二合:每合高2米,寬0.7米,厚0.2米,砌在亭內兩側的牆體之中。亭中有伏流,四周皆垂陰,田園連阡陌,風光醉行人,是旅遊歇息的好處所。
上甘棠村

上甘棠博物館

上甘棠博物館為湖南省首家村級博物館,以“永明有甘棠——走進歷史文化名村上甘棠”為展覽名稱。展覽內容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為山環水抱,聚族而居;第二單元為讀書入仕,耕耘富家;第三單元為湘桂要道,千年古村。明代的文昌閣、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築群、宋至元時期的月陂亭碑刻及鐵鋪、酒肆、豆腐坊等村內文物古蹟被一一“搬”進博物館內,通過實物、文字、圖片、音像等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展示古村的村史文化、民俗風情和獨特的人文魅力。
上甘棠村

昂山

仰觀峻秀映都寵,巍峨壯麗領群山。樅榕四時招鸚鶴,竹篁三徑引鳳凰。
南宋寶佑年間,上甘棠村出了一個太守,生了一個兒子。老大出生時,他說“我兒子長大了要升官”,便取名“子升”;老二出世時。他說:“我兒子長大了要榮昌”,便取名“子昌”;老三出世時,他說“我兒子長大了要富貴軒昂”,便取名“子昂”。子昂號昂山,從小對山水字畫情有獨鐘,長大後,他見南山村景與眾不同,峭壁懸崖上,蒼松古榕鬱鬱蔥蔥,心神仰慕之致,遂在陡峭之處將其號“昂山”刻上,以讓後人保護林木,庇護村蔭。“昂山”因此得名。這兩個字,每字寬1.5米,高2.5米,筆劃剛健、字型渾厚,讓人有壯志凌雲之感。
上甘棠村

美術作品

反映上甘棠村的美術作品,以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畫中華名人故居第一人”、“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第一人”、著名畫家拇指先生的《步瀛橋湖南上甘棠村》最為有名。
畫家拇指作品:步瀛橋 湖南上甘棠村畫家拇指作品:步瀛橋 湖南上甘棠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