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王埠
上王埠村隸屬於青島市李滄區虎山路街道辦事處,位於李滄區北面的城鄉結合部。 東為險峻臥狼齒山,西是連綿的老虎山,北依丹山嶺余脈,南接下王埠社區。該村東西長2公里、南北長2公里,總面積4平方公里,其中企業占地100畝、山林占地1300畝、果樹及可耕地1100畝,現共有916戶,人口2238人。王埠莊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村莊,春天桃、梨、蘋果花漫山遍野,秋天各種果實壓彎了枝頭,果農們沉浸在豐收的歡樂中。一座大水庫矗立在大村河的上游,水清魚歡,孩子們嬉戲水中。村中幾家村辦工廠熱火朝天,一派興旺景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王埠村
- 所屬地區:村
- 面積:4平方公里
- 人口:2238人
清順治年間(1644年),紀氏從北曲遷此立紀家疃後,曲、尹氏遷來改村名王埠莊。當地土語稱高地為“埠”或“高埠崗”,村南的煙臺頂,是舊中國動亂年代,村民為自衛報警燃放煙火的舊址,村民取名“望埠莊”,後演變為王埠莊,很多人誤認為是姓王的村莊,其實是不對的。又因同名村有三,此村位上,故名上王埠。青島有四大姓之說:“海西矯、夏莊欒、北曲紀、皂戶袁”,這個紀是上王埠村的占山戶。尹姓是從板橋坊遷過來的,同一支還分別遷移到東北莊、城陽。
2006年年底,在上王埠社區下王埠國小西牆外舊村改造項目挖樓基過程中,挖出石制墓碑一塊,經鑑定是上王埠社區曲姓先族墓碑,距今有300年了。墓碑是70年代破四舊平墳被埋沒的,原在西大瑩,有村民看好後拉回家準備蓋房子用,後發現有字扔掉被呂姓村民揀回做井圍子用,後井被垃圾添埋,客觀上保護起來。碑文正字清晰可辯,側邊立碑人和後面的碑文已經模糊不清。墓碑的發現,驗證了史志關於王埠莊建村的歷史。曲姓後人現在在村西的黃花頂西瑩重立墓碑,並立重修始族碑記,教育後人,不忘歷史。
上王埠村民很重視教育,初有祠堂辦私塾教育,30年代,沈鴻烈執政青島期間,在上王埠建農村公立國小,是初級完小,過去下王埠公立國小是初小,上五年級就要到上王埠農村公立完小國小上課。解放後曾經是上王埠國小,後來建立了下王埠國小,周圍社區的孩子都到下王埠國小上學(現金水路國小)。此處現改為上王埠社區辦公區域,外面是農貿市場。現在上王埠30年代農村公立國小門頭急待保護,據了解,有關方面有拆遷計畫,如果不採取措施的話,這處建築將遭滅頂之災。30年代農村公立國小門頭,以前在丹山、仰口、源頭、張村、大水清溝等可見,現在只余張村和上王埠這處了。另外在上王埠農村公立國小(現上王埠社區辦公室)正門院外西南有水井,現在仍然發揮作用。這口井是日本二次占領青島時候建造的,據了解,當年這裡是交通要道,從李村經上王埠到王哥莊的大路從村中經過,直到解放後李王路改道從村西路過。日本在此地是惡狼齒小分隊,共30人左右,第一任隊長是野村,第二任隊長是許方,翻譯是杜蒲三(原住市北區蒲台路豆腐社附近)。挖井一天的報酬是一包苞米麵(約1公斤左右),井深14米,因為下面是花崗岩,非常堅硬,全憑手工敲打。當年這隻日本小分隊有一個士兵經常在著一眼水井前洗澡,他就是後來的日本國首相田中角榮。1972年54歲的田中角榮出訪中國,特地提出申請到青島看他當年洗澡的水井,因為山河變遷,接訪的人誤把附近的李家庵村當成上王埠,沒找到那眼水井。後來田中角榮的後代又來到中國,找到這口井,並錄下資料片,帶回日本。李滄文物局聽說這些事情後,戴局長親自帶隊考察,並指示要保護好上王埠農村公立學校舊址和這口井,研究在此建立民俗保護博物館。
小時候常聽人念叨,王埠莊過年露了錮是啥意思?這裡有個故事,過去過年前有請神靈和祖先來家過年的習俗,沒出門前,一家人常聚集在屋裡烤火盆取暖,等家族裡的男丁齊了,端著火盆和香紙一起出門。火盆上方有突出外沿,方便端拿。有一年,天奇冷,在外面請完神靈回家時候,當爺爺的一端火盆,只拿起了上半截,下半截留在地面上,小孩子不懂事,就喊:“露錮了”。過年喊這話是不吉利的,流傳下來,成了笑柄。
王埠莊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村莊,春天桃、梨、蘋果花漫山遍野,秋天各種果實壓彎了枝頭,果農們沉浸在豐收的歡樂中。一座大水庫矗立在大村河的上游,水清魚歡,孩子們嬉戲水中。村中幾家村辦工廠熱火朝天,一派興旺景象。隨著城市化的改造,王埠莊即將拆遷,這個有著300年歷史的村子只能被後人保留在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