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上海魯庵印泥)

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

上海魯庵印泥一般指本詞條

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上海市靜安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上海魯庵印泥系20世紀初上海印泥名家張魯庵所創,具有特定的配方和製作技藝,秉承手工操作和自然氧化相結合的工藝特徵。上海魯庵印泥色似紅緞;質薄勻淨而細膩,稠如麵筋,粘稠度高;狀如絲絨,艾絨綿長細密,不易腐爛、不會硬結;熱天不爛,寒天不硬,永不褪色。上海魯庵印泥製作精、品質高、產量小,其製作技藝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書畫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2008年6月7日,上海市靜安區申報的“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3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上海市靜安區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編號:Ⅷ-134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魯庵印泥的主要原料,魯庵印泥的製作工藝,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印泥是圖章蓋印所使用的一種塗料,因其中的主要原料硃砂呈鮮紅色,古代又稱之為“丹泥”、“印朱”等。印泥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封泥,當時無紙,人們以簡牘(用來書寫的竹板)為書寫材料。傳遞公文時,書函外覆以空白簡牘,用繩系扎後外敷以泥,再於泥上加蓋印章,以為封緘的標誌,此泥即是封泥,又稱“印泥”。紙張發明後,簡牘、封泥俱廢。但人們仍仿封泥之法,在公告、信札等之上加蓋圖章,而以印泥作為塗料。
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
上海魯庵印泥
印泥以硃砂為主要製作原料,先將艾葉搗如棉絨狀,再和陳蓖麻油加硃砂等反覆攪拌,這樣製成的印泥色澤鮮麗奪目,久不褪色。南朝梁代(502年—557年)的《文心雕龍》中已出現關於印泥的記載。唐宋時期,隨著書畫藝術的興盛,印泥製作技藝不斷進步。至明清兩代,傳統書畫藝術在各地普遍發展,印泥的製作亦相應有了較大提高,相關的製作技藝一直傳承。
上海魯庵印泥系20世紀初上海印泥名家張魯庵所創,其製作技藝別具特色,在上海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獨樹一幟。張魯庵是清末民初上海的印泥大師,也是當時全國篆刻資料最豐富的收藏家之一,他收藏的印譜有《十鐘山房印舉》等四百餘種。魯庵印泥的創製與上海書畫的發展休戚相關。著名書畫家吳湖帆、賀天健、高振霄、王福廠等都專門使用這種印泥。用此印泥,即便連續蓋印十方,印文也不走樣,備受江南和上海書畫名家的喜愛。

文化特徵

上海魯庵印泥秉承手工操作和自然氧化相結合的工藝特徵,嚴格控制高品質原材料的質量標準、始終保持最佳搭配比例、遵循嚴密的製作技藝、合理添加有關輔助料。
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
上海魯庵印泥
上海魯庵印泥有特定的配方和製作技藝,成品質薄勻淨,細膩而黏稠度高,熱天不爛,寒天不硬,永不褪色,按在紙上不滲油、不跑色,色彩鮮艷沉著,呈現出一種堆積的厚實感。

製作工序

魯庵印泥的主要原料

上海魯庵印泥的製作,主要有三種原材料:硃砂、艾絨、蓖麻油。
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
上海魯庵印泥製作原料
(1)硃砂。化學成分為硫化汞(HgS),天然礦物,無機化合物,是中藥里的常用藥材。製作魯庵印泥的硃砂要經過精心挑選,一般選用產於四川、雲南的鏡面砂或產於湖南辰州(今沅陵縣一帶)的箭鏃砂,密度為8.1g/cm,紅色、微透明、有光澤。
(2)艾絨。艾絨是菊科植物艾草的纖維部分。製作魯庵印泥的艾絨,多選用產於福建漳州(漳州東北的郭坑)的漳州艾。艾絨在整個印泥中起到的是“襯胎”的作用,使油朱有依託而不會板結。葉艾,生長在海洋性氣候中,既要陽光充足又要地面潮濕,才能長出好的艾葉。經水將乾艾葉提煉而成艾絨,一寸以上可用。主要考量其彈拉力的強度和吸取色漿能力的大小。
(3)蓖麻油。蓖麻油是製作印泥的最好油劑。其粘結力強,可使油朱容易上印;凝固點低,性能穩定;無腐蝕性,不會破壞艾絨和紙張;稠度高,平衡油朱,使章面清晰;永不乾燥,可使印文永不脫落。主要考量油脂的乾性、粘性和滲透性。

魯庵印泥的製作工藝

上海魯庵印泥生產主要包括研朱、搓艾、制油三道工序。
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上海魯庵印泥)
上海魯庵印泥
(1)研朱。是用手工耐心地在瓷缽中將硃砂研細,並將其中的雜質完全去除的過程。用阿拉伯樹膠經多次漂洗,再酸鹼處理,曬乾待用。硃砂須手工研磨300個小時,直至顆粒細若粉塵。
(2)搓艾(揉艾)。是將新鮮艾葉在炎熱的氣溫下曬乾後進行搓擦,並除去所有水分、葉綠素等的過程。新艾一斤,可得制艾絨二三錢至一兩。手工揉艾要經過兩個夏天。
(3)制油(曬油)。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蓖麻油中的雜質去除後,再置於三伏天太陽下照曬,經過3—5年天然氧化的過程。曬油的年份越久,油越稠厚。製作魯庵印泥的蓖麻油應經過至少3年以上的照曬。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上海魯庵印泥具有特定的配方和製作技藝,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中國書畫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用品,是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之一,保護印泥製作技藝對於弘揚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傳承狀況

上海魯庵印泥創始之初,不面向市場,客群面較小,僅局限于海派的書畫篆刻名家。上海魯庵印泥製作精、品質高、產量小,製作成本高,市場需求有限,傳播有限。
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上海魯庵印泥)
上海魯庵印泥
上海魯庵印泥的傳承人僅有兩位,都年事已高,繼續從事印泥生產有一定的困難,處於後繼無人狀態的上海魯庵印泥製作技藝迫切需要保護傳承。

傳承人物

符驥良,男,1926年3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或單位:上海市靜安區,項目名稱: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
高式熊,男,1921年4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或單位:上海市靜安區,項目名稱: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

保護措施

2018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上海市靜安區申報的“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入選。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上海市靜安區文物史料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獲得“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項目保護單位上海市靜安區文物史料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3年9月,上海魯庵印泥製作技藝傳習工坊在上海市五四中學揭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中學課堂。
2015年2月,上海魯庵印泥參加在杭州西湖文化廣場西泠印社美術館舉辦的“朱泥點睛—中華印泥展”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