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項飾,新石器時代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項飾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項飾,新石器時代文物。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項飾,新石器時代文物。項飾年代:新石器時代。項飾由大小、形狀不同的穿孔管、珠、墜共71粒串成環形。最下一粒墜呈鈴形。墜的兩側為管,管上浮雕雙目和嘴組成的簡化獸面紋,較為少見。...
福泉山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西側,東臨通波塘,西靠堰西港,南依山涇港、莊涇港,地勢低平,海拔3.3米,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福泉山遺址於1957年被發現,於1962年開始發掘,於20世紀80年代開展大規模...
鈴形墜玉項飾, 周長 76 厘米 ,福泉山遺址出土,上海青浦博物館藏。佩掛飾件,由大小不一和形狀不同的管、珠、墜等共 70 件串聯而成。玉料有黃白色, 有乳白色,還有些是用綠松石製作的。玉珠有腰鼓形,也有圓珠形,下面並串...
這件玉鉞,在墓內人骨旁發現時,鉞柄痕跡上下端均有玉柄飾,推知這是一件類似權杖性質的禮器。1984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玉鉞2 良渚文化 公元前31世紀---前22世紀 鉞為透閃石琢制。玉色青黃相間,器身扁...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璧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文物簡介 璧是上古時代祭祀用的重要禮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器中尤為多見。此璧由淡綠色透閃石琢制而成,間有深綠色和薑黃斑紋。素麵無紋,表面拋光。中間圓孔是雙面對鑽而成,器表留有...
現發掘資料和出土文物陳列於上海博物館、青浦博物館,其中有些珍品還遠赴美國最聞名的大都會博物館和德國漢堡展出。考古學家在福泉山西北一方5.3米高的深坑裡還發現了一大方夾著各種文化土層色澤的壁面,猶如一幅新石器時期以來由原始社會...
“上海古文明之源”是南翼展示主題。這裡從上海成陸開始,通過介紹青浦崧澤和福泉山等古文化遺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講述了古代上海從馬家浜、崧澤、良渚、馬橋文化到春秋兩漢那悠遠而多彩的歷史,告訴觀眾青浦是上海古文明的發源地。“申城...
該層共分“四千年前的上海人”、“三千年前的上海人”和“餘韻曼衍”三大部分,以良渚文化為重點,通過復原福泉山、良渚文化祭祀和治玉場景,利用多媒體手段,展出福泉山等遺址出土的玉、陶、石器等精美文物三百餘件。文化活動 青浦...
錐形器玉項飾 周長 60 厘米 ,福泉山遺址出土。佩掛飾件,類似於項鍊由大小不一和形狀不同的 47 顆玉珠、 2 件玉管和 6 件玉錐形器串聯組成。出土時位於人骨胸部。玉料有湖綠色, 有乳白色。錐形器分布在人骨胸部,左右兩邊各有...
青浦福泉山出土玉梳背,1984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的文物。良渚文化 公元前31世紀---前22世紀 梳背由透閃石琢制,長6.8厘米,高3.6厘米,厚0.6厘米。黃白色,扁平倒梯形,上端有二耳一角,角下有一小圓孔,下端凸出一扁榫,榫...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璜,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新石器時代文物。璜 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玉呈湖綠色,間有灰白斑紋。造型別致,似魚鳥組合形。器表磨製光滑,兩端有單面鑽穿孔,遺有明顯的懸掛磨損的痕跡。上海博物館藏。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鉞》是 上海博物館收藏新石器時代的文物。文物簡介 玉色青綠,滋潤透光。長方扁薄體。刃部弧凸外翹,鈍口,無使用痕跡。上端圓孔為兩面管鑽而成。全器輪廓規整,是一件選料、製作都極精緻的珍品。 上海博物館藏...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玉琮,公元前31世紀---前22世紀 琮為陽起石琢制,高5.6厘米,乳白色隱現淡綠斑紋。玉琮 良渚文化 公元前31世紀---前22世紀 琮為陽起石琢制,高5.6厘米。乳白色隱現淡綠斑紋。短方柱形,琮面似在圓柱體上,...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鳥是新石器時代文物。文物介紹 鳥 鳥 這是一件良渚文化時期的精美玉器。整體作鳥形,乳白玉色。鳥尖喙上揚作鳴叫狀,鳥尾上翹。鳥目以一透雕小孔代替,又可系掛,淺刻細線象徵羽毛,寥寥數刀就已刻畫出小鳥栖息時...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玉鐲是一件孔徑為5.4厘米,直徑為6.6厘米,高為1~2厘米的文物。玉色青灰,紫褐相間。鐲環一側寬闊,另一側窄細,內璧平直,外璧弧凸。孔壁有兩面對鑽的製作痕跡。素麵。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
青浦福泉山出土玉璧 良渚文化 璧為透閃石琢制,,,厚1.4厘米。綠褐色,間有青白斑紋。扁平圓形,表面拋光,素麵無紋,邊沿內凹,形如滑輪,中間圓孔,以管鑽從兩面對鑽而成,孔璧有清晰的對鑽旋痕。1984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