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區

上海郊區

上海郊區地處長江三角洲前緣,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東面與南面瀕臨東海,西面連線江蘇、浙江兩省,北界至長江入海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較為優越。上海郊區具體包括有閔行寶山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賢浦東新區崇明區。其中閔行與寶山是“中心城區拓展區”;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賢屬於“新型城市化地區”;浦東新區屬於“都市發展新區”,內環區域與部分中環屬於上海中心城區範圍,但其餘大部分地區諸如川沙等以及原南匯地區屬於郊區;崇明屬於“綜合生態發展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海郊區
  • 所屬地區:上海
  • 電話區號:021
  • 地理位置:長江三角洲前緣
  • 面積:5900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24.57萬公頃
基本概況,行政劃分,氣候條件,水土資源,土地面積,人口規模,經濟規模,產業結構,農民收入,第一產業,農業產值,結構調整,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業產業化,農業科技化,農業標準化,農業規模經營,現代農業園區,第二產業,郊區工業結構,工業園區,第三產業,郊區商業,郊區旅遊業,名勝古蹟,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工業出口,農業利用外資,社會發展,資源環境,

基本概況

行政劃分

①上海中心城區
上海中心城區
面積
人口
郵政編碼
區人民政府地址
行政區劃代碼
20平方千米
67萬
200001
延安東路300號
310101
55平方千米
109萬
200030
漕溪北路336號
310104
38平方千米
69萬
200050
愚園路1320號
310105
37平方千米
108萬
200040
常德路370號
310106
55平方千米
129萬
200333
大渡河路1668號
310107
23平方千米
85萬
200080
飛虹路518號
310109
61平方千米
121萬
200082
江浦路549號
310110
注釋1:上海七大中心城區的身份證排列是以黃浦區為原點,順時針旋轉一圈來劃分的。
②上海郊區
上海郊區
面積
人口
郵政編碼
區人民政府地址
行政區劃代碼
372平方千米
242萬
201100
310112
300平方千米
190萬
201900
密山路5號
310113
459平方千米
147萬
201899
博樂南路111號
310114
1210平方千米
504萬
200135
310115
586平方千米
73萬
200540
金山大道2000號
310116
605平方千米
158萬
201699
園中路1號
310117
676平方千米
108萬
201799
公園路100號
310118
687平方千米
108萬
201400
南橋鎮解放東路120號
310120
1185平方千米
69萬
202150
城橋鎮人民路68號
310151

氣候條件

上海郊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日照充分,雨量充沛。雨熱協調較好,有利於各種農作物生長和畜禽繁衍。年平均氣溫16℃左右,全年無霜期約230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約2000小時。5—9月為汛期,汛期降雨量約占全年的60%。

水土資源

上海郊區地勢低平,地面高程大部分在吳淞基準面以上2.5—4.5米,為平原感潮河網地區,境內大小河道、港叉交錯,水網稠密。平均每平方公里約有6—7公里河道。水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10%。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為593.5億立米, 其中本地區地表徑流量為18.6億立米, 上游太湖來水量100.2億立米,潮水量474.7億立米。

土地面積

上海郊區土地面積為5900平方公里, 占全市總面積的93%。據市統計局統計,2004年末,郊區耕地面積24.57萬公頃(368.6萬畝)。

人口規模

2004年末,郊區戶籍人口為628.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6.8%。郊區人口按城鄉分,城鎮人口約占57%,農村人口約占43%。

經濟規模

2004年,郊區經濟持續增長,完成增加值2417.44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工業產值7233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外資項目契約金額64.88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0%;財政收入646.30億元,比上年增長30.6%。

產業結構

按照“二、三、一”產業方針,郊區產業結構繼續最佳化。2004年,在郊區增加值中,第一產業占4.0%,第二產業占60.5%,第三產業占35.5%。

農民收入

2004年,通過拓寬非農就業渠道、增加農民轉移性財產性收入、完善郊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保障體系以及減輕農民負擔等措施,全年農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337元, 比上年增長10.2%。

第一產業

農業產值

2004年, 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9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5%;實現農業總產值248.89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6.8%。

結構調整

2004年,全市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分別占43.7%、5.3%、28.4%、20.0%。與2000年相比,種植業、林業、漁業分別上升3.5、4.7、3.0個百分點。畜牧業下降了11.2個百分點,

種植業

2004年,實現種植業產值109.32億元,比上年增長6.4%。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5.4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4.3%,糧食產量106.29萬噸,比上年增長7.6%。糧油作物優質化率分別達到93.7%和70%,經濟作物擴大套用優質新品種30餘個。稻米生產基本實現優質化。“雙低”油菜比例超過三分之二。蔬菜播種面積14萬公頃,比上年下降7%。蔬菜產量436.65萬噸,比上年下降5.2%,蔬菜產值46.4億元,與上年持平。水果產量33.74萬噸,比上年增長1.3%。

林業

2004年,實現林業產值13.14億元,比上年增長0.4%。全市林地面積68萬畝(不包括42萬畝果園在內),森林覆蓋率達到15%。

畜牧業

2004年,實現畜牧業產值70.77億元,比上年下降22.5%。生豬出欄330.87萬頭,下降19.3%; 家禽出欄0.98億羽, 下降33.9%;鮮蛋產量10.51萬噸,下降30.3%; 牛奶產量25.2萬噸,下降6.8%,飼養奶牛5.8萬隻,下降3%。

漁業

2004年,實現漁業產值49.9億元,比上年下降3.3%。全年水產品產量34.41萬噸,下降3.0%。其中淡水產品產量21萬噸。本市水產養殖面積63.29萬畝,下降6.2%;市外養殖基地面積124.13萬畝,增長7.24%。名特優水產品總產量5.98萬噸,下降0.4%。

農業產業化

2004年底,郊區已經註冊和正在註冊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由上年底的24家增加到183家,擁有固定資產5.1億元,入社社員22483人,形成種植面積25982.3公頃,牲畜飼養量10.49萬頭,禽類飼養量2914.4萬隻,養殖水面面積達6865.7公頃。目前,全市已形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0多家,其中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的102家。

農業科技化

通過推動種子工程創新,促進了種源農業發展。2004年,郊區水稻良種覆蓋率達到93.6%,蔬菜良種覆蓋率達到95%,良種蛋雞、肉雞率達到100%,良種奶牛率達到70%。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採用生物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的辦法,選育出了一批旱稻新品種。上海市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和上海市農業機械研究所聯合攻關研製的“6GZ4.0智慧型瓜果精選、分級設備”取得突破性進展。

農業標準化

已經建立了國家級、市級和區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或生產基地1400多個,示範面積達到40多萬畝,有216種農產品獲得無公害、安全衛生優質、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

農業規模經營

養殖業已經基本實現規模經營。本市牛奶上市量中,100%為100頭以上規模化牧場;出欄生豬中,70%出自千頭以上規模場;家禽上市量中,5萬羽以上肉禽場上市量占50%;全市內陸淡水養殖的戶均養殖規模已達到50畝,其中經營規模在100畝以上的占30%。種植業規模經營正在有序推進。糧食規模經營面積比重已超過45%。糧食規模經營面積達到73.5萬畝,占糧食總面積的45.9%。蔬菜規模經營面積比重已達到90%,其中25%為發展水平較高的園藝場和大戶,75%為正在發育過程中的由企業訂單、分戶種植、聯戶管理(特別是外來種植戶)、連片種植的區域化生產基地。

現代農業園區

2004年,通過政策聚焦,各類支農資金投入3.2億元;引進項目39個,到位資金1億多元;18個農業科技項目在農業園區孵化套用,並與國內30多個科研、推廣、教育單位建立多種合作關係。經過多年建設,形成了以奉賢農業園區為代表的產品加工型園區、以農工商農業園區為代表的科技型園區、以浦東和松江園區為代表的設施裝備型園區、以臨空和南匯園區為代表的農產品物流型園區、以崇明農業園區為代表的生產基地型園區等等五種類型。園區帶動功能不斷增強,服務全國有新的進展。
農業對外開放 2004年,上海農業利用外資2.59億美元,新批農業項目69個,涉及的領域包括蔬菜種植、花卉園藝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等。上海口岸農產品出口6.3億美元,其中,自產農產品出口3.98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自產農產品出口增長顯著的品種有:水產品出口5857萬美元,同比增62%。蔬菜出口9159萬美元,同比增38%。腸衣出口8734萬美元,同比增28%。活豬出口827萬美元,同比增6%。農業對外合作和交流進一步擴大。
農業機械化 改革開放以來,郊區農業綜合機械化裝備水平不斷提高。2004年末,郊區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05.15萬千瓦,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6.2%。機耕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90%以上。機收水稻面積157萬畝,機械化水平為93.8%,比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二麥機收面積44.5萬畝,機械化水平為99%。水稻機種水平為19.0%,二麥機種水平為26.1%。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達到144.84萬畝,占種植面積的61%。
農田水利化 在2003-2004年度冬春水利建設中,郊區共完成水利土方6081萬立方米,其中疏浚河道2180條段、2238公里,土方4049萬立方米。夾塘地區水系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成。該地區的排澇、防汛能力和灌溉保證率有了定的提高,通過引清洗鹼,水的自淨能力得到增強,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崇明北橫引河整治三期工程已全線完成。該工程大大增強了崇明島北排澇能力,緩解了防汛壓力,形成了南橫引河與北橫引河的環島輸水走廊,提高了淡水資源保證率,明顯改善了島內北部、東部地區的水質。

第二產業

第二產業增加值 2004年上海郊區實現工業總產值7233億元,同比增長30.9%,產銷率達到98.9%,工業利潤總額增長22.3%。

郊區工業結構

郊區工業繼續呈現多元發展態勢, 2004年郊區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其他各類企業齊頭並進,共現生機。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233.03億元,其中三資企業為3475.37億元,占郊區工業總產值比重48.05%;私營工業產值1622.73億元, 占郊區工業總產值比重22.43%;其他各類企業為2134.93億元,占郊區工業總產值比重29.52%。

工業園區

2004年,郊區市級工業園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按照科學發展觀,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經過多年發展,已吸引一批著名跨國公司和研發中心落戶,並產生良好效益。全年九大市級工業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995.53億元,增長15.3%,占郊區工業總產值14%。
郊區私營經濟 非公經濟已成為上海郊區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長點,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板塊。2004年郊區新增註冊企業為5538戶,實有註冊企業為30.6萬戶。私營企業的營業或銷售收入為5684.17億元,同比增長32.3%,實交稅金為238.85億元,同比增長44.9%。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增加值 郊區第三產業對地方綜合貢獻率進一步增強。全年三產業增加值857.66億元,同比增長20.6%,增幅為1999年以來最高。大部分區第三產業創造的地方可支配財政收入占本地區當年財政可支配收入總額的40%以上。

郊區商業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9.52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增幅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目前,上海大型商業集團企業、超市企業,在郊區各區都已設立連鎖分店。郊區正在規劃和建設建設的,建築面積逾10萬平方米的專業化大型現代交易市場10個。

郊區旅遊業

旅遊服務業得到新發展,全年接待各類遊客逾2500萬人次。農業旅遊業得到較快發展,著名景點景區20多個,全年接待遊客近千萬人次。嘉定安亭的F1汽車賽、青浦澱山湖國際水上龍舟賽、金山國際沙灘排球賽等賽事,提高了郊區的知名度。

名勝古蹟

松江區天馬山的護珠塔是世界最早的斜塔。嘉定區南翔鎮香花橋北堍的兩座古磚塔是全國唯一的千年雙塔。馬橋古文化遺址有4000年前村落遺址。菘澤古文化遺址前承6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後接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還有嘉定的孔廟、青浦的朱家角古鎮和松江的方塔、醉白池等名聞遐邇。
上海行政劃分圖上海行政劃分圖
郊區房地產業 2004年,郊區的房地產業繼續呈現勃勃生機,郊區房產業現房銷售145.6億元,同比增長6%,期房銷售723.8億元,同比增長9.9%;
農產品會展 全年舉辦了25場次由27個省市參加的農產品展銷會,為各地農產品提供了物流平台,使各地農業企業接到了近200億元的訂單。其中,由市農委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05年新春農副產品大聯展短短的4天時間,共接待30萬人次,現場零售額3450萬元,簽訂契約240多份,訂單21.3億元。中國綠色食品2004年上海博覽會實現交易額61.65億元,創綠博會之最。

對外開放

引進外資

2004年,郊區全年批准外商投資項目1627個,契約外資金額64.88億美元。增資項目是2004年郊區利用外資的新亮點。全年增資項目752個,契約金額17.19億美元,分別占全郊區的46.2%和26.5%。

工業出口

2004年,郊區工業出口達267.68億美元,同比增長59%。其中三資企業為250億美元,同比增長59%;自營企業11.4億美元,同比增長68%;外貿企業6.1億美元,同比增長64%。
外企經營 外商投資企業經濟運行情況良好,外資企業已成為郊區工業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外商投資企業工業銷售收入達3130億元,同比增48%。外資企業出口創匯238.18億美元,同比增55%。外資企業實現利潤120.92億元,同比增30%。外資企業實現稅收115.59億元,同比增35%。

農業利用外資

農產品出口 郊區農產品出口保持穩定。2004年,上海口岸農產品出口6.3億美元,其中,自產農產品3.98億美元。
對外交流 2004年,市農委接待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訪團組54批、643人次,其中外國農業部長級團組6批、104人次,包括歐盟委員會、德國、日本、匈牙利、波蘭等。市農委組織帶領了二十八家農業龍頭企業、百多種綠色農產品赴英國考文垂參加皇家農業展,引起英國消費者、歐盟客商、非洲客商的濃厚興趣,英國皇室成員、英貿易協會官員分別到展廳參觀.

社會發展

①城鎮建設
到2004年底,上海郊區城鎮化水平已達到57.8 %,城鎮建成區面積600平方公里以上,城鎮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已達到13.5平方米。
②基礎設施
上海郊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至2004年,郊區公路長度已超過 6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0公里。郊區村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90%,86%的人口用上了液化氣或管道煤氣,燃氣普及率97 %以上;有線電視普及率67%;電話普及率47.6號線/百人。寬頻網路進入了農民新村。
③郊區教育
A.普通高等教育
松江大學園區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一期工程竣工面積2475畝,建築面積20.91萬平方米,上海外國語學院、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等高校2萬多名學生入校;南匯科教園區總規劃面積10000畝,其中教育園區與研究產業園區各占地5000畝, 共有上海水產大學、上海電力學院、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和上海托普信息技術學院等學校2萬多學員;閔行和寶山的大學園區分別有(本科生)、上海大學全部學生。
B.成人教育
郊區開放式教育大專班從2000年至今,已有17023名學員參加學習,在讀學員10695名。2004年,有4034名學員取得大專文憑。上海郊區農民遠程教育網路2004年正式運行,建有一個市遠程教育中心,10個區分中心,88個鄉鎮級教學點,全年2.7萬人次接受各類培訓。
C.義務制教育
上海郊區有中學459所,職業學校32所,國小374所,幼稚園570所,特殊教育學校20所。2004年,本市推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投入資金1.58億元,完成郊區355所國小、國中教學設施改善的市府實事項目。完成423所國小、國中的課桌椅等教學設施更新。適齡學童入學率得到99 %以上。
D.綠色證書培訓
2004年郊區堅持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全年完成非農就業培訓0.9萬人,綠色證書培訓新增1.6萬人次,科技與實用技術培訓2.4萬人次。
④醫療衛生
A.網路機構
郊區建有區、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和網路。至2004年底,郊區有區級醫院64所,鄉鎮衛生院114所,1860個行政村都有一個衛生室,其中達到"甲級村衛生室"的占95%。
B.農村合作醫療
上海農村合作醫療在鄉鎮和行政村的覆蓋率達到100%.275萬農業人口中,郊區農民參與率達到85%,加上參加其他社會醫療保障,全郊區農業人口享受醫療保障率為99%.
C.衛技人員
郊區的區、鄉鎮衛生醫療機構有衛技人員有2.74萬名,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4714名,平均每個村衛生室2.3名。其中97%己取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D.衛生村鎮創建
上海郊區已累計有20餘個鎮建成國家衛生鎮。郊區創建的一、二級衛生鎮(場〉占鄉鎮(場)總數66.4%:市級衛生村占行政村總數二分之一。
⑤文化建設
郊區擁有影劇院、電影放映站116家,博物館、紀念館14個,文化館、民眾藝術館14個,區級公共圖書館16個,每個鄉鎮都有1—2個圖書館。2004年,圍繞宣傳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全市新聞、文化、影視等系統送書、送戲下鄉,舉辦有關文藝匯演,以形式多樣的文藝形式歌頌郊區道德建設的好人好事。
⑥郊區體育
2004年,上海組團參加全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取得13金、13銀、10銅,名列全國第六的好成績。組織開展“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嘉定區馬陸鎮等10個鎮被評為全國先進鄉鎮。閔行區虹橋鎮井亭村等10個村被評為市十佳“人人運動”示範村。
⑦農業信息
到2004年底,上海農業網累計點擊數達到2.5億次,平均日點擊數13.8萬次;註冊會員1.5萬個,外省市會員數達80%以上。2004年1月,華東六省一市聯合創辦了“華東農業網”,將農業信息集成在一起,起到了工作交流、經驗共享、市場互通、信息匯總的作用。上海農科熱線 “上海農科熱線”每天早8點至晚8點有專家值班,電話諮詢服務,晚8點至次日早8點使用電話留言服務。同時採取電話諮詢、專家坐堂、網上直播、現場指導等多種服務形式並舉。平均每天接聽電話30.5個,電話答覆率為100%。
⑧人民生活
A.生活消費
2004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329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191元,比上年增長9.3%;衣著消費280元,增長12%;居住消費1446元,增長0.6%;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344元,增長15.8%;醫療保健425元,增長27.6%;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806元,增長19.2%;交通和通信支出720元,增長22.7%。人均住房面積59.8平方米,增長1.4%。
B.耐用消費品
2004年底,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彩電137台,洗衣機80台,影碟機30台,輕騎、機車91輛,電冰櫃85台,空調機55台,電話機104部,行動電話112部、熱水器66台,家用電腦23台。
C.城鄉居民儲蓄
2004年末,郊區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1668.9億元,比上年增長18.2%。
D.社會保障
2004年,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建立小城鎮社會保險制度,全年有58.7萬人進入鎮保。實行由市和區兩級財政托底,保證65歲以上老年農民養老金每月不低於75元。落實郊區農民“低保”政策,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⑨政治文明
廣大幹部民眾深入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郊區各級組織密切與人民民眾聯繫,為民眾排憂解難。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展開,郊區全面推行了黨支部“兩推一選”、村委會“公推直選”;加強村務公開、鎮務公開、廠務公開,基層民主建設進一步發展;深入開展“打黑除惡”等各項專項整治鬥爭,郊區農村治安秩序明顯好轉,刑事犯罪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外來人口管理逐步走向規範化。
⑩精神文明
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湧現了一批“文明小區”、 “文明村鎮”、“文明視窗”。通過制訂和完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農民民眾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了民風的好轉。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蓬勃開展,郊區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進一步加強,湧現了青浦區“為農綜合服務站”、奉賢區“農家樂”等一批新型陣地,形成了對農民開展思想教育、法制宣傳和技能培訓的濃厚氛圍。

資源環境

濕地保護 上海現有濕地27塊,總面積3197.14平方公里,包括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和庫擴濕地四種。其中近海及海岸濕地面積為3054.01平方公里,包括重點濕地大小金山三島、崇明東灘、南匯東灘和九段沙。
治理水葫蘆 2004年,各區對越冬水葫蘆進行了徹底清除。在金山、青浦、松江、嘉定等區109個敞開式河道設定擋、堵、攔裝置700多處,對黃浦江、蘇州河沿線攔污攔截裝置進行了維修加固。出動保潔船1300餘艘,保潔隊伍170支,保潔人員7300餘人,清除水葫蘆29.57萬噸。基本達到了專項整治的目標,本市河道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有機肥加工綜合利用 2004年,本市完成了35家規模化畜禽場糞污水治理,新建了5個有機肥生產處理中心。目前,全郊區已建成有機肥生產企業40家,全年生產有機肥15萬噸,年處理畜禽糞便50萬噸。有機肥的推廣和使用,既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又使化肥、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進一步下降,單位面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比上年均下降了7%。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2004年,本市進一步加強了化肥和化學農藥減量化技術的示範和推廣工作。化學肥料減少總量3.2萬噸,化學農藥減少總量325噸,其中控制性減量化學肥料為2.38萬噸、化學農藥為247.8噸。落實控制性減量技術措施,主要包括發展綠肥;推廣精製有機肥、專用BB肥;使用高效、低殘留生物農藥;實施噴霧器更新換代等。2004年新增“衛士牌WS—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1.1萬台。落實示範點39個,擴種綠肥31萬畝。水稻推廣套用精製有機肥、專用BB肥和復混肥90萬畝次。還建立了1210個基於GPS的監測調查點,對化肥、農藥使用實施定位動態監測、跟蹤調查和管理。
垃圾收集處置 覆蓋郊區10個區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系統已基本建立。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實行有機垃圾堆肥還田,無機垃圾進回收系統后綜合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90%,資源化利用率61%,回收利用率6%,密閉運輸率60%,基本淘汰拖拉機運輸生活垃圾。促進了郊區環境面貌的改善,提高了農村生活環境質量。
秸稈綜合利用 2004年,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實施區域涉及10個區、71個鄉鎮、649個村。全市糧食和油菜作物種植面積為237.61萬畝,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為144.84萬畝,新增秸稈還田面積14.5萬畝。全市新增還田農機具284台。秸稈焚燒基本得到控制,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