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簡介
上海財經大學目前擁有會計學、財政學、經濟思想史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金融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4個財政部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設有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會計與財務研究院3個國家級基地;並擁有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理論
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4個博士後流動站。其中,國家學科目錄內批准的學位授權點24個,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36個本科專業。
研究所簡介
緣起
上海財經大學國學研究所經過充分醞釀、反覆論證,已於2008年12月初報學校職能部門科研處備案,並於2009年3月15日舉行了成立儀式。上海市各大媒體《文匯報》、《新民晚報》、《新聞晚報》、《文匯讀書報》做了報導。
意義
作為上海高校中唯一的國學研究機構,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國學研究所的成立,旨在整合全校各部門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群體力量,為中國古代文史哲專業教師的科研提供共享的平台,培養一支以研究國學人文精神為特色的師資隊伍,塑造上海財經大學國學研究品牌,提升上海財經大學的整體人文形象。
宗旨
以對經史子的紮實研究成果輻射上海和國內學術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術中富有現代生命力的人文精神;發揮國學人文資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重建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轉換作用;依託大學生研究基地,為校園大學生人文素質建設注入厚重的經史子底蘊。
功能
1、接納國內知名學者訪學並進行合作研究;
2、承擔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MBA學院等各批次的“國學人文導讀”選修、公共必修課程的教學和講座工作;
3、深化國學研究功能,策劃、組織學院乃至全校各院系的文史哲研究人員從事有計畫的國學專題研究,逐步推出相關係列研究成果;
4、發揮孵化功能,努力將國學人文精神研究成果轉化為國家和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資源、政府決策資源以及市場資源;
5、舉行國學研究交流活動,包括一年安排一次全國國學大師或安排兩次本市(包括取道本市)國學名家來校講學、兩年安排一次30人以上規模的國學專題全國研討會,並爭取走出去與本市或外地兄弟院校作學術交流或訪問,擴大上海財經大學國學所的影響。
專家
採取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聘請校內外文史哲專家作為本所的較為固定的特邀研究員;此外,凡學院乃至學校各部門學者均可憑相關項目成為國學所流動研究員。
初擬本所較為固定的特邀研究員為:祁志祥教授、盛邦和教授、張覺教授、李笑野教授、朱迎平教授、郝雲副教授、汪傳發副教授。聘請的校外特邀研究員為:姜義華(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兵(復旦大學古籍所教授)、夏中義(上海交大教授)、楊國榮(華東師大教授)、田兆元(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陳衛平(上海師大教授)
所長
祁志祥教授簡介:1958年生,文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文化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完成“十一五”國家級高教教材一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出版個人專著十餘部,發表論文約二百篇。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全國大學人文研究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曾獲國家圖書獎榮譽獎、晉版圖書一等獎、華北圖書優秀獎、上海社會科學聯合會優秀論文獎等。由文學理論研究起家,拓展到美學和人學研究,形成了中國古代人學、文論、美學的學術結構。
人學研究代表作:《中國人學史》(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中國現當代人學史》(學林出版社2006)、《國學人文讀本》二卷本(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文藝理論代表作:《中國古代文學原理——一個表現主義民族文論體系的建構》(學林出版社1993)、“十一五”國家級高等教育指南類教材《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美學研究代表作:《中國美學通史》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08)、《中國美學原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美學關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中國美學的文化精神》(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佛教美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似花非花——佛教美學觀》(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中國佛教美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佛學與中國文化》(學林出版社2000)。
地圖信息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武東路321號乙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