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船政局

上海船政局

1866年,李鴻章創建的上海船政局,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這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用於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後在繼任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船政局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船政局
  • 隸屬:晚清政府
  • 成立時間:1866年
  • 創建人:左宗棠
基本信息,創辦歷程,時代背景,製造輪船,相關信息,

基本信息

上海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經營的製造兵船、炮艦的新式造船企業。亦稱馬尾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任閩浙總督時創建,稍後由沈葆楨(1820~1879)主持,任用法國人日意格(1835~1886)、德克碑(1831~1875)為正副監督,總攬一切船政事務。船政局主要由鐵廠、船廠和船政學堂三部分組成。1869年 6月10日,船局製造的第一艘輪船萬年清號下水。船政學堂(求是堂藝局)設製造、航海兩班,要求學員分別達到能按圖造船和任船長的能力;並派員留學英、法,學習駕駛和造船技術。
圖片圖片

創辦歷程

船政局創辦經費47萬兩,由提解部庫之四成結款內撥用,常年經費自1866年11月起由閩海關月撥五萬兩,養船經費則由福建省稅厘局提供。1873年經總理衙門批准,另從茶稅項下每月增撥二萬兩。19世紀70年代初,由於經費困難,船政局一度擬製造商船供商人雇領租用,但被總理衙門禁阻。
1884年中法戰爭中,上海船政局遭法軍嚴重破壞。戰後雖力圖恢復,但生產能力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更見衰敝。總計從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種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監督期間(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質輪船。1874年起,造船業務改由自己培養的技術人員主持,到1895年繼續造成船隻19艘,其中有鐵脅兵船和鐵脅巡海快船(即巡洋艦),並自造複式輪機,船局的技術水平顯見提高。甲午戰爭後到1907年又先後造成7艘。
辛亥革命後,船政局歸海軍部管轄,規定船政經費每月三萬元,從福建省財政廳上繳中央的國稅項下撥用。中華民國初期政局動盪,經費不繼,船局主持人屢易,製造業務無所建樹。1928年改稱海軍造船所。抗日戰爭期間,船廠屢遭日機轟炸,損失嚴重。1949年,國民黨政府逃離大陸時,又拆遷走大部分機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人民政府接管。

時代背景

1866年,左宗棠設立上海船政局。這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掀起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機器製造總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廠,醞釀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製成一艘小輪船,“試之西湖,行駛不速”。1866年,鎮壓了太平軍餘部以後,著手籌建船廠。他奏稱:“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同虛設。”“臣愚以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同時指出:“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顯然,他把建設船廠看成是富國強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務。經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訂契約,議定自鐵廠開工之日起,五年內由他們監造大小輪船16艘,並訓練中國學生和工人。廠址設在福州馬尾羅星塔地方。除開鐵廠和船廠之外,船政局還設立船政學堂(又稱“求是堂藝局”),分前後兩堂,前堂學習法文,以培養造船人才為主;後堂學習英文,以培養駕駛人才為主。
圖片圖片

製造輪船

1866年9月,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赴任前推薦前江西巡撫沈葆楨任部理船政大臣。
上海船政局製成的第一艘輪船“萬年青”號,於1869年6月下水。至1874年2月,共造輪船15艘。至此,日意格等及法籍工匠數十人照原契約規定從船廠撤退,廠務和技術由船政學堂培養出來的學生接管。新造諸船,俱用華人駕駛。並由於洋匠挾技居奇,唯利是圖,在1874年辭退全部洋匠。後來雖然也在採用新技術是雇用一些洋匠,但人數很少,雇用時間也很短。
上海船政局建廠費用不40餘萬兩,由閩海關四成結款撥付。常年經費每年60萬兩,亦由閩海關以六成洋稅項下按下月以5萬兩撥付。後來又由閩省茶稅項下和沈葆楨兼辦台灣防務的費用中以‘養船經費‘名目,按月撥付2萬兩。至1874年,共用銀535萬餘兩。1878年以後,閩海關不能按照原來規定按期撥款,積欠甚多,以致造成經費短缺,生產困難。自1874年至1895年,生產萎縮,二十多年中共造船約20艘,平均每年不到1艘。
圖片圖片
船政局在辦廠過程中,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在造船技術方面則逐漸有所提高。最初只能製造150馬力以下的木殼,到1887年則製成第一艘鐵甲船,輪機也由舊式單機改為複合機,馬力由150增至2400,在中國近代造船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相關信息

艦名 艦種 完工日期 排水量 造價 隸屬 附註
“萬年青” 運船 1869.6.10 1,370噸 163,000兩 福建水師 1887.1.20撞沉
“湄雲” 木質兵船 1869.12.6 578噸 163,000兩 北洋水師 1895.3.6被日俘
“福星” 木質兵船 1870.5.30 515噸 106,000兩 福建水師 1884.8.23被擊沉
“伏波” 木質兵船 1870.12.22 1,258噸 161,000兩 福建水師 1884.8.23自沉
“安瀾” 木質兵船 1871.6.18 1,258噸 165,000兩 福建水師 1874.9.29遇風沉
“鎮海” 木質兵船 1871.11.28 572.5噸 109,000兩 福建水師
“揚武” 木質兵船 1872.4.23 1,393噸 254,000兩 福建水師 1884.8.23被擊沉
“飛雲” 木質兵船 1872.6.3 1,258噸 163,000兩 福建水師 1884.8.23被擊沉
“靖遠” 木質兵船 1872.8.21 572.5噸 110,000兩 南洋水師
“振威” 木質兵船 1872.12.10 572.5噸 110,000兩 福建水師 1884.8.23被擊沉
“濟安” 木質兵船 1873.1.2 1,258噸 163,000兩 福建水師 1884.8.23被擊沉
“永保” 木質兵船 1873.8.10 1,353噸 167,000兩 福建水師 1884.8.23被擊沉
“海鏡” 運船 1873.11.8 1,358噸 167,000兩 北洋水師
“琛航” 運船 1874.1.6 1,391噸 164,000兩 福建水師 1884.8.23被擊沉
“大雅” 運船 1874.5.16 1,391噸 164,000兩 福建水師 1874.9.29遇風沉
“元凱” 木質兵船 1875.6.4 1,258噸 162,000兩 福建水師 1894.11被日俘
“藝新” 木質兵船 1876.6.10 245噸 5,100兩 福建水師 1884.8.23自沉
“登瀛洲” 木質兵船 1876.9.15 1,258噸 162,000兩 南洋水師
“泰安” 木質兵船 1876.12.2 1,258噸 162,000兩 北洋水師 1937自沉
“威遠” 鐵脅木殼兵船 1877.5.15 1,258噸 195,000兩 北洋水師 1895.2.6被擊沉
“超武艦” 鐵脅木殼兵船 1878.6.19 1,268噸 20
“開濟” 鐵脅雙重快碰船 1883.1.11 2,153噸 386,000兩 南洋水師 1902.6.22爆炸沉
“橫海” 鐵脅木殼兵船 1884.12.18 1,230噸 200,000兩 南洋水師 1886.2觸礁沉
“鏡清” 鐵脅雙重快碰船 1885.12.23 2,200噸 363,000兩 南洋水師
“寰泰” 鐵脅雙重快碰船 1886.10.15 2,200噸 366,000兩 南洋水師 1902.8.17撞沉
“廣甲” 鐵脅木殼兵船 1887.8.6 1,296噸 220,000兩 北洋水師 18949.17擱淺
“平遠” 鋼甲鋼殼兵船 1888.1.29 2,150噸 524,000兩 北洋水師 1895.2.17被日俘
“廣乙” 鋼脅鋼殼魚雷快船 1889.8.28 1,110噸 200,000兩 北洋水師 1894.7.25擱淺
“廣庚” 鋼脅木殼兵船 1889.5.30 316噸 60,000兩 廣東水師
“廣丙” 鋼脅鋼殼魚雷快船 1891.4.11 1,030噸 200,000兩 北洋水師 1895.2.17被日俘
“福靖” 鋼脅鋼殼魚雷快船 1893.1.20 1,030噸 200,000兩 福建水師 1898.7遇風沉
“通濟” 鋼脅鋼殼練船 1894 1,900噸 1,100,000元 中央海軍 1937自沉
0,000兩 南洋水師
“康濟” 練船 1879.7.21 1,310噸 211,000兩 北洋水師
“澄慶” 鐵脅木殼兵船 1880.10.22 1,268噸 200,000兩 南洋水師 1885.2自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