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主創新工程研究院,成立於2006年9月29日,是中國創造學會下屬的研究機構,上海自主創新工程研究院以創新的套用性研究為主要業務方向,積極為國家的創新戰略服務。研究院以大型國企為主要服務對象,是上海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培訓聯盟的常年培訓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自主創新工程研究院
- 成立時間:2006年9月29日
- 機構地址:上海市楊浦區翔殷路81號5幢2067室
- 主管部門:中國創造學會
上海自主創新工程研究院,成立於2006年9月29日,是中國創造學會下屬的研究機構,上海自主創新工程研究院以創新的套用性研究為主要業務方向,積極為國家的創新戰略服務。研究院以大型國企為主要服務對象,是上海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培訓聯盟的常年培訓顧問。
上海自主創新工程研究院,成立於2006年9月29日,是中國創造學會下屬的研究機構,上海自主創新工程研究院以創新的套用性研究為主要業務方向,積極為國家的創新戰略服務。研究院以大型國企為主要服務對象,是上海先進制造業、現代服...
2019年6月26日,復旦大學人工智慧論壇暨上海智慧型產業創新研究院啟航儀式在復旦綠地科創中心順利舉辦。上海智慧型產業創新研究院是為更好踐行努力服務國家智慧型產業發展需求和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戰略目標,由復旦大學、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和綠地集團共同組建的投資孵化平台。科研條件 復旦大學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
復旦大學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7年1月,旨在依託復旦大學多學科基礎研究的優勢,系統化、集成化開展跨學科多領域合作,瞄準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前瞻性、關鍵性、創造性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發,建設具有體制機制優勢的創新型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研究院介紹 復旦大學工程與套用技術研究院,現有特聘教授5人,特聘講座...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是由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多學科交叉綜合性國立科研機構,坐落於中國科學院上海浦東科技園,籌建於2008年,2012年11月通過驗收正式成立。研究院聚焦空間科技、交叉前沿與先進制造、信息科學與技術、能源與環境、健康科學與技術等領域,定位於開展原始創新研究,為戰略新興產業提供核心...
1998年初,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學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建立國家創新體系的序幕由此徐徐拉開。八年鏖戰,八年搏殺,中科院不斷加強戰略研究,不斷深化對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認識,不斷深化對科技創新規律的認識,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推進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譜寫了新時期一支威武雄壯的奏鳴曲。在推進國家創新...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 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探月精神: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 新時代北斗精神: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 八院經營理念:以人為本、精細化管理、成本制勝、國家至上和用戶至上、依法治企 現任領導 ...
太赫茲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作為上海理工大學專門研究機構,在學校領導下從事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工作;研究院去行政化,實行院務委員會領導下的團隊負責人負責制。研究院對團隊負責人進行聘任與考核,賦予團隊負責人對其團隊成員靈活聘任、自主分配與日常管理的職責;學校支持研究院探索實施...
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突破產業結構調整和重點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裝備制約,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重點工程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依託企業、轉制科研機構、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設立的研究開發實體,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統籌規劃建設。 [1] ...
成為上海市虛擬製造科普基地、楊浦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基地。受到科技部、出版印刷總署、公安部、上海市市府等領導的肯定和讚揚。研究院成立背景 早在2000年,原機械工業部總工程師姚福生院士來到上海理工大學工作,提出了針對我國“自主創新、綠色製造”發展戰略為導向的大機械類學科整合進行學生培養和科研工作的思想,並成立...
該《方案》分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主要任務、改革措施4部分。 主要任務是: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轉化平台;實施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項目和基礎工程;推進建設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 [1] ...
學校有“工業過程自動化”(與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共建)國家工程研 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光學儀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和“現代出版印刷實驗教學中心”、“能源動力工程實驗中心”三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光學...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簡稱中國科學院空天院,是光電工程、航天航空和套用科技等三個主要領域兼具總體管理與技術總體職能的研究單位。 [65]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始建於1956年的電子學研究所,1979年遙感套用研究所成立,2003年光電研究院成立,2007年對地觀測中心成立,2012年遙感套用研究所和對地觀測中心...
本專業是上海最早的高職層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政策感悟能力、業務操作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為核心,突出培養學生紮實的政策業務知識,熟練的相關業務操作能力。本專業教學模式創新,按專業三大崗位群,即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崗位群、企業人事管理崗位群、社會組織管理崗位群的要求,分崗施教,強調課程結構與崗位任務的對接,課程內...
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 該所從2003年開始開展二步一階段運輸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研製工作,主要承擔了推進艙和資源艙的結構設計與總體總裝、對接機構分系統、電源分系統太陽電池翼與驅動機構兩個子系統等研製任務。該所自主創新研製的空間交會對接機構分系統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二期工程任務目標的兩大關鍵技術之一...
在為期五個月的項目中,學員們將在跨文化、跨專業的學習環境中獲取知識與技能,運用物聯思維與大數據等最新科技成果,參與智慧城市創新建設,在一支由經驗豐富的教師、研究員、業界精英以及創業者組成的導師隊伍的指導下完成小組協同工作任務,培養獨具一格的創業精神。該項目面向以下人士開放:全日制在校生、在職人員、休業...
1個團隊連續獲得2項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支持、百千萬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國家特支計畫領軍人才入選者6人、國家特支計畫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4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1人、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畫1人、博士後國際交流計畫引進項目1人;4個項目入選中科院創新交叉團隊、中國科學院...
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1997年上海市參與共建共管。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獲準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入選國家“111計畫”、“2011計畫”、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
物聯網工程與技術等,以浮式結構物、海上作業平台和新能源利用等關鍵技術為重點,開展海洋裝備工程和海洋新能源的基礎性與套用性研究,構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國際海洋競爭優勢的海洋裝備、海洋新能源、海洋物聯網、以及水下工程機械與海底觀測等方面的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平台,致力於推動我國海洋工程產業在科學研究...
上生慧谷科技園是集產、學、研為一體的技術創新聯盟,生物大廈是包括500強企業在內的生物製藥匯集的標誌。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擁有國家批准生產文號200多個,產品種類包括血液製品、預防製品、基因工程產品以及各類診斷試劑。擁有設備先進的大規模血液製劑生產線以及符合歐洲GMP標準的疫苗生產大樓,所有生產車間全部通過國家...
(2)高水平教學改革和研究項目建設成果 (3)出版教材列表 行業服務 學院以2個“中心”為平台,面向軌道交通運營安全中急需解決的重大關鍵性問題,與行業企業、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等機構協同創新,為地方和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帶動學校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等多學科交叉融合。近五年,學院橫向...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劉源張院士、尤建新院長作為學科領軍人物,特聘中國工程院劉人懷院士擔任兼職教授(劉人懷院士是學院首任院長)。現有全職教師3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90%以上教師具有博士學位,50%以上的教師有國外留學或訪學經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管理科學、工業工程與質量管理、創新與知識管理...
創新藥物與製藥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研究領域 編輯 語音 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將圍繞感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神經系統疾病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影響生活質量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及嚴重威脅公共衛生體系的愛滋病、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重點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針對目前國內外...
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簡稱“智研院”)是由上海交通大學與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共建的產學研機構,智研院由共建雙方於2017年5月12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進行簽約,並於8月27日正式揭牌成立。自2017年上海交大與蘇州政府簽約共建以來,上海交大在蘇州建設的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產業升級與資本賦能四...
1999年至2005年,聲學所經歷了知識創新工程一、二期。2001年9月,田靜擔任所長。2006年,聲學所進入創新三期。2007年4月,科技部批覆成立國家網路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8年1月,張春華副所長擔任聲學所法人,主持工作。2008年8月,聲學所通過“2+3”評估,躋身中科院優秀研究所之列。2008年12月,中國科學院...
2022年第三屆工程建設行業BIM大賽交通工程類二等成果 智慧快速路全生命期數位化管控關鍵技術研究榮獲:2023年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紹興智慧快速路BIM大數據管理平台項目榮獲:2023年上海市第五屆BIM技術套用創新大賽-項目案例獎(市政)二等獎 紹興市快速路建築工業化智慧工廠管理方案榮獲:2023年上海市第五...
上海隧道立足隧道及地下空間開發領域,著力發展投資、工程建設兩大戰略核心產業,同時推進創新集成、產品製造兩大戰略協同產業,通過子板塊戰略協同增強整體競爭力。投資 上海隧道於1998年正式進入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先後在寧波、上海、杭州、常州、昆明、南京、天津、台州等地區開展投資業務,從國內第一條內資BOT模式項目...
到2010年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獲批國家工程實驗室7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8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38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加快推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若干意見》,設立了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專項資金,頒布了新能源、生物醫藥、...
劉韻潔,男,漢族,中共黨員,1943年01月10日出生於山東省煙臺市,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與信息系統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曾任郵電部數據通信研究所所長,郵電部電信總局副局長兼數據通信局局長,郵電部郵政科學規劃研究院院長,中國聯通總工程師、...
成功地開發出中國第一個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星光中國芯”數字多媒體晶片並打入國際市場,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國史文物收藏,在2021年建黨100周年之際,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作為自主創新成果展出,這是黨和國家對星光中國芯工程歷史性貢獻給予的肯定和表彰; [33]獲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9年7月,桂衛華進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輪評選。2011年5月,桂衛華再次進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輪評選。2013年9月,以桂衛華為學術帶頭人的“複雜有色冶金過程控制理論、技術及套用”研究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3年度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12月19日,桂衛華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信息與電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