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從全國唯一一所專門獨立設定的醫療器械高等學校發展而來。目前是全國唯一一所獨立設定專門培養醫療器械、醫藥工程設備、食品工程及食品質量與安全等領域的高級工程和管理套用型專業人才的學院。具有理工醫結合,以工為主,兼容管理的鮮明辦學特色。素有 “中國醫療器械工程師的搖籃 ”的美譽。醫療器械與食品安全是我校重點發展的六大學科群之一,醫療器械專業群列入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醫療器械學科是上海市重點學科。

2018年12月10日,榮獲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醫
  • 學校屬性:上海市屬重點大學
  • 隸屬:上海理工大學
學院簡介,科研機構,學院領導,地圖信息,

學院簡介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成立於2003年,其醫療器械學科已有60多年的歷史。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專業師資隊伍,正高19人,副高4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數占專任教師85%;其中包括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東方學者特聘教授和上海浦江人才計畫等高層次人才20多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專家王威琪教授擔任學院名譽院長。
學院設有“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醫學化學與感測”、“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013年獲批國家人社部第三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學院有“生物醫學工程”(含醫用電子儀器、精密醫療器械、醫療器械質量與安全方向)、“醫學影像技術”、“醫學信息工程”、“假肢矯形工程”、“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7個本科專業。
2004年“醫療器械工程”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同時獲得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建設項目。“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在2012年獲批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2015年獲批上海市高原學科,2018年獲批上海市高水平學科。 2006年獲批上海市地方高校的第一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現代微創醫療器械及技術”;2015年獲批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康復器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年獲批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國家民政部重點實驗室—“神經功能信息與康復工程重點實驗室”。2017年獲批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人才培養產學研聯合實驗室。2018年獲批上海市低溫生物醫學技術服務平台、上海介入醫療器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醫療器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實驗設施完備,設備先進。擁有生物醫學工程類、化工與製藥類和食品科學與工程類等 50 多個實驗室,面積達9000平方米,固定資產超8500萬元。
未來,學院將立足上海,服務全國,放眼世界,緊密依託上海理工大學學科交叉、人才積聚的綜合優勢,努力建成國內一流的醫療器械與食品學科。(以上信息據2019年8月上海理工大學官網顯示

科研機構

研究所(中心、教研室):
實體研究所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醫療器械工程研究所、製藥技術與設備研究所、醫學信息工程研究所、康復工程與技術研究所、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食品質量與安全研究所、生物系統熱科學研究所、醫學影像工程研究所、醫學基礎教研室、實驗中心、教育部現代微創醫療器械及技術工程中心、系統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虛體研究所
醫療器械質量與安全研究所、醫學光學與視光學研究所、食品微生物危害及控制研究所、醫療器械電磁兼容研究所、食品生物技術研究所

學院領導

名譽院長
王威琪,中國工程院院士。
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
1939年5月30日生於上海市,祖籍江蘇省海門市。1961年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留校。現任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兼工程技術分學術委員會主席、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信息分委主任、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站長、國家醫療器械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聲學學會常務理事兼醫學超聲分會副主委、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兼醫療器械分會副事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副會長、上海發明協會副會長、儀器儀表學報副主編及其他十餘種學術刊物編委、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會委員。他在醫學超聲和醫學電子學的理論、技術和套用方面取得多項首創或優秀的成果,曾榮獲世界醫學生物超聲聯合會(WFUMB)的Pioneer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5次,教育部二、三等獎省部級獎10多項。他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20餘篇。應邀擔任東京工業大學等日本4所國立大學的客座教授和世界醫學生物超聲聯合會學報(UMB)榮譽編委。主要成果:基於超聲、心電、計算機的無創傷評估肺循環阻力系統,在無創傷檢測血流速度上有兩項發明創造,將現代理論(分形、數學形態提取、數量化理論、極點軌跡)首先引入圍產醫學,找到新參數對醫用都卜勒原理提出新解釋,研製成國內首套超聲血流速度校刻系統。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20餘篇,著作(合編)7本,發明專利2項,在國外作邀請報告30餘次。
王威琪教授科研成果豐碩,他在醫學超聲學和醫學電子學的理論、方法、技術和套用方面取得多項首創或優秀的成果,曾榮獲世界醫學生物超聲聯盟的Pioneer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5次),上海市優秀職務發明一等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和其他委部省市級獎10多項。他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20餘篇,著作(合編)7本,發明專利2項,在國外作邀請報告30餘次。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2年起擔任醫藥衛生工程學部常委。
首席教授華澤釗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首席教授
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
1965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1980-1983年美國麻省工學院(MIT)健康科技中心訪問學者;1983年由美國MIT回國後,創辦了國內第一個的低溫生物醫學研究室,開始了低溫與生物、醫學相結合的學科研究。1986 由講師破格晉升為正教授;並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國內首批“低溫工程”博士生導師;作為國內開展最早的研究方向,他領導的低溫生物醫學工程在國內獨樹一幟,已承擔和完成1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當前正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面上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科研項目。曾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1997)、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2項,省部級三等獎6項;專著《低溫生物醫學技術》獲上海市教材一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曾三次被評為教育部和上海市勞動模範,2003年被評為全國首屆教學名師。
東方學者
宋成利簡介宋成利教授1996年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獲得生物電子學碩士學位,同年獲得英國政府海外研究獎學金赴英留學,2000年獲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機械工程系博士學位,其後一直在蘇格蘭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醫學院從事微創醫療器械及技術的研究,歷任博士後研究助理,榮譽講師和研究員。2008年獲聘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稱號,2009年6月回國任職於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主持教育部微創醫療器械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
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
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創醫療器械,包括形狀記憶合金的非線性力學性能及其在微創外科上的套用,胃腸吻合器,射頻消融器和內鏡縫合器械,其中多項技術已獲美國FDA和歐洲CE認證。宋教授的研究成果還多次獲得國際醫學科技界的獎勵,包括歐洲內鏡外科學會(EAES)最佳論文獎,科技進步獎提名兩次,國際生物力學會(ISB)臨床生物力學獎第二名等,並在國際一流科學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參編英文專著一部。
劉寶林簡介1996 年獲得博士學位, 2001-2004 美國MSU及UA訪問學者,從事低溫生物、食品冷藏、醫療器械熱科學的研究工作。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浦江學者等。負責國家、省市級課題近 20 項,發表論文 100 多篇,參編著作 2 部。曾獲上海市育才獎、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8年獲聘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稱號。
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

地圖信息

地址:軍工路516號上海理工大學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