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器織布局(Shang-hai Mechanical Textile Bureau),是中國第一家機器棉紡織工廠,於1878年由李鴻章主持籌建,在經歷了虧損與大火災之後,上海機器織布局於1893年重建,並擴大了規模,改名“華盛”。上海機器織布局在中國棉紡織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機器織布局
- 外文名:Shang-hai Mechanical Textile Bureau
- 籌建時間:1878年
- 籌建人:李鴻章
背景,籌備,生產,火災,重建,評價,
背景
英國用大炮打開中國大門後,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便日益加劇。在外國輸入中國的商品中,除鴉片之外,棉紡織品所占的比重最大。外國棉紡織品在中國的傾銷,很快占領了中國廣大的市場。清政府中,一些洋務派官員提出自行設廠進行紡織的建議,以作為富國的一項措施。光緒二年(1876年),李鴻章在致兩江總督沈葆楨的信中說:英國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銀三千數百萬,實為耗財之大端。既已家喻戶曉,無從禁制。亟宜購機器紡織,期漸收回利源。
籌備
光緒四年(1878年),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始籌備,光緒六年(1880年),以著名學者、實業家鄭觀應為主擬定了《上海機器織布局招商集股章程》,從辦廠的動機目的、招商集股、購機、買地、建廠到生產、銷售、贏利分配,以及商辦、用人、發展前途等,都作了明確的計畫和精細的計算。
上海機器織布局設在楊樹浦,訂購了軋花、紡紗、織布等全套機器設備。在籌建之初,鄭觀應就向李鴻章遞上呈文,要求“酌給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飭行通商各口,無論華人洋人,均不得於限內另自紡織”,並要求對該局產品“準免厘捐並酌減稅項”。經李鴻章奏準,“十年以內只準華商附股搭辦,不準另行設局”。該局所產布匹,如在上海銷售,免完厘稅,如運銷內地,僅在上海新關完一正稅,概免沿途厘稅。這是上海機器織布局享有的特別專利權和優惠待遇。
生產
光緒九年(1883年),上海出現了金融倒賬風潮,銀根奇緊,股票大幅度下跌,存有大量票據的織布局出現了危機。織布局在股票票價下跌的情況下,股銀虧折。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起,鄭觀應應粵防大臣彭玉麟的邀請,前赴廣東,銀錢賬目交由盛宣懷接辦。此後,織布局主要負責人幾經更換,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初七日(1889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歷時10年,幾經波折,織布局終於在上海搶灘成功。織布局從彈花、紡紗到織布全部設備均從美國引進,並請美國技術人員擔任總工程師。自投產之日起,上海機器織布局營業興旺,獲利很高。光緒十九每(1893年)夏天,李鴻章決定擴充紡紗,致信在英國任公使的薛福成,請他代向英國訂購機器。
火災
光緒十九年九月初十日(1893年10月19日),一場大火將整個工廠燒毀,損失慘重。這次火災因此成為中國第一次棉紡織廣大火,似乎象徵和預示著中國民族工業的艱難歷程。該廠西面為賬房和工友所居之處,東面為軋花紡紗女工撿花、機器織布、堆貨棧房等處,整個廠區規模非常宏大,布置得井然有序。軋花機器設在樓上,而花子則堆在樓下。大火起於清花廠地板下清花機下面的地溝,當發現冒煙時,工人將地板掀開,本來阻燃的廢棉花接觸大量空氣,火焰爆發騰起。頃刻冒穿屋頂,延及三十餘丈外的棉花間,不可收拾。屋面是用牛毛氈和柏油(瀝青)製作,易於燃燒。此處離黃浦江不遠,取水並不困難。但皮製的洋火龍已有很多損壞的,取水不靈便,許多火龍反而被火燒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