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學發展報告2017:上海生活史的文學建構

上海文學發展報告2017:上海生活史的文學建構

《上海文學發展報告2017:上海生活史的文學建構》是201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文學發展報告2017:上海生活史的文學建構
  • 作者:榮躍明主編
  • 出版時間:2017年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5814378
  • 類別:文化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繫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組織編寫的上海市文學發展年度報告。全書以專題論文的形式,從總覽整個上海文學事業發展的角度,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和分析,對於年上海文學創作狀況與文學主題、文學創作人才的發展做了研究,同時對上海的文學閱讀、文學研究、消費市場做了調查和研究。此外,報告還對上海的公共閱讀推廣服務平台建設、文學及其相關產業發展戰略和人才儲備等情況做了具體的論述與考察。
近年來,上海文壇出現了一批作家“書寫當代上海”的現象,如金宇澄的《繁花》、吳亮的《朝霞》等。如果說文學是“個人記憶”的產物的話,這批作品由於“明顯”與作者本人的個人生活和經歷相關,我們稱之為“明顯的記憶文學”。由於此類作品寫得多是“當代”上海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因此這類作品除過具有其文學價值而外,還具有其顯著的“歷史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類作品正以文學的方式建構著上海的當代社會生活史。
本報告著重聚焦近年來上海出現的“明顯的記憶文學”建構上海社會生活史的現象。主體部分由三部分構成:一、作家的書寫上海。本報告邀請了一批重要作家,如金宇澄、吳亮、夏商、徐錦江、域外訪滬作家等,談他們的上海寫作和上海印象。二、批評家的上海文學。本報告邀請了一批重要的批評家,如張鴻聲、楊揚、曾軍、程德培、李耳、格非等,從理論上總結“上海經驗”、批評作品。三、書寫上海的歷史資源。2016年值魯迅誕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紀念,我們邀請魯迅長孫周令飛、張夢陽、王錫榮等人,討論魯迅及其創作與上海的關係。2016年值茅盾誕辰120周年暨抵滬100周年紀念,我們邀請茅盾的內侄女孔海珠、陳思和、陳建華,鄭大聖等人,討論茅盾及其創作與上海的關係。作為年度報告,本報告也對上海民間詩社、翻譯文學、文藝理論、精品佳作有所掃描和分析。

圖書目錄

總報告:上海生活史的文學建構 3
上篇 現代性樣本、城市化和市民生活 3
下篇 “明顯的記憶文學”的生活史價值 10
一、年度作家作品:吳亮及其《朝霞》 19
吳亮訪談:“內行小說家”的曖昧寫作 20
引論 20
對談 27
論《朝霞》 36
隆巴耶與他的侄子的對話 36
一個黎明時分的拾荒者 38
野蠻的寫作 42
知識的馬蜂窩與思緒的細節 44
二、城市保護與記憶挖掘 47
紙上的上海 48
愚園路“路史” 59
一個小說家眼中的上海史 66
域外作家的上海印象 73
三、上海的地方性與普遍性 79
“鑰匙”•“視窗”•“飛地” 80
上海的文學經驗 87
流動的地方性:從金宇澄到王家衛 95
四、大師的上海•魯迅誕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紀念 99
魯迅三感 100
魯迅“上海十年”對“質化”傾向的反抗 108
魯迅與左聯的若干舊案新探 119
五、大師的上海•茅盾誕辰120周年暨抵滬100周年紀念 137
“摩登茅盾”三人談 138
在“茅盾會客廳”談姑父茅盾 143
魯迅、郭沫若、茅盾電影活動之比較 154
六、盤點與觀察 164
近兩年上海民間詩社狀況 165
文學引進“合為時”而作 172
反思和重建當代中國文論話語的上海聲音 179
七、我閱讀的好作品 188
人都是把故鄉背在脊背上到處跑 189
達到極致的“唐瀾式的想像” 192
王安憶的“大故事” 197
八零後的歷史和哲學 200

作者簡介

榮躍明,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文化經濟學、區域經濟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