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上海戲劇協社,首開男女合演話劇新風;通過對《少奶奶的扇子》的導演,第一個為中國話劇舞台藝術建立了正規的導演制度。1928年第一個為話劇正式定名並沿用至今。《少奶奶的扇子》 公演, 該劇是洪深根據王爾德的四幕劇《溫德米特夫人 的扇子》 改編導演。以 1920 年上海新舞台上演肖伯納名劇《華倫夫人之職業》 和民眾戲劇社的成 立為標記, 話劇正式走上了中國舞台。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上海戲劇協社
- 總部地點:上海
- 成立時間:1923年
- 公司性質:左翼戲劇運動興起
劇社簡介,洪深新作,
劇社簡介
重視舞台實踐而與民眾戲劇社同年成立的,是上海戲劇協社。上海戲劇協社前後奮鬥了十餘年,是中國早期戲劇團體歷史最長的一個。最早的社員有應雲衛、谷劍塵等。接著,又有歐陽予倩等人參加。一九二三年,洪深經歐陽予倩的介紹加入,建立了嚴格的導演制和排演制。在演出中。擺脫了長期以來在台上說教的方式,重視藝術的感染力量。上海戲劇協社對當時非職業劇社和學生演戲有較大影響。它在組織和演出方面的一些措施,體現了我國話劇藝術的逐漸成長。但在初期,由於缺乏正確的思想作指導,在十餘次演出中,上演的絕大部分是西洋劇,還演過宣傳宿命論思想的《第二夢》。一九二四年的《少奶奶的扇子》是最受歡迎的一次。劇本由洪深根據王爾德《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改編,劇情較易理解,但觀眾仍限於知識分子的範圍。三十年代左翼戲劇運動興起後,上海戲劇協社開始向左轉,在黨領導下,演出了《怒吼吧,中國!》。
-
1921年民眾戲劇社與上海戲劇協社的成立。兩個團體都傾向於“寫實的社會劇”和面向民眾的戲劇藝術,並產生了自己的劇作家。30年代初,還出現“愛美劇”和“小劇場運動”的提倡。這主要是針對文明新戲職業化與商業化引起的弊端,而形成的學生業餘演劇的高潮。而這些演劇活動在藝術實踐上又多採取“小劇場”形式,使話劇走向正規化與專門化。
洪深新作
1923年9月,上海戲劇協社舉行公演,推出的劇目:《潑婦》和《終身大事》。當時,協社以有3個女演員,女角常由男演員扮演,有的男演員還樂於男扮女裝,但洪深對此深惡痛絕,於是在他導演這兩劇時,決定《潑》劇女角全用男人扮演,《終》劇則男女合演,排在同場演出,並以《潑》劇為壓軸戲。觀眾先看男女合演,覺得很自然,再看男人扮女人,一舉一動都覺得好笑,鬨堂不絕。這使得戲劇協社男扮女裝的演出逐步進行革新。
話劇《少奶奶的扇子》
1924年5月4日,上海戲劇協社在中華職業教育社禮堂公演英國王爾德的話劇《少奶奶的扇子》該劇原名《溫特米夫人的扇子》由洪深導演。洪深為了通俗起見,改為《少奶奶的扇子》,改編時將劇中人物及環境、性格、語言、習俗全部中國化。演員都是盡義務的,大多是戲劇協社的社員。這是一次嚴格地按照歐美各國演出話劇的方式來演出的,有立體布景、道具、導演、舞台監督,確立了導演藝術在舞台創作中的重要地位,開始了中國話劇的專職導演和正規排練制度。演出鬨動上海。在觀眾的要求下,一再增加演出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