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

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成立於1998年,是國內高校中成立較早並獲教育部承認的非洲研究機構之一,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中心還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畫”框架下上海師範大學與波札那大學交流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外交部“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的合作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
  • 成立時間:1998年
已有團隊,成果積累,社會影響,團隊成員社會兼職,參加涉非活動,撰寫內參,服務公眾,國際合作,依託學科基礎,

已有團隊

中心由舒運國教授領銜,專職研究人員7名,特聘研究員3名、兼職研究員7名。
中心主任舒運國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上海世界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教育部智力援非專家、上海世博會主題溝通專家。舒運國教授先後訪問非洲20餘個國家,多次參加重要的涉非活動,為中國政府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政策諮詢和建議。他對非洲經濟、非洲歷史、非洲一體化、中非關係都有獨到的研究,出版專著和合著《非洲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研究》等7部,在《新華文摘》、《世界歷史》、《西亞非洲》、《亞非縱橫》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並在《人民日報》等重要報紙上發表多篇評論文章。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外交部和上海市等各類科研項目。
中心副主任張忠祥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歷史系教授,兼任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常務理事,2007年在肯亞肯雅塔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先後3次訪問非洲,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出版專著3部、譯著(2人合譯)1部,在《西亞非洲》、《亞非縱橫》、《當代世界》、《史學理論研究》和《現代國際關係》等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約50篇,對中非關係、大國對非洲政策等方面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在《內部參閱》和《情況建議》上撰寫內參多篇,在決策諮詢方面有明顯的優勢。承擔和參加多項各級課題,科研成果兩次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
中心成員劉子奎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的副教授,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現代國際關係》和《美國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並且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美國與非洲關係的研究方面有非常紮實的基礎。
中心成員洪慶明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的副教授,在《歷史研究》、《學術研究》和《史林》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在歐洲與非洲的關係研究方面有非常紮實的基礎。
中心成員劉偉才博士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歷史系講師,2008年至2009年留學尚比亞大學,對非洲經濟史、南部非洲史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在《世界歷史》、《西亞非洲》等刊物上發表非洲研究的論文多篇。
中心成員蔡萌博士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歷史系講師,曾經在美國做過訪問學者,在《世界歷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中心成員陳志祿是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講師,波札那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在對非語言文化推廣政策研究方面有專長。
中心還整合上海市乃至國內研究非洲的力量,中心聘請我國老一輩著名非洲學專家陸庭恩和艾周昌為顧問;聘請高德毅教授(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前駐賴索托王國大使)、唐振琪大使(前駐納米比亞大使)、Part Mgadla(波札那大學歷史系主任、教授)為中心特聘研究員。聘請沐濤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主任)、余建華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所所長)、王南(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為兼職研究員、李智彪(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孫紅旗(江蘇師範大學亞非研究所所長、教授)、鄭憲(蘇州大學教授)和何烈輝先生(達之路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等為中心兼職研究員或兼職教授。

成果積累

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已經有20餘年的歷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一是以非洲經濟、非洲歷史和中非關係研究為重點,同時兼顧非洲研究的其他領域;二是研究主動服務於國家對外戰略,服務於國家發展現實,為蓬勃發展的中非經貿合作提供智力支撐;三是堅持國際化道路,實行開放式研究,擴大與非洲及歐美學者的學術交流,宣傳中國對非政策,促進相互理解。
中心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總體外交,對非洲經濟、非洲一體化和中非關係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中心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南非現代化研究”、“泛非主義史研究”)、教育部項目(“非洲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研究”、“新時期中非經濟合作”)、外交部“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項目(“非政府組織在非洲發展狀況及西方有關政策、做法和影響”、“中非合作論壇研究”、 “當今非洲社會思潮對中非關係的影響及我對策研究”、學術交流“非洲知識階層對中非關係的看法及影響”)、上海哲學社會科學項目(“開發中國家現代化研究”)、上海市教委項目(“20世紀非洲經濟史”)等多項非洲學課題的研究。中心成員是八五國家重點項目《非洲通史》(三卷)的主要撰寫人員,該項目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心成員出版專著12部,發表論文百餘篇,中心成員為外交部、國家開發銀行等部門和機構撰寫了多篇關於非政府組織、南部非洲地緣政治等問題的研究報告。《非洲通史》獲中國社科基金項目著作類三等獎,《非洲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研究》榮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非基礎設施合作的成就與前瞻》獲得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
中心每年召開國際高端非洲問題學術論壇,至今已經舉行三次。
中心已經有出版刊物,題為《非洲經濟評論》,2012年已經出版第一輯,2013年將出版第二輯。今後視發展的需要,將每年出版兩集。
中心已經建有網站,反映中心研究動態,也是外界了解中心的視窗和平台。網址為:shcas.shnu.edu.cn

社會影響

中心已有地位: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是國內高校中成立較早並獲教育部承認的非洲研究機構之一,2011年被教育部列為“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中心還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畫”框架下上海師範大學與波札那大學交流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外交部“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的合作單位。

團隊成員社會兼職

中心主任舒運國教授是中國非洲史研究會的副會長、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上海世界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智力援非專家、上海世博會主題溝通專家。中心副主任張忠祥教授是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常務理事。

參加涉非活動

  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為國家總體外交和上海地方外事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中心主任舒運國教授參加的涉非活動主要有:
(1)主持世博會非洲國家展館的主題演繹,設計了25個非洲國家的主題演繹預案,審讀了26個非洲國家遞交的主題演繹預案。曾經向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匯報。
(2)作為中國學者代表,2005年參加中非教育部長合作論壇,2006年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7年參加中非大學校長論壇。
(3)任中國教育部教育援非專家(2005-至今);
(4)2009年,參加外交部組織的中國學者代表團,赴非調查項目《非洲國家的對華關係現狀與問題》,回國後已經向外交部遞交了調查報告,並且受到好評。
(5)2008年,參加教育部組織的中國學者代表團,赴非調查項目《NGO在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中的作用與地位》,回國後已經向教育部遞交調查報告。
(6)2010年,參加中國學者代表團赴南非參加“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受到習近平副主席接見。張忠祥教授2011年1月訪問肯亞、辛巴威和納米比亞三國,2011年10月17日組織並參加在肯亞奈洛比舉辦的“非洲國家對中非關係的看法及中非合作論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舒運國主任和中心成員張忠祥教授及中心博士生劉偉才、嚴磊、朱光兆等積極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非洲聯合館提供智力支撐,獲得由副總理王歧山和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共同簽發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榮譽紀念證書”。

撰寫內參

舒運國教授多次參加《人民日報》內參部年終選題討論會,撰寫內參多篇。張忠祥教授曾經是世界十大智庫(美國除外)——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非洲研究的資深專家,在《情況與建議》上提交諮詢報告多篇,在人民日報《內部參閱》發表內參3篇。劉偉才博士完成的外交部“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2011年項目《非政府組織在非洲發展狀況及西方有關政策、做法和影響》,獲得優秀的好成績。張忠祥教授完成的外交部“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2012年項目《中非合作論壇研究》獲得外交部的好評。

服務公眾

  中心主任舒運國教授、副主任張忠祥教授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與非洲》、《北京周報》和《文匯報》等報刊上發表非洲熱點問題和中非關係的文章多篇,多次接受新華社記者的採訪,積極服務社會。舒運國教授多次在上海電視台、東方電視台、上海教育電視台介紹中非關係及非洲發展形勢,詮釋中國對非政策,普及非洲知識。

國際合作

(1)中心成員均多次赴非,在南非、肯亞、尚比亞、辛巴威、波札那和納米比亞等國進行學習和學術交流訪問。中心已與波札那大學、奈洛比大學、尚比亞大學以及南非、奈及利亞、肯亞、辛巴威的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學術和人員交往。
(2)利用教育部20+20項目,每年聘請非洲學者來中心授課,並且派遣碩士、博士研究生赴尚比亞、波札那等國大學進修。
(3)每年召開1-2次高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如2012年召開“城市化進程與中非都市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和“非洲一體化與中非關係國際研討會”,2013年召開“泛非主義與非洲復興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非洲、歐美和國內的著名學者聚會上海,交流信息,交換看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4)與英、法、美等國家的非洲研究學者保持密切聯繫,努力走在國際學術科研的前沿,為中非關係的長期穩定發展獻計獻策。

依託學科基礎

  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依託學科是世界史學科,該學科是上海市一流學科,在國內有較高的地位。該學科建設了歷史比較長久,較早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授予權。
1954年 上海師範大學建立同時設歷史系;
1984年 世界史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 世界史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4年 獲批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
2004年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成為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
2011年 世界史專業成為一級學科博士點;
2011年 非洲研究中心成為教育部區域國別研究基地;
2012年 確認世界史博士後流動站。
上海師範大學世界史學科有三大特色研究領域:
(1)非洲研究。以非洲經濟史、南部非洲史和中非關係研究為特色。
(2)西方社會文化史。以社會生活史、婦女史和政治文化史為研究特色。
(3)史學史和史學理論。以域外史學名著翻譯與研究為特色。
該學科在課題申請、科研和社會影響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2009年全國各大高校世界史專業排名,上海師範大學名列第九,前8名全部是985高校(東北師大、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華東師大、北京師大)。2011年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轉載量排名上海師範大學名列第十,前面也全部是985高校。
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依託世界史學科,擁有碩士點和博士點,這在國內非洲研究的機構中是不多的。招收培養非洲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2011年已培養非洲研究方向碩士20名,博士6名,現有在學碩士生6人,博士生4人,博士後1名。本中心研究生赴非州國家學習和訪問經歷者總計12名。研究生圍繞非洲發展問題、非洲一體化等問題展開學習和研究,前往非洲國家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撰寫了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這在當前我國非洲研究力量總體薄弱的情況下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