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0年2月,上海市地質勘查技術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地質研究所隸屬於上海市地質礦產局。
1999年6月,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順利完成屬地化交接;7月,上海市地質勘查技術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地質研究所合併設立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承擔上海市地質資料館職責。
2000年8月,研究院改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006年12月,研究院增掛上海市土地調查規劃院牌子。
2008年10月,研究院改由上海市規劃和國土管理局管理。
2012年9月,上海市土地調查規劃院更名為上海市國土資源調查規劃院。
2018年12月,上海市國土資源調查規劃院恢復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名稱,並改由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管理,承擔上海市地質資料館、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監督監測中心職責。
2021年10月20日,上海中學國際部與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分別簽訂共建合作協定。
2024年9月,經上海市委編委研究同意,根據市規劃資源局事業單位改革要求,“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上海市環境地質站、上海市地質礦產遙感中心)”更名為“上海市自然資源調查利用研究院”。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據2023年8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擁有事業職工138人,其中博士19人,碩士61人,本科52人,專業技術人員134人,其中正高13人(含專業技術二級1人),副高48人,中級職稱65人;擁有國土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1人,百人計畫1人,自然資源部傑出青年科技人才3人;“地面沉降防治創新團隊”被授予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團隊;上海市科技領軍人才1人;享受政府津貼2人。
上海市科技領軍人才獲得者:王寒
自然資源部傑出青年科技人才獲得者:王寒梅、楊天亮、高魏
科研部門
據2023年8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擁有業務部門10個,並設有9個科研平台。
業務部門:地面沉降研究所、地質環境研究所、資源環境測試所、國土資源調查所、地球物理技術研究所、國土資源規劃所、國土資源經濟研究所、地價所、國土資源數字研究所、國土資源保障裝備中心
科研平台:上海自然資源研究中心、
自然資源部地面沉降監測與防治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上海資源環境監督檢測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上海土地政策實證研究基地、復旦大學國土資源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IGCP663國際項目、上海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平台
榮譽表彰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曾連續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是“安康杯”競賽全國優勝單位、上海市模範職工之家和上海市平安示範單位。
2020年11月,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
2021年10月,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被評為2021年度自然資源報刊讀報用刊工作先進單位。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據2023年8月研究院官網數據,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曾在國土資源部、市科委、市建委等部門申請和承擔了80多個科研項目。 其中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部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20餘項,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近10項;取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7項;出版專業著作多本,參與編撰專著多本,主編10多項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等;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6篇高水平論文分別發表在SCI二區期刊和EI期刊。
學術期刊
《
上海國土資源》(Shanghai Land & Resources)由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管,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上海市地質學會主辦。1980年創刊,原名《上海地質》,2011年起改版更名。以國土資源研究與城市環境地質為主要報導內容,整本銅版紙彩色印刷,每季度末出版發行。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的院徽上方背景為藍色,標誌是由橢圓形和地質錘組成,下方為研究院的英文縮寫。
文化活動
2023年3月3日,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與靈石路963弄居委會共同開展了“學雷鋒活動”之地質科普講座活動,由院科普志願者團隊的趙寶成博士主講,來自閘北第二中心國小等學校的二十多名小學生報名參加了該次講座活動。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