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民政局,市社團局,機關各處室,局屬各單位:
現將《2017年上海民政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上海市民政局
2017年2月4日
2017年上海民政工作要點
2017年是上海民政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上海民政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全國民政工作會議和十屆市委十四次全會要求,扎紮實實推進各項民政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市第十一次黨代表會議勝利召開。
做好2017年的民政工作,要進一步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要求。梳理和完善現有的制度和要求,著力在嚴格管理、規範制度上下功夫,穩妥推進各項工作,提升工作成效。要進一步增強民眾的獲得感。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千方百計解決民眾的實際困難,對民眾作出的承諾必須兌現。要進一步明確目標,深化落實工作。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抓工作落實、抓任務細化,把社會政策要托底的要求落實到各項民政工作之中,為完成“十三五”規劃各項工作奠定基礎。
一、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救助工作方面,繼續深化上海社會救助條例立法調研,形成立法草案。調整城鄉低保等社會救助標準,開展城鄉低保覆蓋面研究。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意見,調整完善醫療救助政策,做到應保盡保。進一步發揮救助聯席會議作用,加強救助工作統籌。出台本市開展“救急難”工作實施意見。做好全市社會救助績效評價。繼續強化核對機制建設,加快推動專項救助引入核對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等,提高社會救助工作效率。改造升級社會救助信息系統,基本實現困難民眾建檔立卡和社會救助信息共享。推進市、區醫療救助“一站式”信息系統數據交換和對接工作。繼續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推進救助管理機構規範化達標建設。開展特定區域流浪乞討救助新模式探索。
防災減災方面,做好上海市災害評估中心建設的立項調研工作。組織開展“5.12”防災減災系列宣傳活動,推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增強防災減災意識。完善上海市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和管理,建立“市—區—街鎮”三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推進“北斗綜合減災套用示範工程”建設,提升科技備災能力。支持擔負國際救援任務的社會力量隊伍建設。
慈善工作方面,進一步加強《慈善法》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依法開展慈善信託備案工作。組織開展好“中華慈善日”系列活動。推進慈善超市布點,實施向全市街鎮(鄉)的輻射和拓展,加強慈善超市標準化建設。做好“中華慈善獎”上海地區申報工作。開展慈善活動運作效果研究。
彩票銷售及福彩金使用方面,圍繞福利彩票發行30周年開展系列活動。進一步加強銷售網點、產品和能力建設,促進彩票銷售和福彩公益金穩步增長。繼續開展公益招投標工作。
二、不斷加強社會福利體系建設
養老服務方面,繼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完成新增7000張公辦養老床位、50家長者照護之家、50家養老機構設定醫療機構、8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50家存量養老機構實施電氣線路安全改造的市政府實事項目。推進存量養老機構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畫。推動老年宜居社區建設,加快建設社區綜合為老服務平台,新增68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60家社區老年人助餐點,新建和改建250家標準化老年活動室,培育400家示範睦鄰點。梳理彙編本市街鎮養老服務模式,推進“養老服務包”建設,制定實施市級“通用服務包”,指導區和街鎮開發“社區特色版”服務包。支持家庭養老,繼續推進適老性改造等項目,擴大“老夥伴”計畫覆蓋面。探索和拓展“網際網路養老”的新模式、新機制。完善服務保障。繼續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實現社區托養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約基本覆蓋,探索實施養老機構設定長期護理床位。落實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專項規劃和實施意見,加大養老護理員培訓力度。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完善市級配套政策。繼續推進統一需求評估。完善市級需求評估信息管理系統,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相關信息系統的銜接,培育專業、規範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和評估員隊伍。加強政策支撐。推進落實扶持養老設施建設、養老服務運營的各項政策。完善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銜接的困難人員養老服務補貼政策,實現應補盡補。出台社區養老服務、老年人日間照護機構、老年活動室等一系列政策檔案。在全市層面實施社區養老服務綜合保險。深化服務監管。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督導、評估、信息公開等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推動建立養老服務行業組織,加強行業自律。
老齡工作方面,繼續完善老年綜合津貼制度,以上海市敬老卡為載體,推動建立敬老卡聯盟,完善老年優待措施。以社區為依託,開展老年人公共監護人制度的探索和實踐。推動成立本市老齡產業協會,激發產業發展活力。繼續辦好第12屆中國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和老齡產業高峰論壇、第五屆中國老年福祉產品設計大賽。開展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並啟動第三屆全國“敬老文明號”創建。
殘疾人福利方面,繼續抓好睏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落實,全面啟用補貼發放信息管理系統。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研究本市貫徹實施意見,推動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快推進本市康復輔具中心建設。貫徹落實民政部福利企業制度改革精神,開展上海市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改革政策研究。推進本市殘疾人集中就業工作,落實福利企業殘疾職工社會保險費補貼政策。開展購買福利企業助殘督導員服務工作。擴大本市假肢和矯形器(輔助器具)生產裝配企業資格認定“證照分離”試點工作,開展康復輔具行業統計指標體系研究。繼續做好城鄉重殘人員納入基本醫保覆核工作。
兒童福利方面,出台本市《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完善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機制,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困境兒童臨時庇護場所。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專項行動。推進市兒童福利院成年孤兒回歸社會安置工作。
三、著力構建新形勢下社區治理體系
基層治理法治化方面,推動出台《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與《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一併作為重點,組織宣傳和培訓工作。
基層治理精準化方面,重點實施“社區發展三年行動計畫”,有效破解基層治理短板問題。加大職能部門支持力度,做實居民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推進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建設。發揮街鎮層面社區共治、“兩代表一委員”平台作用。彙編《上海居村工作實踐案例》。
基層治理專業化方面,有序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擴容工作。規範薪酬體系,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強化激勵獎懲措施。推行帶教制度,充分發揮老書記、老主任的“傳、幫、帶”作用。編制並完善社區工作者專業培訓核心教程,加強培訓工作,提升社區工作者能力素質和整體水平。最佳化社區工作者信息管理系統。
基層治理規範化方面,聚焦暢通居村功能、規範為民服務,探索“有困難、找居村”工作模式,解決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匯總梳理社區治理問題庫,推行錯時制,建立晚上、雙休日和國定假日值班制度,健全走訪制,鼓勵有條件的居村委會實行“首問接待、一口負責”制。加強居村電子台賬建設,提升對居村工作的信息化支撐。
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方面,會同相關部門及時分析農村社區建設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制定對策意見,推進本市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適時開展專項督查、評估和驗收。要在建設市級試點示範村基礎上,申報國家級試點示範單位,深入開展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創建活動。
行政區劃方面,繼續推進做實第二批基本管理單元,對首批67個基本管理單元資源配置情況開展驗收,總結基本管理單元推進經驗。測算沿海區域陸域面積,重新勘定崇明區行政區域界線。開展平安邊界建設自查。加強行政區劃管理,研究撤鄉建鎮工作以及推進中心城區鎮轉街道工作。開展上海歷史地名文化保護深度研究。
四、加快建設社會組織工作體系
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研究制定本市貫徹中辦、國辦《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市、區兩級社會組織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市、區兩級登記管理機關建設。貫徹落實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完善直接登記和雙重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部署開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第二批脫鉤工作,建立和完善行業協會綜合監管體制。推進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公開募捐資格認定和募捐方案備案工作,建立市、區兩級基金會管理體制。探索建立社會組織的資金監管機制、聯合執法制度,推動有關部門落實監管職責。
監督管理方面,建立社會組織負責人任職前公示和法定代表人述職、離任審計等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完善理事會、監事會等內部管理制度,健全內部監督機制。鼓勵有條件的社會組織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強民政行業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及社會組織涉外活動管理工作。落實日常監督管理措施,建立社會組織“異常名錄”,研究“名存實亡”社會組織處置辦法。推動社會組織信息公開,深化社會組織信用體系建設。
參與社會治理方面,促進財稅政策和政府購買服務政策落實,加大對社區社會組織、慈善組織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強社會組織負責人培訓。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發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社區基金會的平台和資源作用,推動社會組織、社區建設、專業社會工作“三社聯動”。研究和協調落實相關政策措施,推動社會組織“走出去”工作。籌建本市社會組織展示館,舉辦第七屆“上海公益夥伴日”和第三屆上海市先進社會組織評選表彰活動,展示上海社會組織發展成果。
五、不斷完善高效便捷的社會服務體系
社區政務服務方面,探索“全市通辦、一證通辦、網上通辦”,推進居村委會延伸服務。完善市、區兩級運管機制,確保社區事務受理系統安全運行。
婚姻收養服務方面,認真做好新一輪婚姻登記機關等級建設工作。將婚姻登記中的失信行為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對失信人員進行聯合懲戒。提高婚姻家庭輔導服務能力,促進婚姻家庭和諧穩定。大力加強婚姻家庭文化建設,籌建上海民政博物館婚姻分館。繼續推進本市收養評估工作,制訂收養能力評估實施細則。
殯葬管理服務方面,推進區級殯葬設施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益善殯儀館火化設施改造試點,在試點基礎上向全市推廣。推進北寶興火化設施建設項目。開展節地生態葬式獎補,積極推動海葬常態化運作,探索家庭葬等多種節地葬式,做好本市節地葬式的制度設計和推進。制定並推動落實科學合理的殯葬惠民政策實施細則。試行5S標準化管理,開展殯葬服務收費管理調研,規範殯葬物價收費行為。繼續推進“生命晶石”、“3D列印”遺體修復項目,開展上海殯葬博物館陳列改造項目。
社會工作方面,繼續實施高層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計畫。研究制訂社會工作人才標準。深化多領域社會工作服務,研究社會工作崗位設定和激勵保障制度。繼續推進社會救助社會工作試點和社區老年社會工作服務試點,加強社工應急服務團建設。推動專業服務機構及市、區社會工作協會發展。
志願服務方面,加強公益新媒體中心建設,傳播“公益之聲”。深化公益基地建設和公益護照申領工作,年底前建設2000家公益基地,統籌志願服務發展,攜手共築上海“公益之城”。
六、繼續完善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體系
政策體系方面,完成《上海市優撫對象優待辦法》的修訂工作。制定市級烈士紀念設施服務管理規範。制定國企接收安置退役士兵、退役士兵教育培訓等配套政策。出台《軍隊離休退休幹部服務管理規範》《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指導性意見》,推進軍休服務管理標準化、社會化發展。
雙擁優撫方面,加強本市雙擁考核新機制研究,建立雙擁模範動態管理長效機制。做好慶祝建軍90周年系列活動。著力解決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五難”、“三後”問題。全面推進“關愛功臣活動”,進一步拓展項目、搭建平台、完善標準。建立“雙月懇談會”機制,加強軍地交流。做好烈士褒揚和撫恤優待工作,完成龍華烈士陵園紀念館陳列改造,推進榮譽軍人療養院改擴建等。
雙退安置方面,繼續紮實做好退役士兵、復員幹部、軍休幹部、無軍籍職工等各類服務對象的接收安置、服務管理和信訪穩定工作。細化落實《上海市退役士兵安置辦法》等各項雙退安置政策,深入推進退役士兵“陽光安置”工作,開展退役士兵教育培訓,積極扶持就業創業。規範軍休幹部接收安置程式,推進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繼續加強軍供保障工作標準化建設。
七、加強自身建設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迎接十九大、貫徹十九大”為全年的工作主線,以強化黨員的“四個意識”為根本,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切實提高局系統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把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落到實處。
嚴格對標新版文明單位和文明行業創建管理規定和標準,結合全市新一輪文明創建工作,抓好落實,做好民政視窗行業文明進步指數測評。加強爭創全國文明單位力度,深化民政行業品牌建設。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民政發展成果。
最佳化幹部隊伍結構,進一步加強幹部日常監督管理。統籌局系統幹部培訓,不斷提升幹部素質和能力,加大對民政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研究推動局屬相關單位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分類改革和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工作。
完善財務內控管理平台的預警和監控功能,梳理各處室的業務審批流程,瞄準業務審批中的薄弱環節,將制衡機制嵌入到業務審批流程之中。進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獲得真實、動態的數據進行追溯分析,達到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的目標。
紮實推進法治民政建設,加強立法研究,推動相關立法,建立健全規範性檔案管理制度,加強行政規範性檔案管理;抓好法律法規和政策檔案專題培訓,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深化推進標準化工作,加強培訓和研究,夯實工作基礎,抓好示範(實驗)點建設,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
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民政數據海建設工作。加大政務公開力度,讓更多民生政策與民眾面對面。注重發揮民政科研基地作用,深化科研合作機制。
切實加強安全管理,把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人。重視並做好信訪穩定工作,規範信訪辦理,努力提高信訪矛盾的化解率和信訪民眾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