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國際化工程“十二五”行動計畫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上海教育的國際化水平,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特制定《上海市教育國際化工程“十二五”行動計畫》(以下簡稱“《行動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教育國際化工程“十二五”行動計畫
  • 地點:上海市
  • 性質:行動計畫
  • 對象:教育國際化工程
上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基本情況,中外合作辦學,外國留學生教育,師生出國學習培訓,智力資源引進,國際教育服務,總體目標與指導原則,具體任務,探索中外合作辦學新機制,大力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多渠道支持師生出國學習、培訓,加快吸引各類優質國際智力資源,積極開展國際教育服務,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上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基本情況

中外合作辦學

上海現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20個,其中機構39個、項目181個。在39個機構中有獨立機構26個,其中本科1個、中職2個、學前教育6個、非學歷教育17個,其中高等非學歷教育3個;非獨立機構13個,其中研究生2個、本科5個、專科1個、高等非學歷教育5個。在181個項目中有學歷教育149個,其中研究生28個、本科57個、專科42個、中職22個;非學歷教育32個,其中高等非學歷教育27個。實施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的機構和項目數占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總數42%以上(表1)。境外合作方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英國、法國等17個國家和地區。
表 1 2010年中外合作辦學模式與層次分布(%)
層次模式
非學歷
學前教育
中職
專科
本科
研究生
總計
獨立機構
7.73
2.73
0.91
-
0.45
-
11.82
二級學院
2.27
-
-
0.45
2.27
0.91
5.90
合作項目
15
-
10.00
19.09
25.91
12.27
82.27
總計
25
2.73
10.91
19.54
28.63
13.18
100.00
100多年來,上海市不斷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一是積極推動引進世界一流大學來滬合作辦學。目前,華東師範大學美國紐約大學合作舉辦的上海紐約大學正在建設。美國密西根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香港大學等境外知名學府在上海設立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二是努力建設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機制,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開展質量認證工作。目前已對9個機構或項目的質量認證工作。在此基礎上,市教委於2011年實施了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評選工作。
但是,上海市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面臨四大不足。一是實施專科及以下層次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占近60%,非學歷教育的機構和項目也占四分之一,辦學層次需進一步提高。二是引進的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有限,國際排名前100名的知名高校所占比例不高。三是提供的專業與課程較雷同。據統計,現有220個機構和項目開設的281個專業或課程,多集中於文學(主要為語言和藝術設計)、管理學(主要為工商管理)、工學(主要為信息技術和機械類),其他專業領域的合作辦學數量較少(表2)。四是中外合作辦學的層次和類型需進一步豐富,普通高中的中外合作辦學仍屬空白。
表 2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專業(課程)分布
專業
專業數(機構)
專業數(項目)
總計
獨立機構
非獨立機構
文學
32(11.39%)
15(5.34%)
32(11.39%)
79(28.12%)
管理學
3(1.07%)
19(6.76%)
53(18.86%)
75(26.69%)
工學
4(1.42%)
18(6.41%)
48(17.08%)
70(24.91%)
經濟學
2(0.71%)
6(2.14%)
18(6.41%)
26(9.26%)
醫學
0
0
10(3.56%)
10(3.56%)
教育學
0
0
2(0.71%)
2(0.71%)
法學
0
0
3(1.07%)
3(1.07%)
農學
0
0
2(0.71%)
2(0.71%)
其他
0
1(0.36%)
13(4.63%)
14(4.99%)
總計
41(14.59%)
59(21.01%)
181(64.42%)
281(100%)

外國留學生教育

“十一五”期間,在滬學習的外國留學生數從“十五”末2005年的26000多人迅速提升到2010年的43000多人,增長了約65%,其中學歷生數從2005年的6310人提升到2010年的13150人,增長了約109%。
2010年共有來自177個國家和地區的43000多名外國留學生在滬就讀。留學生最多的前5位國家依次為韓國、日本、美國、法國和泰國;選讀最多的5個學科依次為文學、管理學、經濟學、醫學、工學;有12所高校的留學生規模超過1000人,前5位依次為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
為進一步推動外國留學生教育的發展,市教委一是加大留學生英語授課專業課程建設和留學生教育師資培訓步伐,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合作設立“上海市高校國際課程師資國外研修項目”,加強教師專業外語、教學法等方面的培訓。二是進一步擴大人文交流平台。“上海暑期學校(3S)項目”由4所承辦高校4個項目擴大到9所承辦高校11個項目,學習內容除漢語和中國文化外,還有民樂、戲曲、武術、桌球和中醫等專業課程。三是提高上海市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額度。自2011年起,A類獎學金額度應由原來的每人每年人民幣4萬元提高到4.72萬元。
雖然“十一五”期間外國留學生學歷生的增長率(108.54%)遠超非學歷生的增長率(51.21%)和留學生的總體增長率(65.10%),但長期生的增長速度(60.27%)低於短期生的增長(78.22%),至2010年,非學歷生仍占留學生總數的69.41%,學歷生占30.59%;長期生占總數的70.97%,短期生占29.03%(表3)。此外,留學生過多集中於以漢語學習為主的文學專業,2010年文學專業的留學生人數占留學生總數的64.46%。因此“十二五”期間,上海的留學生教育仍需繼續提高層次、改善結構,不斷提高學歷生和長期生的比例。
表 3 各類留學生占留學生總數比例(%)
-
學歷生
非學歷生
長期生
短期生
2006
25.15
74.84
73.11
26.89
2007
26.30
73.70
69.70
30.30
2008
28.83
71.17
73.14
26.86
2009
30.85
69.15
75.01
24.99
2010
30.59
69.41
70.97
29.03

師生出國學習培訓

1. 教師海外培訓
上海市教育系統教師出國培訓團組分別由市級和區級兩個層面組派。其中,市級層面的培訓主要面向基礎教育階段的名師、名校長以及高等教育階段的教師和管理人員,區縣層面的培訓則以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為主。“十一五”期間,市教委平均每年申請立項的教師培訓團組約為10批250人次,獲批平均每年為3批70人次。各區縣教師出國培訓團組申請立項的有130批次、計2670人次, 獲批准的有71批次、計1414人次,平均每年14批次280人次(表4)。
表 4 2006—2010年區縣教師培訓組團情況
年份
申報批次
申報人次
批准批次
批准人次
2006
32
648
28
577
2007
30
604
25
483
2008
21
439
1
20
2009
25
539
7
137
2010
22
440
10
197
總計
130
2670
71
1414
目前,上海教師的海外培訓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參訓人數偏少,與建設一支適應上海國際大都市發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要求有差距。二是由於海外培訓對受訓者外語語言能力的要求較高,所以參訓對象相對集中在部分外語較好的教師。
2. 學生海外學習、實習
通過與海外院校聯合培養、校際交流、學生互換、實習見習等多種形式,上海高校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海外學習、實習渠道。2010年,上海高校派往海外院校學習時間超過三個月的學生人數為6325名,比2009年增長54.2%。
作為“教育國際化”的重點建設工程之一,“上海高校學生海外學習、實習項目”已被列為市政府資助項目,並以“政府助一點、學校投一點、學生出一點”的辦法,幫助更多學生獲得海外學習和生活經驗,提高國際交往能力和跨文化適應能力。

智力資源引進

1. 高中國際課程
據統計,上海已有21所普通高中學校(或依託學校的獨立法人機構)開設國際課程(表5)。其中,民辦高中8所,公辦高中13所。
表 5 普通高中開設面向中國籍學生的國際課程情況
課 程 名 稱
學校(所)
學生(人)
IB課程
5
892
英國A-LEVEL課程
2
1200
加拿大BC省課程
3
311
美國AP課程
6
223
中美合作PGA課程
2
56
德國DSD課程
3
130
美國SAT課程
1
14
其他課程
6
302
優秀的國際課程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基礎,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核心,教學側重方法傳授、過程研討和師生互動,學生評價方式多種多樣,是滿足家長多樣化教育需求的一種手段。但目前國際課程基本由學校自行引進,社會中介參與, 缺乏政府引導、統籌、規範。一些學校以海外升學為主導,導致國際課程科目縮水。此外,國際課程與本土課程缺乏融合,難以達到通過課程引進,推動課程改革,拓展本地高中生國際視野的目的。
2. 外籍教師和專家
2010年上海高校共聘請外籍專家5192人,比2009年增長16.8%。其中,長期專家1268人,比2009年增長5.6%;短期專家3923人,比2009年增長20.9%。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上海不僅要繼續增加外籍專家的引進數量,而且要大力提高質量。市教委將啟動“海外名師項目”,加強市屬院校的學科建設和海外合作科研,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並鼓勵市屬院校與部屬院校聯合聘請世界知名專家、學者來滬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國際教育服務

1.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上海現有32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包括25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含5所本地公辦學校的國際部)和7所日韓補習中心,在校生人數為24946人,基本滿足在滬外籍人員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上海長寧國際學校、上海美國學校、上海耀中國際學校、上海英國學校、上海中學國際部等近10所學校的辦學規模已達千人以上。
經過近20多年的探索,上海已經發展形成了具有自身辦學特色、課程設定多樣、學段設定基本合理的寬領域、全方位、多層次的外籍人員子女教育模式,外籍人員子女教育已經成為上海教育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也已成為在滬外籍人員子女及其家長了解中國、了解上海、學習中國文化、學習海派文化的重要場所。
2. 國際漢語推廣
上海積極開展國際漢語推廣,通過漢語教學推廣中國文化。現有8所高校和7所中國小在20個國家開辦了35所孔子學院和8個孔子課堂(表6)。另外,還有8所國家國際漢語推廣中國小基地。
表 6 海外孔子學院(課堂)分布
國家
孔子學院(課堂)數
國家
孔子學院(課堂)數
愛爾蘭
1
澳大利亞
2+1#
波札那
1
德國
4
韓國
1
馬來西亞
1
美國
9+3#
秘魯
1
日本
3+2#
瑞典
1
斯洛維尼亞
1
泰國
1
土耳其
1
西班牙
1
紐西蘭
1
義大利
2
英國
2+1#
克羅地亞
1
匈牙利
1
俄羅斯
1#
總計
35+8#
註:加# 者代表孔子課堂

總體目標與指導原則

“十二五”時期是上海全面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時期。教育國際化是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必然選擇,是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是上海教育質量提升、內涵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滿足上海市民多樣化教育需求的重要舉措。
(一)總體目標
為全面落實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十二五”期間,上海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有利契機,不斷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按照中央提出的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兩種資源的要求,充分利用上海的文化優勢、區域優勢和人才優勢,通過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上海教育的內涵發展,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大批國際化人才,把上海建設成為亞洲最受歡迎的留學目的地城市之一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城市,為實施國家戰略,搭建人文交流平台,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更強大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持和知識服務。
學生培養為核心,讓學生具備國際交流、理解、合作、競爭的能力。大力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學生國際交換、推動公派出國學習,選拔優秀學生進入國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學習,讓各級各類學生逐步具備國際交流、理解、合作、競爭的能力,並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的國際化人才,適應上海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需要。
以能力建設為抓手,提高上海的國際化辦學質量和能力,促進上海教育的內涵發展,提升城市的國際化形象。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好一批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智力資源,吸引更多世界一流專家、學者來華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建立教學與科研合作平台,聯合推進高水平研究。借鑑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促進上海教育體制與機制改革,提高上海教育的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推動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
以多元服務為平台,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服務和人文交流。積極拓展與友好城市、世界政府間國際教育組織以及非政府國際教育組織的教育合作與交流,主動參與對外人文交流,發揮領域外交的作用,服務於國家公共外交大局。建立來華留學生教育服務支持系統,擴大來華留學生規模,提高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完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結構與布局,為在滬外國中小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務。加快推廣國際漢語教育,培育國際志願者,傳播中華文化。鼓勵開展境外辦學,與世界分享上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功經驗。
(二)指導原則
1.加強分類指導。義務教育階段積極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高中教育階段適當引進優質國際課程,開辦高質量的中外合作辦學,推進高中課程的多元融合,加快課程改革,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職業教育階段提升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力度,借鑑國際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增加學生海外學習、實習的機會。高等教育階段大力推動教師和學生的國際交流,加快吸引各類優質國際教育資源,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服務。
2. 堅持改革創新。從辦學機制、投資渠道、政府管理和質量保障等多種路徑著手,探索各類教育國際化的新機制與新方法。支持試驗區和示範項目的建設,推動資源和經驗的共享。
3. 強化基礎建設。紮實做好教育國際化的基礎建設,確保落實《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的教育國際化重點工程。設立上海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的民間機構,樹立上海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品牌,整體組織實施上海教育的對外交流與合作項目;完善外國留學生服務支持系統,支持海外“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建設。

具體任務

探索中外合作辦學新機制

1. 目標與任務
根據上海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以及上海城市發展的需求,市教委將堅持“扶需”、“扶特”、“扶強”,按照優先原則、 改革創新原則、 分類指導原則和限制原則,形成辦學者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相結合的管理新機制。“十二五”期間新增中外合作辦學高等教育(含高職)二級學院和項目40個,若干所獨立設定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含高職、高中),使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含獨立設定和非獨立設定)和項目的總量達到260個。到2020年,上海的中外合作機構(含獨立設定和非獨立設定)和項目總量爭取達到400個左右。
2. 舉措與項目
(1)進一步推動中外合作辦學的高質量發展
繼續推動上海紐約大學建設。積極鼓勵高校創造條件,再吸引若干所國外高校(含高職)來上海合作舉辦獨立設定的高等教育機構。新增40個以學歷教育為主的中外合作非獨立設定機構和項目。獨立設定的中外合作高等教育機構在教師聘任、招生條件、課程設定與實施、學生評價等方面,堅持與外方大學和學院相同的質量標準,同時充分考慮上海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支持在跨國企業較為集中、新興產業發展較為迅速、條件較為成熟的重點區縣,根據區縣經濟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規劃,試點教育國際合作教育試驗園區。鼓勵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育機構、研究機構、培訓機構落戶園區,試點開展合作辦學、聯合科研,設立培訓中心等。
(2)完善上海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機制
到2015年,初步健全上海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機制,選擇第一批50所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試點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認證,強化過程管理,保障學生利益。
開展“上海市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評選試點工作,評選一批辦學理念先進、辦學行為規範、社會效益顯著的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進一步推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內涵建設,推動形成辦學者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相結合的中外合作辦學管理機制。
加強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專家隊伍建設,強化對專家的業務培訓。建立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信息管理系統,及時公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名單、認證結果及認證報告等,保護社會的知情權,促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提高辦學質量。
(3)開展高水平的高中階段合作辦學
鼓勵上海優質高中與國外知名高中和教育集團合作,設立1-2所獨立設定的中外融合的合作高中,招收本國學生和外國學生,融合本土課程和國際課程,增強學生的國際理解、國際交往與國際競爭能力,滿足市民、海歸人員和外籍人員子女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

大力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

1. 目標與任務
外國留學生教育是加強與國外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培養知華、友華、愛華人士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有利於提高上海高校國際化辦學能力,擴大上海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拓展本地學生國際視野和建設多元文化校園,把上海建成亞太地區最受歡迎的外國留學生留學目的地城市。上海外國留學生教育將堅持“擴大規模,最佳化結構,規範管理,保證質量”的原則,切實落實《留學中國計畫》,繼續提高質量,改善結構。通過逐年提高市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的數額、完善獎學金的獎項設計、提供高質量的學校教育與社會服務等途徑,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滬留學。到“十二五”末,留學生人數達到7萬。其中學歷生2.5萬,約占留學生總數的35%,長期生數近5萬,占總數的72%。
2. 舉措與項目
(1)完善市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獎項設計
逐年增加上海市外國留學生政府獎學金年度撥款額度,不斷完善政府獎學金分配方式,增強獎學金對外國優秀學生的吸引力。增設本科全額獎學金,擴大獎學金受益面。積極研究和推進獎學金的貨幣化試點。強化對獎學金的使用管理和績效評估,督促高校充分發揮獎學金的效益。
為政府獎學金生提供一攬子服務,包括適應指導、文體活動、學業監測和實習安排,讓獎學金生享受到優質服務,增進其對上海教育及上海城市的好感度。建設政府獎學金生校友網路,形成一個知華、友華的優秀留學畢業生網路。
試點“冠名獎學金制度”,鼓勵學校、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自然人設立各類來華留學生獎學金,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的獎學金體系。
(2)提高留學生課程與專業建設水平
突出上海學科特色,開發一批特色精品課程與專業。緊密結合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進程,大力培養和引進能用外語授課的教師,開發相關教材,方便留學生用外語學習。制定本市用外語授課的課程與專業標準,引導和鼓勵高校不斷提高外語授課課程與專業的質量。到2013年,建設40門用外語面向留學生授課的市級課程和10個市級精品專業;到2015年,建設80門用外語面向外國留學生授課的市級精品課程和15個市級特色專業。在此基礎上,建立全市統一的留學生精品課程選課平台,方便留學生在不同高校,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優秀課程。
組織開發多語種的“當代中國研究”系列教材,內容涉及當代中國語言、當代中國經濟、當代中國法律、當代中國教育、當代中國社會等,幫助外國留學生深入了解當代中國的文化與社會發展。先期編撰12冊英語版教材。
(3)建設外國留學生輔導員隊伍
研究建立外國留學生輔導員制度,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國際化的外國留學生輔導員隊伍,為外國留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服務、諮詢和指導。
(4)加強外國留學生預科培養
建立上海外國留學生預科教育基地,為市政府獎學金生和其他有需要的留學生新生提供漢語和基礎知識的強化培訓,以及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等基本技能的輔導,幫助留學生順利度過最初的適應期,提高其學業成功的可能性。制定預科教育課程標準,確保預科教育的規範化、專業化。
(5)繼續推進“上海暑期學校項目”
利用市政府獎學金,吸引更多高校參與“上海暑期學校項目”。加強政府引導,鼓勵高校合作,開發具有特色的學習內容,豐富暑期學校的內涵。同時,吸引外國暑期進修學生來滬接受學歷教育。開展項目培訓,提高項目質量,把暑期學校打造成上海教育的國際品牌和城市名片,每年接受1000人次的外國學生來滬短期學習。同時,為外國駐上海領館工作人員提供漢語培訓,幫助其熟練掌握漢語,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與社會環境。
(6)建設外國留學生服務支持系統
通過政府資助和引領,設立示範性“上海外國留學生服務中心”,為留學生提供心理輔導、生活諮詢、住宿安排和簽證辦理等方面的專業服務。逐步依託社會資源,舉辦更多“上海外國留學生服務中心”,依託市場力量,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
新增10個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基地,豐富留學生的課外活動,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有機聯繫,進一步拓寬和加深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新增5個留學生實踐基地,為留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實踐的渠道和機會,獲取一定的工作實踐經驗。
鼓勵並支持來華留學畢業生成立海外校友會,加強來華留學畢業生之間、畢業生與母校之間以及與畢業生與上海之間的聯繫,培養知華、友華、愛華人士。加強對留華畢業生的服務,定期追蹤其流向和就業狀況。成立“上海留華畢業生校友聯誼會”,加強與留華外國校友的聯繫,通過聯誼會及其成員,宣傳上海教育,開拓新的人文交流平台,為上海的城市建設作出貢獻。
(7)大力加強上海教育的海外宣傳力度
整合各方資源,定期組織上海高校赴海外舉辦“上海教育展”,合力推廣上海高等教育。加快完善“留學上海”網站,為來華留學生提供一站式的教育與生活信息,實現市政府留學生獎學金的網上申請。逐步豐富網站的語言服務(如漢語、英語、法語、日語和韓語等),方便學生用母語閱讀和查詢。進一步加強友好城市以及外國駐上海使領館在宣傳上海教育中的作用。
開展留學生市場研究,及時把握全球留學生市場的變化,強化對重點地區和新興地區的追蹤與預測,制定有針對性的宣傳方案。鼓勵高校與海外優秀高中合作,設立海外招生基地,有效提高留學生的生源質量。

多渠道支持師生出國學習、培訓

1. 目標與任務
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原則,創新機制,拓展渠道,加強政府對師生出國學習的支持與資助力度,完善自費留學中介機構的服務,提高師生的國際交流、理解、合作與競爭能力。
2. 舉措與項目
(1)支持高校和職校學生海外學習與實習
設立“上海市高校學生海外學習、實習項目”,資助一定比例的高校在校生赴海外知名學院校、研究機構、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學習或實習,讓更多優秀學生獲得拓展國際視野的機會,提升上海高校學生的國際交往和競爭能力。到“十二五”末,市級年資助高校在校生人數的2%赴海外學習、實習。
選拔和資助一定比例的職業學校學生赴海外知名職業培訓機構及跨國公司,學習、運用先進知識與技術,為城市建設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新型勞動力。到“十二五”末,市級年資助5000人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赴海外學習、實習。鼓勵高校和職業學校與海外合作院校開展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
(2)擴大教師和管理人員海外培訓的機會
加大選派各級各類學校重點學科教師和骨幹教師赴海外培訓的力度,擴大青年教師赴海外交流、進修的規模,培養一批能適應教育需求變化與終生教育挑戰的教師。優先選派高校用外語授課的專業教師赴海外培訓,提高上海高校的外語授課能力。
增加各級各類學校管理人員公派赴海外學習、掛職實習的機會,了解和借鑑其他國家和地區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和方法,開拓國際視野,提高學校的辦學能力。
市教委每年派出100名教師或管理人員赴海外培訓。區縣每年組織220名教師或管理人員赴海外培訓。
在美國和芬蘭有關高校合作建立2個教師和管理人員海外培訓基地,促進教師的職業成長和管理人員的領導力建設。設計不同類型的短期和長期培訓計畫,滿足不同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培訓需求。
(3)加強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機構的管理
完成“上海市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機構管理意見”和“上海市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機構五年發展規劃”,穩步發展本市留學中介市場,加強規範管理和行業自律。實施自費出國留學中介年檢制度,加強中介機構人員的培訓,提高自費出國留學中介的管理與服務水平。依託自費出國留學中介行業組織,公開自費出國留學中介的各類信息和年檢報告, 建設好“上海留學”網站,提高留學信息透明度。

加快吸引各類優質國際智力資源

1. 目標與任務
緊密圍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和城市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引進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專家和創新領軍人才;探索教育國際組織落戶上海的途徑與方式;開展義務教育階段的國際理解教育,試點高中教育的課程多樣化。
2. 舉措與項目
(1)引進海外名師和高層次學術團隊
實施“海外名師項目”,支持和資助上海高校聘任在某一學科或專業領域具有較高造詣、國際公認的專家、學者來滬任教或開展合作科研,彌補高校高端人才的不足,改進高校的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校的科學研究水平。鼓勵市屬高校與部屬高校合作聘任,實現資源和渠道共享。
鼓勵高校實施“海外高層次學術團隊引進項目”,成組配套引進海外高水平學術團隊,帶動一批重點學科、前沿性交叉學科的發展。
(2)建立海內外聯合科研平台
鼓勵高校加強與外國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以及海外一流專家的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建立2-3個聯合科研平台,吸引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來上海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改進高校的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高校的科學研究水平。
(3)試點高中教育階段引進面向中國籍學生的國際課程
借鑑國際課程經驗,深化本市高中課程改革,制定“上海市普通高中試點引進國際課程的意見”,明確國際課程準入標準,規範發展高中國際課程,進一步加強對已引進的國際課程的過程管理和效益評估。
“十二五”期間,在部分區縣的普通高中試點國際課程,以引進IB課程為主,鼓勵學校將AP課程作為拓展課程。在部分有條件的民辦高中小範圍試點開設中外融合課程。積極支持普通高中吸收世界先進的課程理念、教學方法、教材設計和評估體系,鼓勵開發中外融合的校本課程,豐富上海高中的課程體系,並為高中教育的多元化選擇和海歸人士子女就讀創造條件。
(4)開展義務教育階段的國際理解教育
在中國小開展國際理解教育。以區縣和學校為基點,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和教材的編寫工作。加強學校國際理解教育研究,總結適合基礎教育不同階段的國際理解教育模式與途徑。以學校拓展課程的形式,開展本市“中國小非通用語種學習計畫”,推進中國小多語種外語學習。
(5)加強中國小與國外學校的校際合作
通過多種渠道,拓展中國小與國外中國小的校際合作。充分利用友好城市及其它各類平台,推動上海中國小與國外優秀中國小結成友好交流學校,開展教師和管理人員互訪,交流教育教學和管理的理念與實踐,利用假期開展學生互訪。
擴大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國際交流,鼓勵區縣中國小開展學生海外學習、遊學項目(冬、夏令營),加強學生互訪,豐富中小學生的學習經歷。

積極開展國際教育服務

1. 目標與任務
不斷完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布局結構,推動教育國際組織落戶,積極提供國際教育服務。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海外辦學和“孔子學院(課堂)”建設,建立教師和志願者海外服務機制。
2. 舉措與項目
(1)改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布局結構
鼓勵世界知名的教育集團和跨國公司來滬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完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布局結構、層次結構和類型結構。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漢語教師提供漢語和教學法培訓。
開展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年檢,公布年檢結果。擴大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民辦非企業登記的試點。逐步構建上海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評估體系,開展周期性的辦學質量評估。設計開發本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信息管理系統,積極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及網路手段與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規範本市中國小國際部管理,鼓勵更多中國小招收外國學生入學,為外國學生提供更多隨班就讀的機會。鼓勵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與本地中國小校開展校際合作與交流。
建立中國小外國學生教育管理協會,加強對本市基礎教育階段國際學生的管理,開展國際學生教育研究。
(2)推動國際教育組織落戶上海
探索國際組織落戶上海的途徑和日常管理方式,通過政策保障和提供必要的辦公條件支持,在“亞太地區教育質量保障組織(APQN)”秘書處落戶上海的基礎上,再試點引進2-3個國際組織來上海設立分支機構。依託國際教育組織,積極參與國際教育規則與標準的研究和制訂,推動上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共享,提高上海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主動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重要政府間國際組織以及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教育部長會議等重要地區性政府間國際組織以及非政府國際組織的教育活動。實施“國際組織參與項目”,選派優秀青年學者和大學畢業生到相關國際組織學習和實習,培養勝任國際組織工作的人才。鼓勵和支持教育系統的專家、學者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及其他國際學術組織的活動與工作。
(3)加強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
進一步拓展上海與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加深與各大城市,特別是友好城市間的教育合作,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分享成功經驗。以政府為主導,注重發揮院校的主動性,使院校成為國際教育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吸引更多外國青少年來滬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國際間青少年的對話與溝通。依託 “中國國際青少年活動中心”——東方綠舟等資源,開發更多具有中國文化和上海特色的活動項目,完善設施建設與加強人員培訓。做大做強“上海國際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營”,進一步豐富夏令營的內容,提高質量,每年接待200人次友城青少年來滬交流。
(4)推進教育機構海外辦學
鼓勵高校和中國小校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服務,在海外建立學校或參與國外院校相關專業的建設,滿足開發中國家和地區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服務於國家的外交戰略。鼓勵知名中國小派出高級管理人員和教師,到海外華人聚居程度較高的地區舉辦學校,為海外華人和外國學生提供基礎教育,與世界分享上海基礎教育改革的經驗。到“十二五”末,以與海外教育機構合作或獨立舉辦的形式,分別設立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海外機構和項目各1個。同時,建立海外辦學的質量認證和評估機制,保障海外辦學質量。
(5)充分發揮漢語學習在文化交流與融合中的作用
鼓勵高水平大學和中國小赴海外建設“孔子學院”與“孔子課堂”,特別是舉辦中國文化特色強的專業性“孔子學院”。“十二五”期間,新建3-5所孔子學院和3-5個孔子課堂,加快漢語國際推廣步伐。
繼續給予“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外國留學生經費支持。鼓勵各國學生、學者和漢語教師來滬研修漢語言文化,或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
加快建設一支了解不同文化、掌握外國學習者學習心理、思維方式的教師和志願者隊伍。開發國際漢語推廣外派教師和志願者人才庫,推進文化志願者赴海外宣傳中國文化活動。鼓勵高校根據不同人群學習漢語的特點和需要,加快開發各類國際漢語教材和輔助讀物,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集合優質教育資源,建設1-2個示範性上海國際漢語培訓基地,培訓國外漢語教師和組織開展國外學生中國文化和漢語學習夏令營等。在培訓中融入中國文化教育,推動對外人文交流。鼓勵各區縣建立“漢語教育中心”,加強基礎教育階段外國學生的漢語學習,為其融入本地中國小打下漢語基礎。
(6)開展海外志願者服務
鼓勵高校開展海外志願者服務項目,定期選拔和組織教師、學生和畢業生走出國門,為開發中國家提供志願服務。
建立高校海外志願者激勵與保障體系,搭建海外志願者服務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和信息,消除海外志願者期滿回滬的後顧之憂。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建立相關研究、諮詢與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測試與評估,開展相關人員的能力培訓,確保落實《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的教育國際化重點工程。
1. 設立上海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民間機構
充分利用上海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各種資源,充實上海教育國際化的服務力量,設立從事上海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民間機構,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積極謀劃和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上海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提供服務,樹立上海教育國際交流的品牌。該機構將主要承擔:開發與國外教育合作項目,拓展交流渠道;組織赴海外舉辦“上海教育展”,宣傳上海教育品牌;承擔市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的海外宣傳、申請受理、評審組織等工作;負責國家留學基金委的政府公派出國留學獎學金受理申報工作;承擔本市海外孔子學院(課堂)教師、志願者的遴選和派出工作;協助管理本市自費出國留學中介等。
2. 積極參加國際教育測試與評估
鼓勵相關專業機構研究主要的國際教育測試與評估,根據上海教育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參與2-3個面向不同教育層次、不同人群的國際教育測試與評估,在國際比較中把握上海教育的優勢與可能存在的不足,推廣上海教育的成功經驗。
3. 加強教育外事幹部的能力建設
建設外事幹部培訓制度,不斷提升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與各級各類教育單位的教育外事幹部的國家意識和政治意識,提高教育外事幹部依法對教育涉外活動規範服務和有效管理的能力,以及開拓協調、信息處理、調查研究和決策諮詢能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的教育外事管理幹部隊伍。
4. 開展國別和區域教育發展研究
依託高校開展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上海友好城市的教育研究,分析其教育政策、措施與成效,為上海制訂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到“十二五”末,建成5個國際(國別)教育研究中心。
5. 探索研究上海學業水平考試獲得國際認可的途徑
依託相關專業機構,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內容與方法,探索把上海學業水平考試建設成國際學業水平考試的途徑,為海外華人、來華留學生和其他有需要的人群來華繼續深造和就業,以及本地學生出國繼續深造和就業,提供有效的學歷證明。
6. 建立上海國際教育資料庫
收集上海教育國際化的各方面數據與信息,提高上海教育面向世界的信息化水平。對上海國際教育資料庫進行數據分析,發布中、英雙語的《上海國際教育年報》,把握上海教育國際化的動態與趨勢,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