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海廣播電視大學是一所運用電訊、
廣播電視和
計算機網路等現代信息傳媒技術作為重要教育手段進行遠程教育的開放大學,創建於1960年。
教學模式
學制:工學科大專生學制3年,業餘學習4年;經濟學科、法學科、文學科大專生學制2年,業餘學習3年;各學科專升本學制2年,業餘學習3年。均實行學年學分制。
學籍有效年限:工學科大專生連續10年有效;經濟學科、法學科、文學科大專生連續8年有效;各學科專升本學生連續6年有效。
教材形式:以文字教材為主,音像教材為輔。
教學形式:以面授為主,輔之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加強教學效果。所採用的輔助教學手段有雙向視頻會議系統、電話答疑、語音信箱和《上海電大信息》報等。所提供的教學服務有視聽資料閱覽室。
考試形式:採取教考分離的形式。其中部分課程試卷由中央電大命題,其餘課程試卷由上海電大命題。均執行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及統一評分標準。
教學資源
上海電視大學歷來重視教學資源建設,特別是在“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過程中,為適應“導學—自學—助學”的3L教學模式需要,強調用好原有各種教學媒體,提高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的編寫、製作水平,同時特別重視開發多媒體課件和網上教學資源。上海電大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套用,歸納成一句話就是:花十分精力用於硬體建設,花十二分精力用於軟體建設,更要花二十分精力用於推廣和套用。目的就在於以教育信息化和教學手段現代化來深化各項教學改革,進而推動試點中其他工作的進行,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
目前上海電大課程教學資源的形式主要有文字教材(主、輔)、音像教材、CAI課件、直播課堂、IP課件、網上課堂、網上實驗室以及特色子網站等。
1.網上教學資源
“網上課堂”是上海電大自行開發的網上教學平台,具有教學檔案發布、BBS交流、數據採集和統計等多項功能。“網上課堂”能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有效的輔導,受到上海電大學生的普遍歡迎。
2.卷庫、題庫
自2003年始,上海電大大力推進了自命題課程的卷庫建設,現有一半以上的自命題課程建設了卷庫,其他課程的題庫正在建設中。同時,上海電大自行開發了題庫軟體進行題庫建設的試點,《法律基礎與實務》以及《套用數學基礎》兩門課程的題庫已初步建成,經挑選,另有9門課程的題庫建設已經啟動。
3.專業子網站
為配合網上課堂學習,上海電大目前已建成二十餘個各種類型的專業子網站,包括頗受學員歡迎的“法律新幹線”、“金融浪潮”、“英語角”、“E時代”、“財會工作室”、“文學走廊”、“數學園區”等,為各學科教學提供了大量資料,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專業動態,提高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
4.網上實驗室
上海電大還開發建設了數個網上實驗室,包括網上金融實驗室、虛擬法庭、遠程遙控實驗、虛擬機電實驗、虛擬銀行等。信息與工程系教師研究開發的遠程遙控實驗系統,通過網路技術,遙控遙測等工業技術,初步實現了對可程式序控制器、電器實驗設備的遠程遙控實驗,使學生可以在分校或家中對實驗室中的遠程實驗設備進行編程、調試、修改、監視和操作,達到和在實驗室做實驗相似的實驗效果。模擬銀行能模擬各種銀行業務的操作流程,使未接觸過銀行業務的學生能在網上學會各種實際操作技能。網上金融實驗室是在模擬炒股實驗室的基礎上建成的,功能包括實時的網上模擬炒股、模擬黃金交易、期貨交易、外匯交易等金融領域的交易,對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完整的網上實驗室。
5.精品課程
國家教育部啟動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上海市教委從2003年起也分別啟動了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精品課程評審工作。經學校批准,上海電大《證券投資分析》、《WTO概覽》、《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等四門課程報送上海市教委,參與上海市成人高校精品課程的評選,《貨幣銀行學》榮獲市級精品課程。為了推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2004年初,經校教學資源建設委員會批准,上海電大《中國法律思想史》、《金融市場》、《契約法學》、《社會心理學》、《中國文學通論2》等9門課程立項作為學校的精品課程進行一體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6.“名師講堂”
為了進一步提高上海電大的辦學質量和教育教學水平,2003年秋,學校聘請了楊福家、郝鐵川、翁史烈、余秋雨等12位各個學科領域的知名專家作為上海電大顧問教授,計畫每年請這12位專家為上海電大教師和學生各舉辦一次專題講座,並專門設立了“名師講堂”子網站,將這些專題講座的視頻和講稿掛到網上,供廣大師生點擊觀看。目前,已有四位專家的視頻點播在網上公開。
7.其他媒體資源
除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網路課程的建設以外,上海電大還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積極籌劃新型媒體資源的建設。比如,英語課程正在嘗試建設MP3資源;工商管理、法律、行政管理等專業正在進行案例庫、素材庫、信息庫等資源的設計和建設;會計等專業計畫在原有實驗教學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網上實驗室,以充實上海電大實踐教學的力量。新型媒體資源的探索,既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也使資源建設工作緊緊跟上新技術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