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人文化宮

上海市工人文化宮

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總工會,於1950年10月1日成立,為勞動者在業餘時間提供文化、科學和藝術學習及學習娛樂的場所。上海市工人文化宮(以下簡稱“市宮”)位於西藏中路120號(人民公園對面),上海行政、文化和商業中心人民廣場地區東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工人文化宮
  • 外文名:Shanghai Workers Cultural Palace
  • 地區:上海市黃浦區
  • 成立時間:1950年10月1日
  • 簡稱:市宮
  • 占地面積:2591平方米
簡介,職工結構,承辦活動,榮耀,交通,歷史,

簡介

上海大劇院上海博物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等文化場館相毗鄰。占地面積2591平方米,七層的主體建築始建於1929年,古典歐羅巴建築風采猶存,並被列為上海市優秀建築保護單位。歷經改造,如今內部設施、環境煥然一新,其建築面積達15824平方米。
現有的文化項目和門類涉及文藝創作、影視創作、演出、展覽、培訓、文化交流、職工愛好者聯合會等。

職工結構

市宮現有在編職工125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17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職工62人,班子成員3人,職工中有中共黨員47人。

承辦活動

承辦了上海市勞動模範春節茶話會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文藝聯歡會。茉莉花藝術團面向基層與職工,文藝演出突破130場。其中,代表市總工會配合上海讀書節---“三送”活動,為外來務工建設者慰問演出達20場。在對外交流活動中,文化宮紅孩子藝術團出訪澳門演出,獲得“金蓮花”藝術金獎;茉莉花藝術團民樂團、舞蹈團出訪韓國參加禮山風物節交流演出;茉莉花藝術團合唱團參加了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行的上海大阪締結友好城市25周年文化交流音樂會演出活動。拍攝工會新聞及相關資料信息78次。拍攝製作了“市總----前進中的上海工會”、“有一種希望叫讀書----上海市振興中華讀書活動巡禮”、“知識工人的楷模----李斌事跡簡介”等三部公益性宣傳片。按照市總工會職工素質工程的要求,文化宮開設了文化、藝術和技能等培訓班計540餘期,全年培訓職工近1.5萬人次。舉辦社科理論與文化熱點講座11場,圖書館外借及閱覽近11000人次。舉辦與承辦了各類展覽、會務活動96場,對外承接會展項目34場。圓滿完成預期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

榮耀

2005年完成經濟收入2493萬元,較上年增長19.3%,其中上交市總工會資產占用費169.56萬元,實現利潤96.38萬元。推出了原創話劇《誰主沉浮》,公演二輪共35場,近3萬人次觀看了演出。該劇本榮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劇本獎。
上海工人文化宮多年來,為提升職工文藝創作水平、加強職工素質培訓、繁榮職工文化事業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文化宮不斷探索事業與產業的協調發展,主體功能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創作、製作、培訓、展會、演藝、團隊為特色的六大功能。被全國總工會授予“示範工人文化宮”和“全國職工文化(影視話劇創作)示範基地”稱號。

交通

交通路線:人民廣場交通集散中心,捷運一號線、二號線人民廣場站,18、46、123等大量公交線路可達。

歷史

1950年9月30日,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在西藏中路原東方飯店大樓內建立,為全市職工文藝指導、輔導中心和綜合性文化娛樂場所。陳毅市長親筆題贈“工人的學校和樂園”匾額。文化宮組織的市工人業餘藝術團有13個分團,團員近800人。另有7個創作組和由300名工人子弟組成的紅孩子藝術團。1978年和1990年藝術團創作演出的話劇《於無聲處》、《屋外有熱流》分別獲文化部、全國總工會共同授予的嘉獎和表彰。話劇《血總是熱的》被攝成影片,參加1984年聯邦德國電影節。1983年組建上海工人茉莉花藝術團,先後赴義大利、日本等國演出。
1960年,文化宮被評為市及全國教育和文化、衛生、體育、新聞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1981年獲市政府授予的職工教育先進單位稱號。1983年在第三次全國工會俱樂部工作會議上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同年又被命名為市文明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