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商圈能級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上海市商圈能級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是為了提升上海市重點商圈能級,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制定的行動方案。

2024年4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等七部門印發《上海市商圈能級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商圈能級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 頒布時間:2024年4月
  • 發布單位: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等七部門
  • 文號:滬商商貿〔2024〕57號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

發布信息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上海市財政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關於印發《上海市商圈能級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滬商商貿〔2024〕57號
各區人民政府,各相關單位:
《上海市商圈能級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上海市財政局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4年4月7日

內容全文

商圈是促進城市繁榮繁華和服務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是展現上海社會主義國際大都市活力和形象的重要視窗。為提升我市重點商圈能級,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本市加強“五個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商業城市更新,推動商業空間布局與消費功能要素相適應,堅持規劃統領,注重區域統籌,強化政策集成,創新更新模式,補齊短板弱項。順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趨勢,支持企業自主更新,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推動商圈優質資源更集聚、市場信息更透明、制度環境更包容,打造“全球風、東方韻、萬商匯、活力源”的全球消費展示窗、消費市場制高點、消費潮流風向標,加快建成聞名遐邇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一流商圈。
(二)主要目標
全市商業空間布局體系更完善,到2026年,全市商業建築總面積控制在1億平方米以內。商業設施城市更新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完成商業設施城市更新300萬平方米以上。布局協調、規模合理、功能健全、充滿活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商業體系基本形成。
國際級消費集聚區競爭力更強,到2026年,國際級消費集聚區消費規模年均增長5%以上,外來消費占比超過40%,商圈坪效年均增長5%以上,客流年均增長5%左右,每年全市新增首店數800家以上。
商圈消費創新融合度更深。到2026年,全市建成10個智慧商圈和10個商旅文體融合示範商圈。商圈數位化程度顯著提升,產業聯動更加深化,新業態、新模式引領發展,新型消費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新型消費規模持續擴大。
商圈消費滿意度更高。到2026年,市級商圈重點商戶支持外卡pos機覆蓋率,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商店覆蓋率,母嬰設施、無障礙設施和多語種服務覆蓋率均達到100%。商圈服務精細化、便利化、國際化水平明顯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一)規劃布局提升
1.一圈一策,打造全球一流商圈
以東西兩片國際級消費集聚區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的融都市產業和複合多元消費於一體的一流商圈。
南京東路商圈堅持“繁榮繁華”總體定位,持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南京路,打造傳承經典、引領未來的國際頂級商業街區。制定南京路步行街區新一輪功能規劃,圍繞“海派之心”“經典永恆”“時尚薈萃”“國際多元”等主題定位,推進街區空間與功能業態重塑。重點推進永安百貨、七重天大廈等存量項目加快制定改造提升方案,打造具有標桿引領性的商業項目。圍繞《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區綜合管理辦法》,鼓勵市場主體自治共治,最佳化商圈發展環境。
淮海中路商圈圍繞“更人文、更未來、更融合”三大主題,推動商圈轉型升級,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雅時尚”商業街區。加快落實“一軸兩圈”總體規劃和街區商業業態規劃,以淮海中路為軸,加快連通新天地、復興公園等周邊區域,推進商圈整體能級提升。支持香港新世界文化商都、龍鳳商廈和太平洋新天地商業中心等新建項目開發建設,加快HAI 550、嘉麗都商廈、婦女用品商店等存量項目調整升級。推動雁盪路、茂名南路等支馬路的整體改造提升,打造限時步行街區。
豫園商圈圍繞打造融匯古今、貫通民俗時尚、串聯民族世界的文化旅遊商業地標,建設融合東方美學與世界時尚的大豫園片區。推動豫園二期與福佑地塊更新相融合,連結豫園商城到BFC、十六鋪的商業動線。支持湖心亭、松運樓和海上遊園等項目改造提升。推動老字號品牌年輕時尚化改造,持續放大豫園燈會的IP效應。
南京西路商圈著力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世界級地標性商圈和“千億級商圈”。高標準推進商圈建設,持續發力品牌集聚,創新發展數字商圈,積極拓展服務消費,做深做活活動經濟,營造良好消費環境。推動永源浜地塊、吉寶靜安中心、華潤中心建成開業,推進張園二期、靜安寺廣場、恒隆廣場三期、光明摩士達、機場城市航站樓等改造提升。
陸家嘴商圈著力打造匯聚高端商業商務、旅遊觀光體驗、高端文化引領等綜合功能的國際級消費集聚區。最佳化小陸家嘴區域交通組織,形成適合漫遊的互聯慢行空間。利用高端商務集聚和文旅場館、濱江水岸等資源優勢,深化商旅文體展聯動。充分發揮國際開發運營商優勢,發展中高端零售、首發經濟和夜間經濟。重點推進榮成昌邑、新民洋、國金中心、正大廣場、東方明珠等項目建設和更新,引進新業態新品牌、時尚發布活動、世界級藝術展演。
徐家匯商圈持續構建最年輕、最時尚、創新最活躍的商業生態,加快建設聞名遐邇的世界級地標性消費商圈。提升大徐家匯中央活動區功能,推進北聯南拓,放大衡山路復興路歷史風貌區、徐家匯核心商圈和徐家匯體育公園整體聯動效應,推進高端商務、文化、旅遊、體育、科技功能高水平融合。推進徐家匯中心建成開業和太平洋百貨—六百—匯金百貨整體改造煥新,加快聚集國際知名大牌和本土消費品牌。
北外灘商圈發揮都市郵輪港、世界會客廳等區位優勢,堅持水岸聯動、港城聯動、商旅文體展聯動,加快建設高端商業商務、全球新品首發、國際會議功能集聚的世界級中央活動區。推進480米浦西新地標、上海華貿中心、山壽里等重點項目建設,聚集全球優質消費資源,積極引入國際展會、知名賽事、重大活動。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商圈依託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虹橋交通樞紐的疊加賦能優勢,提升服務長三角聯通國際的消費新平台功能,突出商業綠色化、數位化特色,建設上海西翼的對外商業門戶樞紐。聚焦樞紐客群需求,最佳化樞紐和商圈聯動,推動以虹橋天地演藝中心、虹橋天街一里九巷改造為核心的虹橋中軸線特色消費新地標項目實施,推進國家會展中心商業載體煥新升級,探索虹橋品匯B棟進一步聚焦高端工業品展貿平台功能。
支持各市級商圈加快商業設施改造提升,最佳化交通組織,提升慢行品質,創新消費場景,豐富消費體驗,強化數字賦能,打造多元複合、跨界聯動、低碳生態的消費新空間,實現商圈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2.綜合施策,推進存量商業加快更新
用足用好城市更新政策工具箱,強化政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城市更新政策支持力度。
用好重設土地年限政策,支持採用先租後讓、彈性年期等方式依法重新設定土地使用期限。探索土地價款分期繳納、土地長期租賃等政策。
用好建設工程管理政策,商業實施更新後的綠化配置、交通配套等,可以按照改造後不低於現狀標準審批。屬於文物和優秀歷史建築的商業設施更新可納入特殊消防設計;不改變使用功能、不增加建築面積的老舊商業設施改造利用,宜執行現行消防技術標準。
用好建築量獎勵政策,對商業設施更新後提供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交通設施、市政設施等公共要素的,可按城市更新相關規定增加建築面積。
用好規劃土地彈性管理政策。對提供城市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交通設施、市政設施等公共要素的商業設施更新項目,在符合區域發展導向的前提下,允許按照區域評估情況,在滿足服務配套和城市安全要求、落實公共要素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礎上,建築容量可以適度調整。支持符合一定條件的商務服務業、商務辦公用地在商業服務業、商務辦公、教育科研、文化、體育、醫療、養老功能間混合配置。
大力盤活國資商業網點,用好國資國企不動產租賃平台,綜合考慮國資商業網點為吸引優質商戶而降低租金的綜合效益,最佳化國企利潤考核方式。
3.有保有控,引導新增商業設施有序建設
完善商務與規劃資源等部門的新增商業項目會商機制,以《上海市商業空間布局專項規劃(2022-2035年)》明確的總量為基準,綜合考慮全市消費規模增長潛力和全球城市發展趨勢,合理確定全市商業設施的規模和結構。建立年度新增商業用地出讓與消費規模增長聯動機制,最佳化對全市商業、商辦用地供應節奏和自持比例要求的調控,確保社區商業等民生保障類商業設施的土地供應,從嚴控制與規劃不符且商業設施嚴重過剩區域一般商業項目建設。建立完善全市商業設施空間布局的統計監測、數據分析和預警預測,加大人口、交通、金融等與商業投資相關領域的信息服務和公開力度,為市場主體投資決策提供支持。用好項目區位的歷史文脈等資源,打造體驗更加豐富、定位更加精準的非標商業項目。
(二)業態模式提升
4.打造全球新品首發“新空間”
定期發布商圈全球新品首發“新空間”,盤活挖掘一批品牌發布空間、牆面塗鴉空間等。著力形成優秀本土品牌和國際知名品牌同台競技、相互促進的商圈品牌培育良好生態。支持商圈與周邊產業、教育、文化、體育資源加強聯動,在商圈后街支馬路形成一批“國貨潮品”“小眾品牌”等主題街區。深化進博會、上海時裝周、全球新品首發季、引領性本土品牌新品集中發布周等活動與商圈的聯動,在重大活動期間,支持聯動商圈有序設定各類臨時性戶外廣告設施等,營造活動氛圍。支持國內外品牌在重點商圈開展新品首發活動和開設品牌首店、旗艦店,對符合標準的品牌首店、首發活動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支持國內外知名品牌在國際級消費集聚區設立品牌總部。
5.打造商旅文體展聯動標桿商圈
在核心商圈打造一批具有引領性的市級“商圈+展會”“商圈+文旅”“商圈+體育”聯動項目並給予支持,打造一批標桿性劇院演藝綜合體、遊樂綜合體、體育綜合體,支持重點商圈、街區引入實景演出、光影秀、國潮動漫、巡遊聯歡等新型業態。支持標桿展會、文旅活動、賽事主辦方聯合商圈推出節慶賽事購物專線、專屬優惠券、品牌新品發布等,用好線上平台引流功能,賦能線下商旅文體聯動活動。面向來滬消費者,打造一批上海“城市限定”“城市聯名”商品,持續組織推選一批新潮個性的“上海伴手禮”“上海禮物”。結合大型活動“潮汐式”客流特點,支持商圈企業舉辦配套主題市集、快閃店。支持“上海品牌”認證獲證企業舉辦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互動展示活動。
6.打造24小時活力商圈
著力提升核心商圈夜間消費繁榮度,打造“24小時活力商圈”,鼓勵24小時多元業態發展,對布局24小時便利店等業態的連鎖品牌企業給予支持。支持有條件的商圈打造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提升商圈夜間活動豐富度和燈光景觀,支持聯動商圈載體資源舉辦國際光影節。完善商圈周圍夜間治安、交通、停車、垃圾清運、公共廁所等精細化治理配套設施。支持旅遊線路探索夜上海體驗專線,鼓勵購物中心、商業街區為憑票乘客提供專享服務優惠舉措。
7.打造一批“主題友好”商業項目
發展低碳友好商場,鼓勵商業載體套用綠色管理制度、配備節能設施設備、構建綠色供應鏈體系、進行綠色服務和宣傳並給予支持。推廣綠色低碳產品,鼓勵商場引入套用節能環保低碳技術及具有碳足跡標識的品牌。創建綠色餐廳,推行綠色餐飲服務認證,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提供可降解材質的打包盒和無紡布購物袋。在商圈推廣套用“網際網路+”和“兩網融合”創新回收模式,引入“點-站-場”智慧型回收管理體系。聚焦兒童群體、愛寵群體、銀髮群體等重點人群需求,鼓勵商圈引入定製化、個性化、主題化業態項目,利用商圈、商場公共空間打造主題友好設施,打造一批兒童友好、寵物友好、銀髮友好商場。
8.打造商圈數位化、元宇宙項目
以國際級消費集聚區為重點,建設智慧商圈大數據平台。拓展商圈數字人民幣支付渠道,豐富商圈數字人民幣套用場景。以主動公開公共管理數據為牽引,建立健全商圈數據安全保障和共建共享機制,推動商圈與商業企業、消費終端、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信息系統對接和數據共享。持續推進商圈數位化基礎設施的疊代升級,推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在商圈的集成套用。實施數字商圈建設指南和評價指標,推進商圈商街智慧套用創新。遴選一批虛擬導購、智慧型購物、AR互動等數字生活標桿套用場景,打造數實融合、線上線下聯動的消費元宇宙體驗新業態新模式。
9.發展免退稅經濟
支持國際級消費集聚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商店,擴大退稅商店數量規模,最佳化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辦理流程。支持本市企業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支持在重點商圈規劃建設市內免稅店。鼓勵免稅店設立國產商品銷售專區,對免稅店設立國產商品銷售專區給予支持。
(三)消費環境提升
10.打造友好型消費服務環境
支持重點商圈布設外卡POS機,進一步提升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水平。支持商圈增設多語種指引標識,開發集商圈查詢、空間定位、智慧型交通引導、地址標註收藏等功能於一體的多語種上海電子地圖。支持重點商圈圍繞外來遊客、母嬰兒童、特殊人群、寵物等開展商業設施更新改造。
11.完善商圈配套設施
支持提高商圈各大商場間步行連通性,增強慢行交通體驗。降低商場與軌道交通接口費用。鼓勵商圈停車場智慧化轉型,探索套用停車預約等手段對停車資源緊張的商圈進行需求調控和資源共享。完善商圈交通指引標識。支持商業綜合體和市政道路統一設計建設綠化造景。綜合考慮商圈建設和綠化需要,在國際級消費集聚區合理確定建築綠化標準。
12.打造誠信消費商圈
全面推廣線下零售企業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充分發揮重點商圈和商業企業引領示範作用,建立跨境消費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支持開展商圈誠信指數評定工作,形成集商圈經營主體的法定資質、守法行為、履約能力、商品品質、服務品質以及誠信經營等方面的信用信息於一體的商圈誠信指數評價體系。開展放心消費商圈創建,支持商圈消費維權聯絡點建設工作,積極推進四星級、五星級聯絡點創建與評定。
13.加大商圈宣傳推介
支持引入專業團隊,依託上海廣告創意優勢,在國內外對上海重點商圈形象進行整體推廣。加強重點商圈的海外行銷推介,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機構合作,建立專業化、國際化、精準化的推介矩陣。有序規範商圈套用公共空間,廣泛開展與世界各國的主題消費合作。圍繞本土特色消費品牌、經典老字號品牌、國潮新銳品牌,深入挖掘“一圈一特”消費資源,推廣商圈特色文化主題伴手禮。
(四)管理機制提升
14.完善商圈治理體系
建立由行業組織、商圈企業、居民組成的商圈自治機構,形成與商圈共進退的自治主體,鼓勵自治機構自主決策,提供符合自身商圈特點的特色公共產品。以國際級消費集聚區為重點,在活動舉辦、燈光廣告等領域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機制,探索開展政府部門委託商圈自治機構協助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職能試點。打造公私協作、互利共贏的商圈自治上海模式。支持市商業聯合會設立商圈專委會。
15.培育商圈IP運營主體
培育一批商圈綜合服務平台,支持服務平台自主運作、自負盈虧和可持續發展。支持培育一批懂品牌、善管理、強服務、重行銷的專業運營策劃團隊。通過外部引進成熟機構、內部培育專業團隊等方式整合資源,塑造富有吸引力的特色商圈IP,講好商圈品牌故事。
16.完善商圈行銷活動管理
鼓勵實施戶外大型活動分級管理,最佳化首發活動以及千人以下小型民眾性活動報批流程。探索開展年度活動一次報批,逐項備案機制。支持建立行銷活動場所清單,指導場地提供方制定場所安全管理制度,為活動主辦方提供便利。規範設攤管理,畫好商圈設攤地圖。引導商圈探索設定新型戶外廣告設施,提升戶外廣告設定品質,建成一批網紅打卡點,進一步聚集商圈人氣。編制市級商圈戶外招牌設定導則,形成“一商圈一導則”,打造戶外招牌特色商圈。充分利用“一網通辦”功能,推進戶外廣告設施、戶外招牌審批備案便利化。採取分類指導、事中事後、包容審慎監管,在確保全全可控的前提下,保障商圈活力。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商圈能級提升推進機制
依託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領導小組和城市更新領導小組工作機制,研究解決重大政策問題,制定“一圈一策”工作方案,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逐年滾動編制商圈能級提升項目清單,將各區推進情況納入相關考核機制。建立重點商圈“首席規劃師”“首席聯絡官”“首席項目執行官”制度,整體推動商圈城市更新和活力提升。
(二)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
重點在商業項目城市更新、培育和引進重點品牌、推動商旅文融合、促進可持續消費、商圈商業數位化轉型、引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鼓勵各區增設商圈更新支持資金,支持傳統商業設施改造更新。推動擴大市場化的城市更新基金規模,吸引擁有土地、物業、資金及運營等資源的國企、央企加入基金,擴大市場化的城市更新基金在商業設施城市更新中的套用。
(三)完善統計制度和商圈監測評估
全面開展基於消費端的商圈統計評估體系建設,構建月度、季度、年度商圈活力分級分類監測評價制度,及時發布商圈運行信息,與城市更新信息系統做好信息接口,共享商圈商辦樓宇信息,為各級政府部門和市場主體共同參與商圈發展建設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建立全市重點商圈一年一體檢、三年一評估的跟蹤評估機制,每年發布全市重點商圈發展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