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

2023年5月17日,上海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
  • 發布單位:上海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辦公室
  • 發文字號:滬企服辦〔2023〕1號
通知發布,內容全文,

通知發布

關於印發《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的通知
滬企服辦〔2023〕1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市委宣傳部、市醫保局:
《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已經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各有關部門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屬檔案: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
上海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辦公室
2023年5月17日

內容全文

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
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
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助力本市中小微企業紓解困難,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一)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
各區對新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不低於1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不低於30萬元獎勵。至2023年底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2萬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0家以上。(市經濟信息化委、各區政府)
(二)支持企業“小升規、規轉強”。
支持“小升規”企業採購數位化管理、技術創新、法律諮詢、檢驗檢測等服務。對工業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50億元、100億元等不同規模的先進制造業企業,鼓勵各區給予支持。對首次成為“四上”企業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市區聯動給予企業上一年度研發投入5%、最高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各區政府)
(三)支持科技成果創新轉化。
實施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可在原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認定政策扶持金額基礎上加計30%。建設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台,組織全球技術轉移大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產學研合作和新產品推廣。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建設和升級企業技術中心,至2023年底市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突破1000家。(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加大產業人才支持力度。
落實國家“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夥伴行動。
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備案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支持中小企業申請入駐本市各區的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支持中小企業申報東方英才領軍項目、“上海產業菁英”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等項目。(市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各區政府)
(五)加大技術改造力度。
市級技術改造專項支持門檻由項目總投入2000萬元以上調整為1000萬元以上,支持金額不超過核定總投入的10%,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市經濟信息化委、各區政府、重點產業園區管委會)
(六)支持企業綠色化發展。
支持中小企業綠色化升級,最高支持1000萬元。開展節能降碳“百一行動”和清潔生產改造。支持30家企業建設綠色工廠、5家企業建設零碳工廠。(市經濟信息化委)
二、助力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
(七)加大數字能力供給。
支持中小企業使用線上會議軟體、工業軟體等“小快輕準”數位化解決方案和產品。實施智評券、算力券等,支持中小企業購買智慧型工廠診斷諮詢及人工智慧算力等服務。對在上海數據交易所首次掛牌數據產品、優秀數據品牌和數商給予資金補助,培育不少於300家中小數商企業,形成不少於30個品牌數據產品。(市經濟信息化委)
(八)加強平台服務賦能。發布工業網際網路專業服務商推薦目錄,2023年培育不少於20個細分領域專業服務商,推動25萬家中小企業上平台上雲。對中小企業與數位化服務商簽訂的服務契約給予不超過契約金額30%的支持。(市經濟信息化委)
(九)實施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專項行動。
建設“工賦學院”,面向重點企業開展高管輪訓。
支持開展中小企業數位化人才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實施中小企業“工賦夥伴”計畫,開展DCMM貫標評估、數位化轉型水平評測和診斷。打造一批數位化轉型“小燈塔”企業,鼓勵中小企業“看樣學樣”,逐步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全覆蓋。舉辦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服務推進周,打造數位化服務專員隊伍和服務聯合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委、各區政府)
三、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十)引導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
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舉辦“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活動。推動本市國有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鼓勵大型企業和平台機構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納入合格供應商名錄。引導網際網路平台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創新數據產品經營,與中小微企業雙向公平授權。充分發揮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特色載體作用,開放套用場景、加強資源匹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各區政府)
(十一)支持企業開拓市場。
將政府採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續到2023年底。
支持企業進入創新產品推薦目錄,參與本市各類重大套用場景“揭榜掛帥”行動。
對企業搶抓訂單相關商務費用給予補貼,推動外貿“千企萬品”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強對專精特新等優質中小企業境外投資的指導和服務。(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十二)支持企業參與重大展會活動。
對企業參加列入“上海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海外展會推薦項目”等境外展會,以及境內省部級以上政府主辦的重點國際性展會給予支持。支持中小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等展覽展會,促進中小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支持中小企業參與“五五購物節”等重大特色活動。(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十三)支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構建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加大與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及龍頭企業合作。支持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等重點領域集群。2023年培育10個左右市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建設5個左右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農業農村委、市工商聯、各區政府)
四、強化中小企業金融賦能服務
(十四)加大普惠金融服務支持。
落實中小微企業信貸獎補政策,支持銀行加大普惠信貸投放。實施普惠金融顧問制度。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效能,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推進“融資暢通”工程和無縫續貸“十百千億”工程,至2023年底普惠貸款餘額達1.1萬億元、無縫續貸累計投放突破1.2萬億元,為企業節約成本100億元以上。中小微企業“紓困融資”機制延期至2023年底,紓困融資金額突破6000億元。充分發揮地方金融組織作用,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銀保監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
(十五)降低企業信用擔保貸款成本。
對2022年第四季度通過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擔保、從上海轄內商業銀行首次獲得普惠貸款的中小微企業,給予2%的貼息補助,單戶企業貼息金額最高20萬元。落實2023年國家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保持1%(含)以下。(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
(十六)支持產業鏈融資。
支持供應鏈核心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標準化票據、供應鏈票據、保理等業務。鼓勵銀行制定專門授信方案,高效服務鏈上中小企業。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深化產融對接和信息共享。力爭2023年供應鏈金融融資餘額突破4500億元。(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市經濟信息化委、上海銀保監局)
(十七)支持中小企業改制上市。
持續推動“浦江之光”行動升級,完善改制上市培育機制,對後備庫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加快推行市場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記錄證明。(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司法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十八)支持中小企業股權融資。
通過參股等方式支持有條件的機構申報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子基金,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引導投資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設立“專精特新”專板。(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五、加大中小企業紓困力度
(十九)支持企業穩崗擴崗。
實施重點群體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自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吸納在本市登記失業3個月及以上人員或本市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並簽訂1年及以上勞動契約,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本市企業、社會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等用人單位,按照2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委、市財政局)
(二十)降低企業用工成本。落實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用人單位可在2023年12月31日前採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補繳緩繳社會保險費,補繳期間免收滯納金。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
(二十一)防範化解企業賬款拖欠。
開展防範和化解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專項行動,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逾期未支付中小微企業賬款信息披露制度,實現無分歧賬款化解率100%,50萬元以下無分歧賬款清償率100%。(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二十二)落實各項稅費支持政策。
開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和稅收宣傳月活動,助推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紅利直達快享。2023年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對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徵收率徵收。自2023年至2024年,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自2022年1月1日起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實際發生額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市稅務局)
(二十三)開展助企紓困專項行動。
組建中小企業政策宣講團,深入開展政策宣講。發揮中小企業服務專員作用,提供政策上門服務。發揮訴求流轉機製作用,提升訴求辦結率和企業滿意度。市區協同加大政策創新力度,持續最佳化發展環境。(市經濟信息化委會同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區政府)
六、加強中小企業精準服務
(二十四)最佳化中小企業服務網路。
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和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充分發揮“上海市企業服務雲”“益企服”等平台和中小企業服務專員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精準服務。開展中小企業服務質量第三方評估,培育優質公共服務機構。(市經濟信息化委)
(二十五)支持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建設。
開展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公益培訓工程和“質量月”系列活動,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提供全產業鏈的質量問診、技術幫扶服務。支持中小企業參評各級政府質量獎,培育一批質量標桿。支持中小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內外標準編制,按規定給予標準化專項資金資助。開展標準化業務培訓。推進“四個一百”行動,支持外貿自主品牌建設。(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
(二十六)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
發布進一步加強本市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工作的指導意見,支持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獲取智慧財產權保護,便利開展智慧財產權權利擔保融資。依託上海智慧財產權仲裁院、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等機構建設,完善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市知識產權局、市司法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二十七)最佳化中小企業法律服務。
深化精細化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全面覆蓋有關行政執法領域。完善“12348”小微企業服務專線,提供針對性法律諮詢服務。舉辦上海市企業法務技能大賽,組織開展憲法法律進企業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市司法局)
(二十八)加強組織保障。
充分發揮市區兩級企業服務聯席會議作用,建立季度部門會商和調研督導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益企賦”系列專項行動,開展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召開全市中小企業大會,加強中小企業輿論宣傳、政策解讀,形成有利於企業健康發展良好氛圍。(市經濟信息化委會同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市委宣傳部、各區政府)
“益企賦”系列專項行動清單
1.中小微企業助企紓困專項行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2.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專項行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3.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4.“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活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5.“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6.防範和化解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專項行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7.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8.“上海產業菁英”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活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9.中小企業“工賦夥伴”計畫行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10.套用場景“揭榜掛帥”行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11.節能降碳“百一行動”(市經濟信息化委)
12.上海“融資暢通”工程(上海銀保監局)
13.無縫續貸“十百千億”工程(上海銀保監局)
14.“質量月”系列活動(市市場監管局)
15.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公益培訓工程(市市場監管局)
16.市企業法務技能大賽活動(市司法局)
17.憲法法律進企業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市司法局)
18.稅收宣傳月活動(市稅務局)
19.“春雨潤苗”專項行動(市稅務局)
20.“浦江之光”行動(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21.“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人民銀行上海總部)
22.“四個一百”行動(市商務委)
23.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市科委)
24.“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夥伴行動(市教委)
答記者問
(5月17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介紹了本市支持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及近期出台的《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有關情況,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戎之勤、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魏陸、市稅務局副局長吳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研究部主任呂進中、閔行區副區長李銳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小企業是促進發展、穩定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依託,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要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機製作用,支持本市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助力中小微企業提質增效、提升抗風險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夯實穩增長基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制訂《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經市政府同意,予以正式發布。
一、本市中小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是成為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礎。
穩增長方面,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實現工業產值超2萬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49.4%。穩外貿方面,實現工業出口交貨值2871.2億元,占全市32.3%。穩市場主體方面,共有市場主體327.3萬戶,其中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比達93.4%。
二是形成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0416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572家(全國占比10%),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0家(全國占比5.6%),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產品38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培育金山、青浦、寶山、松江、臨港5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
三是中小企業成為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2022年,本市353家專精特新企業建立國家級或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74家企業開展市級專利工作試點;309家企業建有院士專家工作站,占全市建站數量48.3%。本市科創板上市企業79家,總市值約1.5萬億元,融資額約1956億元,科創板首發募集資金總額和總市值排名全國第一。
二、中小企業服務工作推進情況
一是完善企業服務工作體系。
成立由36個委辦局共同組成的全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制度,完善“1+16+X+N”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立企業服務專員隊伍,近6000名服務專員累計走訪聯繫企業超17.8萬家次;舉辦政策宣貫活動6325場,舉辦融資活動服務企業4194家次,解決融資需求22.2億元。突出企業訴求服務,累計辦理跨部門企業訴求數1628件,訴求辦結率、企業滿意率均超過90%。打造企業服務線上平台,支持企業通過“上海市企業服務雲”網站統一入口,也可以通過“一網通辦”連結進入平台,開展專精特新企業申報、市級支持資金申報等“政務服務”事項;建設“惠企政策一窗通”,為企業提供線上政策推送、檢索、匹配、訂閱、申報引導等服務,累計發布惠企政策3.4萬項;建設“專業服務資源庫”,支持創業服務、科技創新等10大類近800家優秀專業服務機構入駐開店,累計發布各類服務產品2.1萬項。
二是強化企業發展資源保障。
開展助企紓困政策宣貫落實專項行動,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超過3000億元。加大專項資金支持,2022年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約3億元,主要用於支持小微企業技術進步、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就業以及改善服務環境等方面。強化融資服務,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基金規模由50億元擴大至100億元,年融資擔保規模已達700億元;市中小微企業信貸獎補機制將不良率門檻調至0.5%,提高補償比例最高至55%。推動總規模為357.5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落地上海。
三是最佳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
2020年修訂實施《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營造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制定《上海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為優質中小企業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建立企業首次、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容錯機制,“免罰”“免強”措施已經惠及市場主體8400多家,免罰金額超6億元。防範化解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問題,實現無分歧欠款化解率100%,50萬元以下無分歧欠款清償率100%。
三、關於《若干措施》的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堅持統籌協調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促發展的關係,聚焦中小微企業最為關心的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融通發展、金融賦能、紓困支持和精準服務等六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並組織開展“益企賦”系列專項行動。
一是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若干措施》提出,實施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突破1000家,市級技術改造專項支持門檻從2000萬元降低至1000萬元,擴大技改受益面;對“小升規”企業和工業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50億元、100億元等不同規模的先進制造業企業,鼓勵各區給予支持;對首次成為“四上”企業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市區聯動給予企業上一年度研發投入5%、最高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推動30家企業建設綠色工廠、5家企業建設零碳工廠;實施“上海產業菁英”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提供配套服務和項目資助,每年培育200人。
二是助力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
發放“AI算力券”,重點支持租用本市智慧型算力且用於核心算法創新、模型研發的企業,最高按契約費用20%進行支持。發放智評券,市級安排資金5000萬元,鼓勵各區進行政策配套,支持企業採購智慧型製造成熟度能力評估診斷服務,今年計畫推動300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智慧型製造成熟度能力測評。實施中小企業“工賦夥伴”計畫,打造數位化服務專員隊伍和聯合體。2023年培育不少於300家中小數商企業,形成不少於30個品牌數據產品,培育不少於20個細分領域專業服務商;推動25萬家中小企業上平台上雲,支持中小企業使用線上會議軟體、工業軟體等“小快輕準”數位化解決方案和產品。
三是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圍繞大企業、大市場、大產業開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工作,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發展生態。重點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舉辦“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活動;落實支持中小企業政府採購政策,將政府採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續到2023年底。支持企業參與本市各類重大套用場景“揭榜掛帥”行動。構建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2023年培育10個左右市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再建設5個左右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
四是強化中小企業金融賦能服務。
《若干措施》整合各項金融助企政策,打出“組合拳”,提出推進“融資暢通”工程和無縫續貸“十百千億”工程,到2023年底普惠貸款餘額達1.1萬億元、無縫續貸累計投放突破1.2萬億元,為企業節約成本100億元以上;落實國家融資擔保獎補資金,平均擔保費率保持1%(含)以下;開展“一鏈一策一批”融資促進行動,促進產業鏈融資;支持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和股權融資。
五是加大中小企業紓困力度。
支持企業穩崗擴崗,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費率政策。開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落實稅費支持政策;開展中小微企業助企紓困專項行動,發揮中小企業服務專員作用,開展政策上門對接。
六是加強中小企業精準服務。
完善企業網路服務體系,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和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強化企業服務雲等平台服務能級;支持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建設,支持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獲取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強政策集成創新,提高跨部門協同效能,建立季度部門會商、調研督導、環境評估工作機制,力爭本市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繼續保持全國前列。開展“益企賦”系列行動,聚焦防範和化解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專項行動、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公益培訓工程、稅收宣傳月活動等24個專項,由相關部門出台專項行動方案,加快政策宣貫落實,確保政策紅利快速直達市場主體。
下一步,將按照國家和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深化落實《若干措施》,建立包含普惠性政策、新出台政策和個性化政策在內的重點企業“服務包”,上門服務,協調解決個性化問題;及時開展政策宣講解讀,幫助廣大中小企業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