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部書信館郵票

上海工部書信館郵票一組共二百七十餘枚,包括小龍及其改值郵票六十餘枚,雙龍及其改值郵票三十餘枚,雙龍對剖加蓋改值郵票十一枚,市徽圖及其加蓋改值郵票八十餘枚,市徽圖加蓋開埠金禧紀念郵票五十餘枚,開埠金禧紀念郵票十四枚,欠資郵票二十餘枚;另附其他商埠郵票三十餘枚,上中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工部書信館郵票
  • 一組:二百七十餘枚
  • 創始於:1863年7月13日
  • 特點:近代最早出現的新式郵傳遞信機構
簡介,郵票,地位,

簡介

工部書信館創始於1863年7月13日,是近代中國最早出現的新式郵傳遞信機構,並在漢口、九江、鎮江、寧波、廈門、天津、牛莊等埠設立分館。該館開辦初期,以訂戶制方式傳遞郵件,即訂戶每年交納一定數額的款項,便可享受郵寄信函的便利。非訂戶如需郵寄信札,則須另行收費。 1865年8月,該館仿照英國香港郵政總局做法,首次發行了“上海大龍郵票”。該郵票圖案為雙龍戲珠,面值分別為2分銀、4分銀、8分銀、1錢6分銀4種,系近代中國最早出現的郵票。

郵票

1865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發行了中國第一套郵票,圖案是龍,稱為“上海工部大龍”。這雖是中國最早的郵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發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郵票。發行郵票的書信館有:上海,鎮江,蕪湖,重慶,福州... ...,等很多。 書信館發行的郵票,稱為“商埠郵票”。
1876年,請政府同英國簽訂《煙臺條約》,同意英國人正式開辦郵政業。1878年初,成立海關郵政局,由英國人赫德負責,德國人德崔林兼辦郵務。
1878年,海關郵政局發行大龍郵票,這是中國第一套正式郵票。由中國人設計。面值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一分銀是一兩銀子的百分之一。銅板雕刻,發行過三期。
第一期,發行於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紙。相鄰兩票距離是2,5毫米,稱為“薄紙大龍”。
第二期,發行於1882年,紙質與一期相同,但是兩票間間距擴大為4,5毫米。稱為“寬邊大龍”。
第三期,發行於1883年,紙質比前兩期厚,由於印版腐蝕,郵票清晰度不如前兩期。稱為“厚紙 大龍”。 1878--1896是海關郵政時期,共發行了大龍,小龍,萬壽,三大種郵票。

地位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清政府準許海關試辦郵政,被視為中國數千年郵驛通信歷史的終結和近代郵政制度建立的標誌。
1878年7月至8月,銘記為“大清郵政局”的“江山雲龍”圖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3種面值郵票(圖1)開始發行。郵票發行之際實無正式名稱,後世參照隨後發行的相對變小的類似圖案郵票而將其稱作“大龍郵票”或“海關大龍郵票”。直到1988年紀念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時,中國原郵電部正式將其定名為“中國大龍郵票”;我國台灣郵政、集郵界則冠名“海關一次雲龍郵票”。鑒於發行單位與中國近代郵政制度建立的關係,郵政官方始終認定大龍郵票是中國第一套郵票
但對於“中國第一套郵票”的說法,海內外集郵界尚存另一觀點。此觀點認為,1865年8月,非法占據上海的英美“公共租界”行政當局“上海工部局”組建的近代郵政性質機構——“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發行了銘記為“上海工部書信館”的無齒“雲龍”圖1分銀、2分銀(2種刷色,另有大寫“兩”1種)、4分銀、6分銀、8分銀、1錢2分銀、1錢6分銀、4錢銀和8錢銀面值10種郵票(圖2)。其命名與海關大龍郵票相同,後世稱之為“上海工部大龍郵票”或簡稱“上海大龍郵票”。上海大龍郵票早於上海大龍郵票問世多年,遂有資格一爭“中國第一套郵票”的地位。
有集郵者認為,因其發行主體——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及書信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產物,集郵界不少人士和中國郵政官方專門為其辟出一個既有別於外國郵政範疇的在華“客郵”,又不屬於中國郵政體系的所謂“商埠郵政郵票”類別。但“商埠郵政郵票”就是中國地方郵政郵票,上海工部大龍郵票作為“商埠郵政郵票”之首,何況畫面又純粹是當時中國象徵的龍圖騰,理應算“中國第一套郵票”。縱觀不少國家,像印度等均把國內某一地方郵政主體發行的郵票奉為本國最早的郵票。由此,有集郵者認為,海關大龍郵票似可定位為中國郵政第一套郵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