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阪友好鎮

上海大阪友好鎮

1972年,中日建交。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中日友好歷史翻開新的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大阪友好鎮
  • 1980年4月:訪問上海
  • 將嘉定:友好人民公社
  • 出席:部民眾1300多人
鎮名由來,兩地交流,引進投資,赴日交流,

鎮名由來

1980年4月,日本大阪府知事岸昌率大阪府友好代表團訪問上海,與上海副市長王一平就大阪與上海結為友好城市達成協定,還決定將嘉定縣馬陸人民公社命名為“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4月11日,在馬陸公社大門口舉行隆重的命名儀式,出席的中方人員有上海市副市長王一平、陳宗烈、嘉定縣革命委員會主任李學廣和馬陸公社幹部民眾1300多人。日本方面有大阪知事大阪友好訪華團長岸昌先生及全體團員。命名儀式由上海市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林德明主持,副市長陳宗烈、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社長張彪、岸昌團長先後講話。日中友協等社會團體發來賀電,當眾宣讀。王一平與岸昌剪彩,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正式掛牌。最後,中日雙方互贈禮品,儀式的全過程向全公社作了實況廣播。
1993年,馬陸改鎮,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改稱上海大阪友好鎮。

兩地交流

上海與大阪結為友好城市後,大阪府八尾市日中友協會長福本昭提議與嘉定縣建立友好縣市,當即得到上海市對外友協的贊同。因這一層關係,馬陸與大阪府往來,特別是與八尾市的往來更加頻繁。1981—1987年,馬陸接待大阪來訪多達241批,2652人次。

引進投資

日本三和化研工業株式會社社長岡田禮一先生多次考察馬陸,表示願意在馬陸投資,馬陸也願意合作,1987年馬陸辦了嘉定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上海三和醫療器械廠,生產醫療氣墊,相當成功,吸引更多的日本企業來馬陸投資。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鎮)為日本企業家提供一個發展的平台﹔日本企業家投資馬陸,提升馬陸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雙方互利共贏。日本在馬陸投資居國外投資的首位,應與上海大阪友好鎮的建立直接相關。
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掛牌,馬陸有了個“洋親戚”,這是一個事業發達長處多多的“洋親戚”,馬陸熱情接待一批又一批大阪客人。來而不往非禮也,馬陸人也應邀到大阪作客,除參觀訪問外,主要是研修學習。

赴日交流

1981年5月30日—11月28日,根據上海大阪交流協定,馬陸派遣樊建明、張茂興、陳再興、印奎其、沈寶華、吳順民六人赴日研修,在大阪府射矢一長、松下光春、西野彰家、赤崎壯、西進武雄五農戶家研修水稻、蔬菜栽培、雞、奶牛飼養等技術。
1984年4月27日—11月21日,馬陸農機手葉強由市農委派往日本大阪府豐能郡能勢町倉坦田正夫家,研修農業機械和管理技術。
1985年4月16日—11月13日,馬陸公社管委會副主任秦遠林由市農委派往日本大阪府西川通南家,研修飼養奶牛和蔬菜生產技術。
1986年4月23日—11月9日,馬陸蔬果公司副經理宋衛平由上海農委派往大阪府山下隆司家,研修葡萄栽培技術。
1987年4月27日,馬陸農民印道明由上海農委派往大阪府羽寶治津雄家,研修水稻和蔬采栽培技術,歷時半年。
馬陸赴日研修生與日本農友結下深厚情誼,接待樊建明等五人的日本五農戶聯絡15戶農友,成立“大阪馬陸會”,1986年10月初組團訪問馬陸,拜訪樊建明等五戶馬陸農民。1992年,大阪府日中農莊農民交流訪華團47人訪問馬陸,再次訪問樊建明等五人家庭,與馬陸農友敘舊,交流生產經驗。這樣的友好訪問還在繼續下去,中國有句俗話﹕“親戚越走越親。”馬陸與大阪間的民間交往,就是明證。這種民間往來使中日友好的基礎更加深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