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信息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6月24日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落實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決策部署,把握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服務“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和建設自貿試驗區戰略契機,對標國際航運最高標準,全力提升海空樞紐、郵輪母港的服務效率和品質,全面強化現代航運服務業對內集聚和對外輻射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航運業營商環境,在國家戰略實施、區域協同發展和航運產業創新中發揮引領作用,提升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
總體目標
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
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航運樞紐功能國際領先。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建成以智慧高效的貨櫃樞紐港、品質領先的航空樞紐港、國際一流的郵輪母港等為特徵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航運運營中心。貨櫃年吞吐量突破4200萬標準箱;航空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40萬噸;郵輪年接待出入境遊客350萬人次。
——航運服務能級大幅提升。提高現代航運服務業務對外輻射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基本建成國際航運服務中心,集聚航運服務全要素。全球百強航運企業和國際航運組織進一步增加,海事法律與仲裁、航運融資與保險、海事教育與研發、航運諮詢與信息等服務能級進一步提高。
——航運創新能力全面增強。深化航運制度創新,對標國際貿易便利化最高標準,口岸綜合效率和營商環境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航運科技創新高地,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型化等新技術套用,實現航運產業轉型發展。樞紐港建設與城市發展相協調,實現能源清潔、能耗節約、污染物受控、土地岸線資源集約利用。
主要任務
(一)對標國際一流,傾力打造世界先進的海空樞紐
1.提升海港服務能力和水平
完成洋山四期工程後續工作,建設可靠、高效、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自動化
貨櫃碼頭,逐步釋放產能。完成五號溝作業區規劃調整和外高橋港區八期工程專項規劃編制,加快推進外高橋港區八期工程建設。啟動軍工路、張華浜碼頭搬遷前期研究工作。
2.提升空港服務能力和水平
建設浦東國際機場三期、虹橋國際機場T1航站樓工程,完成浦東國際機場第五跑道後續工作,推進浦東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研究推進機場運行保障類項目報建管理制度最佳化。推動大場機場搬遷,擴展上海終端區,最佳化上海進離場航線,推動制定近距離跑道運行規程。深化空域
精細化管理改革,制定實施適合上海客貨運樞紐建設需要的時刻管理細則,提升兩場航班放行正常率。在新一輪航權談判和航權分配中,爭取對上海開通和加密國際航班的政策支持。實施中轉監管流程最佳化,提升國際航空貨郵機坪直轉和中轉集拼功能;推進快件、冷鏈物流和跨境電商等細分業務開展。爭取浦東國際機場全面實施旅客“通程航班”業務,擴大旅客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範圍,爭取縮短旅客中轉最短銜接時間到90分鐘以內。
3.提升郵輪港服務能力和水平
推進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後續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郵輪運行保障體系。最佳化吳淞郵輪港綜合交通配套體系和口岸配套設施。開展郵輪船票制度試點,建立郵輪旅客憑票進港憑票登船機制。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實施無目的地郵輪航線試點。
4.促進港口水路集疏運發展
提升長江口通航能力,維護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通航水深,推進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利用長江口深水航道邊坡自然水深,提升通航效率,爭取實現郵輪與貨櫃船、散貨船、空載船等超寬船舶交會常態化。推動江海直達運輸,加強船員培訓和安全監管;推動上海南港及其附近水域納入東海特定海區特定航線。推進外高橋內河港區一期工程項目建設。推進大蘆線二期、平申線一期、趙家溝東段、長湖申線、油墩港、蘇申內港線西段等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
5.最佳化陸路集疏運網路
統籌考慮鐵路規劃和港口的有效銜接及功能匹配,繼續推進滬通鐵路南通至安亭段建設,增加對外鐵路通道;力爭滬通鐵路太倉至四團段開工,推進鐵路進外高橋港區。最佳化完善外高橋港區周邊路網,建設郊環北部越江通道工程,建設臨港集卡服務中心。加快浦東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編制,推進軌道交通引入浦東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推進機場聯絡線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完成軌道交通二號線至浦東國際機場的東延伸改造工程,完善機場周邊路網。
(二)貫徹綠色理念,促進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
1.推動綠色航運發展
編制實施新一輪《綠色港口三年行動計畫》。根據交通運輸部統一部署,進一步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管控措施。制定上海港岸電建設方案,加大港口岸電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岸電設施推廣和套用。推進LNG加注碼頭規劃建設,提高LNG動力在內河船舶的套用比例。提高港區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能源使用率。全面落實港口、船舶污染物的規範接收處置。具備向停靠飛機提供橋載電源的能力。支持機場新能源車輛推廣套用。
2.推動智慧航運發展
完善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實現相關信息共享,新建空港物流作業功能,建立“通關+物流”跟蹤查詢套用。推進長江口E航海建設工程,打造長江口深水航道E航海示範區。建設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台,推動數據安全開放和信息透明共享。加快建成長江貨櫃江海聯運綜合服務信息平台。完善集卡預約平台功能,提高進出港作業效率。拓展上海港港口業務受理中心業務範圍,全面推行網上受理。全面推進
貨櫃設備交接單、提貨單電子化。浦東、虹橋國際機場打造全流程自助服務候機樓,力爭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白金機場”認證。
3.提升上海港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開展《上海市海上搜尋救助管理辦法》評估及續期工作,推進上海市海上搜救地方性立法研究。修編、發布《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推進上海港船舶防污染應急能力進一步提升。最佳化長江口船舶運輸組織,合理布局錨地,提升不良氣候條件下應急保障能力,有效提高通航效率。推進外高橋危險品堆場工程建設。
(三)樹立品牌觀念,全面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級
1.促進航運服務集聚區發展
在浦東新區打造上海航運金融產業集聚區,營造高品質的綜合服務環境,吸引航運服務功能性機構落戶,搭建和完善航運法律服務、高端航運人才、船舶交易等各類航運功能平台建設。深化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國際化、專業化航運活動品牌,打造航運信息研究、行業交流平台。推進“精品郵輪”市場發展,加快郵輪信息化平台建設。打造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發展航空服務產業鏈,促進航空要素集聚和交易。拓展郵輪產業鏈,建設吳淞口郵輪總部基地,吸引優質郵輪企業落戶,豐富提升郵輪商業服務。
2.促進船舶、船員服務功能完善
打造“全球採購、全球配送”功能的郵輪物資配送中心,推進郵輪船供物資專用保稅倉庫增加分撥功能,推進建立綜合保稅區;著力擴大郵輪本地採購規模,提升分撥中心功能。成立上海郵輪供應協會。積極推動船用保稅油許可制度創新,發展保稅油船供業務。完善國際船舶登記制度,進一步最佳化登記流程。建成洋山國際船員服務中心,為海員提供便利服務。
3.提升海事法律服務水平
建設國際海事司法中心,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深化海事審判專業化建設,提高外國法適用能力,建設海事司法智庫;建設“智慧法院”“數據法院”,提高海事訴訟便利化程度。推進航運仲裁信息化服務,提供網上立案、案例指導、線上辦案、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律師服務平台等綜合信息保障,實現“智慧仲裁”的實際運用。
4.推動航運金融服務發展
發揮航運保險協會作用,深化航運保險註冊制改革,拓展航運保險指數功能,發布航運保險純風險損失表。探索研究上海港巨災風險管理機制。完善融資租賃登記、查詢和配套司法配套服務,研究出台有關融資租賃的財政扶持政策,促進航運融資租賃業務發展。依託自貿試驗區,協調解決融資租賃飛機實際入區問題。推動在滬金融機構和航運專業機構合作,發展航運金融衍生品業務。
5.提高航運信息諮詢服務能力
打造“上海航運指數”品牌,做精運價指數,豐富指數體系,提高指數國際影響力,推動運價指數掛鈎協定的套用與推廣。依託在滬航運諮詢機構和高等院校,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航運智庫,加強國際間協同創新。開展港航大數據研究和服務,打造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港航大數據服務品牌。依託上海國際海事亞洲技術合作中心(MTCC)等機構,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6.促進航運文化服務發展
持續提升
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在陳列展覽、文物典藏、學術研究、社會教育、運營開發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水平,將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一級博物館,力爭年參觀人次突破40萬人次。舉辦2018-2020年中國航海日主會場活動,營造航運文化氛圍。
1.推進長三角區域港口合作和長江經濟帶港航發展
強化長三角區域港航協同發展機制,加快推進小洋山北側岸線聯動開發,鼓勵上海港與江蘇港口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三方合作。建全長三角城市群民航協調機制,鼓勵機場之間構建聯盟體,創新跨區域機場運行管理體制,鼓勵各機場在航班備降、應急救援、信息和資源共享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發揮
長江經濟帶航運聯盟作用,完善工作機制,發揮示範效應。
2.支撐“一帶一路”交通領域戰略實施
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港航合作機制。支持航空公司拓展“一帶一路”國際航線網路,增強與“一帶一路”航點的銜接性和通達性。創新航運保險產品,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搭建航運保險全球檢驗人服務網路,支持和推動保險機構大力發展海外投資保險等業務。加強“一帶一路”航貿指數的套用和推廣,充實“一帶一路”航貿指數的內涵。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法律服務、海事人才培養領域的合作。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
完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推進協調機制,加強事前統籌、事中跟蹤、事後評估的全過程管理。強化與國家相關部委的溝通協調機制,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推進相關工作。推動長三角區域港口協調發展。
(二)最佳化航運發展綜合環境
以構建“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境內關外特殊經濟功能區為目標,探索形成具有最高開放度和重大標誌意義的制度體系、監管體系、政策體系、管理體系、產業體系,爭取更利於航運業發展的綜合環境。推動港航業審批制度改革,在浦東新區試點港口經營業務審批實施告知承諾;爭取交通運輸部支持,力爭取消或調整一批港航業審批事項,爭取最佳化郵輪多點掛靠審批制度流程。最佳化口岸監管模式和服務環境,實行報關報檢“並聯”、通關與物流作業“並聯”;完善和規範口岸收費,簡化單證辦理;推進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完善政府承擔查驗作業服務費的機制和辦法;進一步拓展沿海捎帶、中轉集拼、啟運港退稅等業務規模。開展上海港口收費改革方案研究,規範港口收費,努力降低港口物流成本。最佳化口岸監管模式。
(三)注重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
引導高校制定航運相關專業學科緊缺人才引進計畫,加強高質量師資隊伍建設;制定高層次航運專業人才培養標準、評估體系和激勵機制。完善航運人才引進政策,健全航運重點機構動態調整機制,暢通航運特殊人才引進渠道,加大航運高端人才、緊缺急需人才和特殊人才引進力度;落實航運人才優惠政策,搭建航運人力資源服務共享平台,吸引和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
(四)增加政策支撐及資金投入
完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海航空樞紐建設相關的財政專項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拓展扶持廣度,引導航運集疏運體系結構最佳化,支持航運服務業功能創新,推動專業型航運保險機構在滬集聚;加強對中遠程航線、旅客中轉業務支持,強化對空中保障能力建設的支撐,鼓勵航空樞紐運營品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