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亞細亞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口的亞細亞大樓,人稱"外灘第一樓",這樣的稱呼一是因為它位於外灘中山東一路1號,二則是因它建成於1916年,高七層,建築面積上萬,是當時外灘最高大的一幢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亞細亞大樓
  • 建成於:1916年
  • :七層
  • 位於: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口
基本信息,大樓簡介,

基本信息

地點: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號
上海亞細亞大樓
曾用名:麥克倍恩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
現在主要使用單位:友邦保險公司

大樓簡介

上海開埠後,此地原是英商兆豐洋行的產業,後來轉讓給美商旗昌洋行。1891年旗昌洋行停業,一度歸輪船招商局所有,後又幾經易主。1913年由麥克倍思公司投資,拆去舊屋,興建大樓,1916年竣工,原名為麥克倍恩大樓(也有寫作"麥邊"的)。1917年,大樓為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購下,遂名亞細亞大樓。
舊中國民間和工業所用的石油,都要從外國進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民間多捨棄以油盞燈、紅燭照明的習慣,而改用火油燈(又稱洋油燈),石油銷路日廣。上海是中國最早進口石油且銷量最大的口岸,當時的石油均由外國洋行銷往中國,其中美國洛克菲勒集團所屬的美爭洋行最早經營中國石油生意,當時美孚洋行從印尼運來的石油抵達上海後,都由著名商人葉澄衷包銷。1900年美軍在上海設立公司,1904年又在上海建立了油棧。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也於1907年在上海九江路7號成立辦事處。亞細亞公司是英國殼牌運輸貿易公司與荷蘭皇家石油公司合設的子公司,總公司在倫敦,分公司遍布五大洲。在中國則有華南公司(經營香港、廣東、廣西及福建的石油業務)、華北公司(經營上海及中國其他各省的石油運輸銷售和儲藏)。1904年美商德士古火油公司出來上海設分公司,開頭聲勢超過亞細亞,作卜巨細亞畢竟是世界第二石油壟斷組織(當時美軍排名為世界第一),德土古不久就屈居第三。三家為爭奪中國市場均使盡渾身解數,白熱化的競爭延伸到工廠農村及小城鎮。當時在中同鄉間沿鐵路、公路、河道旁的粉牆廠,常能見到這二家的廣告、農村的不少小煙雜店,也都釘上他們的牌子,作為其銷售點。
不久後,當中國人自己的光華石油公司建立後,這三家十分恐慌,相互勾結,租界工部局不給光華的加油站發照會(執照),三家更以降價使光華經銷的火油銷售困難,光華終於為美軍收購。亞細亞公司每年的石油銷售數量,占中國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大賺其錢。亞細亞公司在上海還有三大油庫,分別位於高橋沙、凌家木橋和西渡。亞細亞剛在上海成立辦事處後,就試圖用低價傾銷的法搶占中國市場,1908年,其每聽火油淨重15千克,售價只有0.75元,到1926年每聽為2.5元。
亞細亞大樓由馬海洋行設計,裕昌泰營造廠施工,占地面積1739平方米,建築面積11984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東(沿外灘)、南(在延安東路2號)兩面均有門,東面為正門。外觀為折衷主義風格,正立面為巴洛克式,正門有四根愛奧尼克立柱,左右各二,內門又有小愛奧尼克柱,門上有半圓形的券頂,雕以花紋。人口處有巴洛克式裝飾。東、南兩立面均為橫三段、豎三段式,二至五層凹進部分有陽台,半圓形鐵欄,六、七層又有愛奧尼克柱。東南角凹進弧形牆面,使立面多變。外牆的一、二層用花崗石面磚砌就,形成基座。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天井。各層外側為辦公室,開間大,木地板。內側為走廊,窗高2米,顯得明亮。過道均用白瓷磚貼面,馬賽克地坪。1939年大樓又加高一層。
太平洋戰爭爆發,亞細亞公司被日軍接收,公司英籍人員多逃往重慶。抗戰勝利後公司復業,並將華南、華北公司合併,經營業績超過戰前。新中同成立後,其在各地的分支機構紛紛歇業,上海的公司保留50餘人,貿易活動漸少,只經營化肥、農藥等項業務。1966年全部停業。
1950年,亞細亞大樓由華東石油公司接管,1959年,上海市冶金設計院、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上海市絲綢公司遷入辦公。1966年為房地產部門管理。在1996年的外灘房屋置換中,這幢大樓成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亞細亞大樓大門兩邊的立柱上,原有兩塊殼牌公司的抱柱(即弧形)銅牌,當年公司離開大樓時曾一同拆往其圓明園樓的辦事處,現作為歷史文物,藏於上海歷史博物館。
上海亞細亞大樓上海亞細亞大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