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上海中醫藥大學經過50年的辦學歷程,形成了“發煌古義,融匯新知;海納百川,兼收並蓄。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海派中醫藥”特色,確定了“高層次、研究教育型、外向型”的辦學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 地理位置:上海
  • 隸屬:上海中醫藥大學
  • 成立時間:1972年
基本簡介,相關理念,

基本簡介

我校中藥學學科創建於1972年。1985年全國首批獲準中藥學博士學位授予點,1997年建立博士後流動站。1996年成為上海市教委中藥學重點學科,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十個“重中之重”建設學科之一。2001年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生藥學重點學科,2001年底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5年起被列為上海市中藥學本科教育高地。2009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顯示,我校中藥學科位居全國高校排名第一。
依託學科優勢,我校從1998年起開始教學實驗室管理體制的改革,將歸屬於各教研室的實驗室重組與合併,成立了二級學院管理的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2002年,學校為配合創新型中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整合資源,建設開放型實驗教學技術平台,實現學科的教學與科研的互通,又將各二級學院的教學實驗中心加以整合,歷時1年完成了校級實驗教學中心的組建,包括中藥學和中醫學兩個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校級實驗教學中心在新校區正式運行,相當於獨立的二級教學單位建制。實驗教學中心的工作接受主管校長的全面領導,中心重大決策向學校實驗室建設委員會提出徵詢意見,中心主任具體貫徹實施。2006年,中心通過“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評審,成為上海市醫藥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10月,中心以中藥學實驗室為主體,申報並獲批准成為“藥學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

相關理念

根據高等中藥學教育的特點,圍繞高層次、創新型、外向型的總體目標,實驗教學中心從加強基礎、拓寬知識、培養能力、注重個性、提高素質的人才培養體系原則出發,建立了以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基本型、綜合型、創新型實驗分布合理,分層次、多模組實驗課程相互銜接的現代中藥學的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範圍以本科生為主、涵蓋研究生等各層次教育。
在管理模式上,實驗教學中心通過四條途徑,整合拓展實驗教學資源空間。一是實驗教學中心突出服務學科的功能定位,依託二級學院學科、教研室,通過建立實驗教學研究組的形式,聯合中心與學科,統一制定實驗教學的整體方案,保證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之間的相互協調。二是發揮中心的紐帶作用,充分利用學校各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資源,通過建立科研實驗室向教學開放及科研導師聘任制度,建立中藥創新型實驗教學平台。三是通過建立實驗室管理委員會等學術管理組織,統籌全校實驗設備的配置,加強實驗設備建設的規劃和論證,使全校實驗設備資源實現開放、共享。四是利用中心中藥學、中醫學兩個實驗教學平台,使實驗體系實現醫藥學科的交叉融合,充分體現中醫藥理論在中醫教學中的指導意義,形成中醫、中藥學兩大專業實驗體系相互開放的格局。實現了“統建統管、科學合理、規範高效”的實驗教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了一支穩定的、教學理念先進、結構合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互通,專職與兼職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的實驗教學隊伍。
實驗教學中心下設的藥學實驗室有理化基礎及儀器分析實驗室、專業基礎實驗室(包括藥用植物及生藥學實驗室、藥理學實驗室、中藥化學實驗室、中藥藥劑及中藥炮製實驗室、中藥標本陳列室及中藥百草園)、專業綜合實驗室、創新研究實驗室(包括中藥生物工程研究室、中藥標準化研究中心、穆拉德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中藥安全性評價中心、製藥工程實驗室等)。中心面向全校本專科生、研究生開設不同層次的實驗課程,同時也為本科生、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實驗設計提供實驗技術平台。
實驗教學中心擁有設備總資產值3419萬元,實驗室面積達15200平方米,承擔實驗課38門,開設各類藥學實驗315項,覆蓋中醫學(醫藥結合方向)、中藥學、藥學(中英合作)、中藥製藥等4個專業,年學生人數900餘人,2006-2007學年完成實驗人時數163936,其中有綜合性實驗課程比例達82%。此外,部分藥學類課程尚對中醫專業開設。中心教學人員共獲國家及市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建設各級精品課程4門;編寫國家級教材15部,其中主編3部,副主編7部。科學研究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部市級科技進步獎5項;申請50項,已獲授權10項。
上海中醫藥大學實驗教學中心發揮校級實驗中心的平台作用,建立了將中醫藥研究前沿和成果引入實驗教學的基本途徑,拓展了中醫藥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這些嘗試在上海乃至全國高校中都是領先和創新的,並已發揮了良好的示範輻射作用,為中醫藥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