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擁軍(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

王擁軍(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

王擁軍,男,漢族,1965年9月出生,籍貫安徽宿州,全日制大學,醫學學士,在職研究生,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研究員,教授,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中醫脊柱病研究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擁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5年9月
  • 畢業院校:上海中醫藥大學
  • 籍貫:安徽宿州
人物履歷,任免信息,醫療特長,社會職務,教學經驗,學術內容,主要領域,科研成果,醫學貢獻,獲得榮譽,主要論文,

人物履歷

1988年畢業於安徽中醫學院中醫系,獲學士學位。
1997年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骨傷科,獲碩士學位,2001年獲博士學位。
在第二軍醫大學臨床醫學骨科學專業博士後流動站工作,曾任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骨傷科研究所所長助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脊柱病研究室主任,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所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脊柱病研究所與國際華人骨研學會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中醫脊柱病研究所所長。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擬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

醫療特長

中醫藥防治脊柱、骨與關節退變性疾病。

社會職務

現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委員、國家863項目評審專家,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評審委員、《中西醫結合學報》《中國骨傷》、《脊柱外科雜誌》、《頸腰痛雜誌》、《中西醫結合學報》、《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中國矯形外科雜誌》編委。並擔任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骨傷科實驗研究學科委員會主席,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整脊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副主席兼副秘書長,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教學經驗

結合科研、臨床與教學實踐,提出全新的中醫複合型人才“六結合”培養模式,即:“中醫與西醫結合,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醫古文與外語結合,醫藥學與生物學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業務技術與組織管理結合”,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學術內容

首次建立了“動、靜力失衡性大鼠頸椎間盤退變模型”和軟骨細胞退變模型,提出並證實“動力失衡為先,靜力失衡為主”的脊柱力學失衡學說。2篇論文發表在國際脊柱病研究方面最高級別雜誌Spine,為深入探討椎間盤退變機理奠定了加堅實的基礎。套用轉基因與基因敲除模式小鼠、RNAi等方法,在國際上首先發現Runx1、Runx3及亞型在間充質幹細胞分化為軟骨細胞過程中具有持續的、直接的作用,拓展了國際骨代謝研究的領域。根據中醫“氣血理論”和“臟腑理論”,確立“益氣化瘀,標本兼顧”治療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的法則,總結出10個具體治療方劑,協助開發了治療頸椎病的中藥新藥“複方芪麝片”和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中藥新藥“複方芪靈片”。
建立了中醫脊柱病與骨代謝疾病實驗室,引進國際先進的實驗室管理經驗。將系統生物學、Micro-CT、RNAi、脊柱三維步態分析系統等運用到中醫藥的研究中,率先建立了基因敲除小鼠、斑馬魚等模式動物學研究平台,建立了基於表達特異性報導基因克隆細胞株的體外藥物篩選平台和基於基因敲除和轉基因動物的體內藥物篩選平台。

主要領域

長期致力於中醫藥防治“慢性筋骨病”(脊柱與椎間盤、骨與關節退變性與衰老性疾病)的研究。

科研成果

建立了28種病理與病證結合模型以及規範化研究方法,形成了“慢性筋骨病模式生物學”研究體系。發現並證實了“筋傷為先,骨損為主”導致筋骨失衡的機制,創立了恢復筋骨平衡的法則。提出了“抑制炎症因子”和“增加神經細胞營養”治療頸腰椎疾病的方案,建立了非手術與手術序貫聯合綜合性防治體系。發現了β-Catenin、Smad3和Runx1是調控BMSCs增殖與分化的新基因,證明了骨贅來源於軟骨細胞,並闡明了益氣化瘀補腎法調控Wnt/β-catenin、TGFβ/Smads等信號轉導機制。證明了氣虛血瘀(微循環障礙、炎症因子釋放)是慢性筋骨病的病理基礎,腎精虧虛(細胞外基質降解及細胞凋亡)加重筋骨衰老,並建立了益氣化瘀補腎法系統性防治方案。證明了成體幹細胞、微環境以及NEIC系統調控筋骨“生長壯老”全過程,發展了腎主骨、腎藏精理論,為延緩筋骨衰老研究奠定了基礎。

醫學貢獻

近3年承擔國家級課題7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市級人才基金與重點項目13項)。

獲得榮譽

王擁軍教授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十大職工科技創新英才、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啟明星”和“啟明星”跟蹤計畫、上海市“白玉蘭”科技人才基金、上海市“銀蛇獎”三等獎、顏德馨中醫藥人才獎二等獎和香港大學“孫逸仙”基金獲得者。

主要論文

發表論文329篇,其中在Spine, JBMR, Arthritis & Rheumatism,Journal of Neurotrauma等發表SCI收錄論文43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1)以及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第1)等部市級獎項18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