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寶教寺

上海七寶教寺

七寶塔始建於2002年。塔高47米,共7層;法界圓融。每層塔廊壁上都是觀音像;七寶塔,全名叫做七寶琉璃玲瓏塔。塔內每一層供奉一尊菩薩,每層都有上千個相應的微型神位,以供善信們託名供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海七寶教寺
  • 時間:2002年
  • 塔高:47米
  • 全稱:七寶琉璃玲瓏塔
上海七寶教寺,位於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新鎮路1205號。七寶教寺最初位於松江陸寶山,俗稱陸寶庵、陸寶院。據傳五代十國時此庵遷往淞江,吳越王錢鏐賜以金寶蓮花經,並雲“此亦一寶也”。庵遂改名七寶寺。因江水齧岸,宋初時再遷,現移至七寶之處。
七寶教寺起建,根據閔行圖書館記載,大約在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年間(936-946年),最早的文字記錄始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所撰《重修七寶寺大雄寶殿碑記》。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有里人徐三重籌資重建,山門正對北大街。後寺僧承業又募修了大殿和東、西、中3座香花橋。就此,教寺占地達到40餘畝,另有寺河約6畝,各種建築千餘間。寺內有荷花池、竹林、梅園及五代檜、羅漢松等名貴樹木。在這裡,“往來息節必趨,歲時期報必赴,公私會議必集,朔望鐘鼓必聞”。嘉靖年間進士王會撰寫的《重修七寶教寺記》里,描述了當時寺內寶殿、僧人精舍、畫轎石徑、花堤煙柳的壯觀景象。此時,應該是七寶教寺最繁盛的時期,也使七寶鎮區得以迅猛發展,成為地方重鎮。
此後,七寶寺屢遭兵禍,逐漸衰落。尤其是1860至1862年間,七寶地區發生多次太平軍與清兵及洋槍隊的惡戰,眾多勝跡被毀。至抗日戰爭結束時,被譽為[郡東第一剎]的七寶教寺,損毀得只剩一座山門和蓮涌堂及庭中的梓樹。1946年起,這裡被改建為私立南洋模範中學七寶分校,解放後改為七寶中學,目前為七寶二中。
現在,幸逢人民政府英明領導,國運昌隆,七寶教寺得以重建。建築群由南向北,依次建山門,鐘鼓樓,天王廟,大殿,講經堂,法堂,藏經樓,僧寮,客房等,並配以七層寶塔,莊嚴雄偉。整個塔寺處於精美秀麗的百花園中。在這莊嚴清淨的佛國中,宏揚佛法,淨化心靈,祝福社會,國富民安。信步園中,心曠神怡,靜坐石墩,雜念俱消。七寶教寺是講經說法,念佛參禪的最勝道場之一。
重建的七寶教寺西、南臨橫瀝涇和蒲匯塘,東靠新鎮路,與老街僅百米之遙。
山門處石壘的石砌“漢唐遺韻”,鑲嵌一塊“漢唐遺韻”題記
七寶教寺前身為東吳大將軍陸遜及後裔陸機、陸雲之香火祠,後因子孫皈依佛門,將陸氏家祠拓為佛廟。初在陸寶山,俗稱陸寶庵。吳越時得金字藏經,改為今名,宋初徙於鎮北。
七寶教寺建築風格上承漢唐,布局、造型、色調與漢唐宮闕、寺廟等大型築體基本雷同,漢風唐韻一脈相承。教寺體貌宏大,歷千年而不衰,有“郡東第一剎”之稱,惜毀於晚清兵殤,良可痛哉。
此次易址重修,直追教寺初始狀貌,再現漢唐建築姿韻。歷史學家沈渭濱教授有感於教寺建築風格到位特書“漢唐遺韻”勒石於此,以期克惑釋疑而知七寶佛教文化之濫觴。
今天的七寶教寺移址重建於2002年。為香港著名設計師俞宗翹先生設計,其特點是柔合漢唐以來早期古寺建築為基礎,充分使用現代工藝和材料,秉承古風之遺建成的新世紀佛寺。
七寶塔
七寶塔始建於2002年。塔高47米,共7層;法界圓融。每層塔廊壁上都是觀音像;七寶塔,全名叫做七寶琉璃玲瓏塔。塔內每一層供奉一尊菩薩,每層都有上千個相應的微型神位,以供善信們託名供奉。
底層為四大天王中的北天王多聞天王毗沙門,護財守富;
毗沙門天王
又雲多聞天,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天神和施福、護財之神王。此天恆護如來道場而聞法、故名多聞天。此天王有大福德,統領夜叉羅剎,保護四天下的人民及財富。其像著甲冑、左手持兵器,表福德之義,右手托寶塔、表示財寶之義。
寶塔第二層供奉的是南海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
又稱觀世音,觀自在。是過去世的正法明如來,為救度眾生之故,現在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大菩薩。表現一切佛的大悲心,是救世之最切者。觀音菩薩聞眾生之音,尋聲救苦,憐憫救護普教解脫一切眾生。禮拜稱念誦持觀世音菩薩聖號,免離一切怖畏,刀杖毒害,及與疾病,令得無患。觀音菩薩普門示現,在我們的娑婆世界感應事跡甚多,與眾生有求皆應。其像有千手千眼之表現,千手表示護持眾生,千眼觀照世間,亦有楊枝淨瓶之像都是大悲的表現。
第三層供奉的是消災延壽藥師佛;
消災延壽藥師佛
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此佛師院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疾病,死衰相現,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數遍,燃燈,造幡,其人得以延生續命。
第四層為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本尊教主。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依《佛說阿彌陀經》記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現在說法,其國土眾生無苦樂,但受諸樂,均為蓮花化生,享受無上之圓滿,超過十方一切國土。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臨命終時,佛與聖眾顯現在其前,接引眾生,往生極樂國土。其像掌中有一蓮台,就是接引眾生的意思。
第五層為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
又稱低藏王。釋迦如來為報母恩,在忉利天為母說法,並將未來世一切眾生付囑於地藏菩薩。在釋迦涅,彌勒未降之間教化救脫六道一切眾生。地藏菩薩的大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正菩提。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表示一切公德寶藏皆依之而生之義。依《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地藏菩薩無量劫來救度母親,是佛教中慈孝報恩的代表。其像右手持錫杖,表愛護眾生和戒修精嚴,左手持如意寶珠,表滿眾生願。
第六層為文珠師利菩薩;
文珠菩薩
文珠師利之略,又稱曼殊室利。曰:妙德、妙首、普首、敬首等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義。師利或室利是頭之義,德之義,吉祥之義。他是釋迦如來之左。常司智慧。又普賢在右司理。為理智通融的意思。此菩薩頂結五髻,以表大日如來之五智,手持劍,以表智慧之利劍。駕獅子以表智慧之威猛,能降服一切邪魔外道。
第七層為文曲星君;
文曲星君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又稱文曲星。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文曲星君是掌管客居文教之天神。也是慈祥孝親的楷模。文曲星君 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間之鄉舉里選,大比制科,服色祿秩,封贈奏予,乃至二府進退等等,都歸文昌帝君管理,他因文章司命,貴賤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
天王殿
天王殿是進入聖殿的第一關,入口處供奉了觀世音,出口處供奉了韋陀。有萬夫不擋之勇的四大天王(也稱為四大金剛)陳列大殿的兩側護法。 四大天王也被稱為“風調雨順”。中國佛教徒認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劍意寓鋒利,司風;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琵琶之弦要調,司調;北方多聞天王執傘,傘則因雨,司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蛇無鱗,司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佛教寺廟的主殿,是如來佛祖承奉香火之地。兩側分別供奉十八羅漢。
大雄寶殿兩側的廂房裡,供奉了飛來佛等。另外提供了善信們作道場的房間。
元辰長廊六十本命太歲像
在七寶教寺,元辰長廊供奉六十本命太歲。中國古代傳統的記時方法,是天干地支法。用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環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止,共得六十對,用此計年,六十年為一同,稱“六十甲子”。道教吸收民間流行的記年方法,並提出“本命”的說法,稱凡本人的出生年六十甲子乾支之年,叫本命元辰,本命年。如某人出生於甲子年,那么甲子即是其本命元辰,甲子年即是其本命年。本人的出生日在六十甲子的乾支,叫本命日。如某人出生於甲子年丙子日,那他的本命年是甲子年,本命日即是丙子日。六十甲子即六十星宿,六十甲子就成了六十尊元辰星宿神。
曰:為度眾生願,特設有二十四諸天以及六十甲子供善男信女參拜禮敬。禮敬諸天(俗稱星宿),是眾生對諸天以及各自所屬的星君人格和品質的讚嘆敬仰,對健康平安、美滿生活的嚮往和祈求,也是隊自己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的虔誠懺悔,以恭敬心,虔誠心,感恩心,懺悔心,來參加供佛齋天法會,可使眾生在今後的生活中遠離煩惱愚痴病障,得清淨安樂祥和。如有欲參加者,在寺院堂客登記,你只需寫一張牌位,然後請一張吉祥文牒,把自己的姓名,生辰,家庭性質以及來年的心愿填寫上面,然後放到對應的星宿前即可,寺院將舉行法會為諸位有緣信士祈福祝願,(註:寺院在壬辰年農曆的正月初八至初九舉行隆重莊嚴的齋佛供天[群星宿]大法會)並在本年農曆十月初或中旬舉行的水陸大法會中進行還願,然後集中焚化。
四面觀音像
七寶教寺四面觀音聖像,採用鎳白銅鑄造,整體高度約5米; 觀音聖像四面金衣袈裟,即東、西、南、北四方。東面聖像手把水瓶,象徵福音;西面聖像手持佛珠,象徵慈悲;南面聖像手握蓮花,象徵和平;北面聖像手托經篋,象徵智慧,整體金衣觀音聖像顯得莊重而慈悲。
慧心園記
七寶教寺,本有未名寺園。歷經兵燹,寺園皆毀。二00二年重建教寺。翌年,拓築寺園,定名為“慧心園”。佛義以“破惑證真”為慧。“慧心”者,“真心體明,自心無諳”,悟道之謂也。
園依教寺而分東西兩翼。東園地平,以牡丹、花卉為主體。築花圃五壇,成玉佩形,植牡丹六百株,中栽牡丹王,花齡五十八歲,皆取自齊魯精品。壇外芍藥圍護,綠草如茵。蓮池聚寶、泖峰繡邑、漢唐遺韻諸景,散列其間。臨園獨步,見牡丹之祥瑞,聞芍藥之幽香;登儀寶台,知七寶之傳說,觀寶物之狀貌。身心認知,俱可受益。
西園皆坡地,以喬木、景觀分層次。楊、桐、楓、桂,各展風姿,暮去春樹,曲徑通幽。濱水平台,鐫“郡東第一剎”臥碑。拾級而上,奇石巉岩,峰迴路轉。入其園也,去紛雜而怡性情,物我無間而寧靜致遠。
兩翼設景二十二處,小中見大,虛實相間。園制高點建十米經幢,與教寺、寶塔遙應。幢基蓮欄環繞,四野綠樹掩映。氤氳浮動,心曠神怡。自“兩面來潮,左右適源”石嶂,折至“殘棋一局”,進“半日亭”小憩,俯瞰蒲匯橫瀝二水之潮,參人生哲理之禪,當可心智開張,破惑慧心也。
七寶教寺,千年重光,寺園合壁,功德無量。值園工告竣,略敘造園布景定名之旨,爰充園記。經幢台;經幢台雕刻精細,頗具觀賞價值。 底座雕刻的是十二生肖圖案。
牡丹亭
牡丹亭楹聯:“看今朝牡丹亭邊正領略無盡國色天香,想當年玉茗堂中曾演繹多少悲歡離合”。亭中供欣賞的正是牡丹亭的一景——神奇梵音亭。
牡丹王記
牡丹乃祥瑞之花,佛界備為推崇,今七寶教寺重建,專辟牡丹園,栽牡丹六百株,皆曹州正品。中牡丹王,名“盛丹樓”,覓自齊魯花卉世家許書林私園,花齡五十八歲。花綻起樓,渾為繡球,色粉,純而不嬌,有戰雨之魄,乃鎮國之寶也。園呈玉佩形,花壇高一尺半,選閩產火山石裝飾,以適花喜乾之性,顯其高雅。
七寶教寺千年重光,又得國色天香,必為佛陀所喜而應化萬方。善哉。特撰文勒石於斯。
神奇梵音亭
趙孟頫的《七寶寺》一詩,是現存最早的詩,詩曰:“探奇來寶地,名剎冠叢林。院設機雲代,經描吳越金。霜鐘清驚鶴,池竹綠浮琴。投綬堪元論,桃源莫浪尋。”詩中描繪了七寶教寺七八百年前的輝煌盛況,梵音繚繞、鐘聲清脆愉悅,淨化人們心靈的氣氛十分濃切。現金亭內還有大鐘,上書“氽來鐘”。
聚寶蓮池
“北宋遺存”古鎮七寶,世代相傳鎮上有七件寶——飛來佛、氽來鐘、金字蓮花經、神樹、金雞、玉斧、玉筷。其中飛來佛、氽來鐘、金字蓮花經、神樹四件寶有實物。
寶池邊為:金雞、玉斧、金字蓮花經、神樹、玉筷,池中是:氽來鐘。
說法台;碩大的石塊上刻有:“法由心得”、“大慈大悲”等石刻文字。
七寶教寺的香火券——5元
相關傳說
傳說七寶教寺曾有位著名僧人有敬公,常年在寺內誦經,座榻皆被其坐穿。還經常為寺僧們講經,人皆呼其為敬講主。他善作詩詞,有《青松集》行世。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朝廷召集天下高僧,敬公亦應召赴京城。當時,松江城內已告老還鄉的監察御史袁凱特贈詩一首《送七寶寺僧敬公往金陵》,成為名篇。現存教寺銅鐘上殘留的銘文中,尚有“明七寶教寺僧……敬公講主”等字可辨,讓後人似見其當年的身影。 在1995年時,在此修建了七寶公園,園內陳列七寶(和目前七寶寺院內聚寶蓮池裡的七寶有所不同),當時人們可以隨意出入休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