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毛線

上毛線

上毛線隸屬於上毛電氣鐵道,線路連線了群馬縣前橋市城東町三丁目中央前橋站和同縣內桐生市宮前町二丁目西桐生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毛線
  • 外文名:上毛線
    Jōmō Line
  • 開通日期:1928年11月10日
  • 線路長度:25.4 km
  • 設計速度:75 km/h
  • 起止站點:中央前橋站、西桐生站
線路信息,基本信息,線路概述,車站狀態,歷史沿革,戰線發展,年表,線路站點,使用車輛,運營情況,

線路信息

基本信息

所屬公司:上毛電氣鐵道株式會社
上毛線
線路圖
運營公司:上毛電氣鐵道株式會社
里程:25.4km
軌距:1067mm
車站數:23
線路狀態:全線單線直流1500V架空電車線法供電

線路概述

線路為沿赤城山南麓東西行走的直線,赤城山系盡收眼底,在桐生市內跨過渡良瀨川。沿線大多是小規模城鎮和耕地,乘坐主力主要是早晚上放學的高中生。

車站狀態

近年來,上毛線通過利用發放的補助金實施了各站整修工程,中央前橋站、赤城站和粕川站進行了改建。2006年在渡良瀨溪谷鐵道渡良瀨溪谷線的運動公園站附近新設了桐生球場前站。因為上毛線的車站從開業之初就是沒有跨線橋的平站台,所以站台加固工程使得無障礙化改造順利進行。另外,大胡和赤城的變電站設施也為了引進空調車而進行了改良和增強。
上毛線
中央前橋站站台
西桐生站繼續保持開業初期的樣式,站舍採用蒙薩式屋頂,而站舍已經被錄入日本物質文化遺產和群馬縣近代化遺產,被評為“關東100車站”。車站站台也是物質文化遺產。
大胡站站舍、車庫、變電所、避雷針和受電鐵塔均被錄入物質文化遺產。
中央前橋站在20世紀70年代建造成為上電廣場大廈,但由於租戶相繼撤退,荒蕪不斷,最終以建築物老化為由解體,在2000年改建成了玻璃制車站書店,所以完全沒有以前的面貌,但是由於只對站台部分進行了改造,所以還保留了改建前的濃厚氛圍。新車站內設有小賣部、自動販賣機、候車室,還販賣商品。
上毛線
西桐生站
上毛線內除了一面一線的丸山下站之外,均在北側站台設定了候車室,阻擋冬季從赤城山吹來的寒風。

歷史沿革

戰線發展

群馬縣首府所在地前橋市和縣東部主要城市桐生市從明治時代開始就作為生絲、織物產地發展起來,明治時代中期為了覆蓋織物產業要地伊勢崎地區,兩毛鐵道修建的兩毛線在前橋地區~桐生市間繞行南部平原修建,雖然位於北部的赤城山南麓農村地區是支撐蠶絲產業的養蠶地帶,但是交通不便。為了促進主要城市交通近代化,從大正時代中期開始就制定了電氣鐵路建設計畫。
先行建設的是“東毛電氣鐵道”。1919年來自勢多郡粕川村(今:前橋市粕川町)的資本家,還是早稻田大學學生的田島醜太郎,為了促進家鄉開發,提議在連線前橋~桐生之間的既有縣道附近建設輕便鐵路,並與同樣是群馬縣出身的早稻田大學老鄉們開始了研究。田島醜太郎計畫修建一條連線足尾線大間間站(今:渡良瀨溪谷線大間間站)和上越南線群馬總社站(今:上越線群馬總社站)的鐵路線,通過在前橋市設定據點的上毛報社的人脈,得到了時任前橋市市長等沿線勢力者的支持,並以通過電車連線前橋市和桐生市為目標,集齊了“東毛電氣鐵道”的主要發起人。
緊隨其後的是1920年開始建立的“上毛電氣鐵道”計畫。當地電力公司——群馬電力的專務小倉鎮之助和土木科長上倉俊計畫利用自己公司的電力資源,將絲織業繁盛地區與群馬縣南部、埼玉縣北部通過總長超過100km的鐵路線連線起來,比東毛電氣鐵道規模還要大,本項目也是在時任群馬縣知事等人的協助下召集了發起人。
東毛電氣鐵道最初向東京電燈諮詢電力供應,但是由於東京電燈與群馬電力母公司東邦電力存在激烈競爭關係,預計桐生市~前橋市之間會有兩者競爭,所以保留了回答權利,而東毛電氣鐵道也未在1923年1月舉行預定的發起人會議。而上毛電氣鐵道也不希望同擁有相同目標的東毛電氣鐵道進行競爭,所以雙方於1923年2月5日進行協商,2月25日“上毛電氣鐵道聯合發起人團”成立,“上毛電氣鐵道”這一名稱也成為了會社名。
1924年6月7日,第一期建設區間的前橋~桐生之間以及大胡~伊勢崎~本庄之間的建設許可得到批覆。但是大胡~伊勢崎~本庄區間的建設進入了不景氣期,未能實現。
前橋~桐生間與國鐵沒有連線,終點站設定在兩市繁華街附近的空地上。電力公司和沿線資金籌措快速,線路於1928年2月開工並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建設,作為控制性工程的渡良瀨川橋樑於1928年10月竣工,11月全線通車,並且線路從一開始就使用1500V直流電。
開業當初,單程45錢的票價與並行的國鐵兩毛線勢均力敵,但由於里程短和電車運行快,耗時時間稍短,運行頻率為2倍以上,所以從兩毛線奪取了前橋~桐生間的乘客。雖然沒有電氣機車,但是線路通過電車牽引貨車和向電車裝載貨物來進行貨物運輸。線路最初是孤立路線,1932年東武鐵道將桐生線延長到了新大間站(今:赤城站),使得上毛線得以與線路網連線。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上毛線一直被作為地區主要交通工具使用,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由於農村地區汽車發展迅速,除了學生以外的人的使用量減少,利用人數在1965年達到頂峰,隨後逐漸減少。1968年兩毛線全線電氣化,前橋~桐生間的優位性下降。之後上毛線持續慢性赤字,雖然沿線自治體進行了支援,但是由於少子化和高齡化等原因,形勢依然嚴峻。

年表

1928年11月10日,中央前橋站~西桐生站開業。
1947年9月15日,颱風凱瑟琳造成全線不通。11月2日再開。
上毛線
藍色為颱風凱瑟琳造成的水災區域
1953年1月5日,東武鐵道直通列車“赤城夜行”開始運行。
1960年4月1日,“赤城夜行”廢止。
1963年2月23日,急行列車廢止。
1999年6月1日,開始單人運行。
2006年10月1日,新設桐生球場前站。

線路站點

車站列表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累計營業距離/km
換乘
所在地
中央前橋
Chūō-Maebashi
0.0
城東
Jōtō
0.8
*
三俁
Mitsumata
1.6
片貝
Katakai
2.2
上泉
Kamiizumi
3.2
赤坂
Akasaka
4.3
心臟血管中心
Shinzō-kekkan Center
5.6
江木
Egi
6.2
大胡
Ōgo
8.3
樋越
Higoshi
9.9
北原
Kitahara
10.9
新屋
Araya
12.0
粕川
Kasukawa
13.3
Zen
14.3
新里
Niisato
15.8
桐生市
新川
Nikkawa
17.7
東新川
Higashi-Nikkawa
18.7
赤城
Akagi
19.6
東武鐵道:桐生線
渡良瀨溪谷鐵道:渡良瀨溪谷線
桐生球場前
Kiryū-kyūjō-mae
21.8
渡良瀨溪谷鐵道:渡良瀨溪谷線
天王宿
Tennōjuku
22.8
*
富士山下
Fujiyama-shita
23.7
丸山下
Maruyama-shita
24.3
西桐生
Nishi-Kiryū
25.4
東日本旅客鐵道:兩毛線
渡良瀨溪谷鐵道:渡良瀨溪谷線

使用車輛

700型——原京王電鐵3000系
上毛線
700型
デハ100型
上毛線
デハ100型
ホキ1型貨車
上毛線
ホキ1型貨車

運營情況

平日和周六休息日的時刻表都一樣。以中央前橋站~西桐生站之間的全線運行為基礎,1小時內早上高峰時有3~4班,白天到晚上有2班(30分鐘間隔)運行。有首班車、末班車等以大胡站為起點、終點站的區間列車。所有列車都是普通列車。與前橋市和桐生市兩個城市相比,日中1小時1班運行的JR東日本兩毛線的列車班次更多,但是運費相對較高。
列車全部由兩節車廂組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