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段塬是陝西省的地名,1644年設立,1956年廢止,以位置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段塬
- 羅馬字母拼寫:Shàngduànyuán
- 設立年份:1644年
- 廢止年份:1956年
上段塬是陝西省的地名,1644年設立,1956年廢止,以位置而得名。
上段塬是陝西省的地名,1644年設立,1956年廢止,以位置而得名。歷史沿革清朝順治(1644年)建村,為和蟬塬,中段塬兩村區別得名上段塬,於1956年廢棄。地名含義地處段塬上部並和段塬,中段塬區分,故名。1...
上段塬 上段塬是陝西省的地名,1644年設立,1956年廢止,以位置而得名。歷史沿革 清朝順治(1644年)建村,為和蟬塬,中段塬兩村區別得名上段塬,於1956年廢棄。地名含義 地處段塬上部並和段塬,中段塬區分,故名 。
硯瓦溝,位於縣城東6公里處,南北走向,北起岐山南麓,南至龐儀村,縱貫故郡鄉西部,全長8公里,上段名底寺溝,下段名硯瓦溝。有泉數眼匯流成溪,1960年後於底寺溝、千集村各築水庫1座。龍尾溝,在縣城東10公里處,南北走向,北起太白峽,南至河,全長15公里,主溝道深30至40米,寬約100米,溝底比降...
此地形形成的一塬,此塬古稱上洛塬。城就建在U字形塬上,所以上洛城是一條形狀的城。正門朝西,三面鄰水,河水滿時似城飄在水面。當地人稱其為“水城”。其水由於治所、城;以及此地是“上洛塬”所在,所以此段的河水俗稱洛水。但是著名的商於古道旱路卻在城的北邊。(此商於古道仍存。)城在江河的南岸、...
由於子午嶺的橋山綿延橫亘,三水河流域內整體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分東北部土石山區和西南部高原溝壑區,呈現出山塬各半的地貌特徵,農業生產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原溝壑區。三水河流經我縣7個鄉鎮23個行政村,在狹窄的河谷中流過,僅轉角段及縣城所處的紙房—陳家河段川道較為開闊,淤積形成大小不等的窄長的...
大塬遺址,距今約六千年,新石器時代,屬仰韶文化。範圍在田家莊鄉大塬村東北。遺址稍偏東南、西北向,東北臨河,西、南與小塬村接壤,東西400米,南北300米,面積12萬平方米。位於橫水河西南岸台地上,地勢稍平,南高北低。這座遺址屬於仰韶文化半坡類型,但又具有其自身特點。玉祥遺址,距今約五千年至三千年之間...
嵴椎動物可能的塬始心臟。而這一結構和嵴椎動物胚胎髮育中心臟的形態相似。注釋:1-腹主動脈(Aortaventralis)2-動脈圓錐(conusarteriosus)3-心室4-心房5-靜脈竇(sinusvenosus)6-半月瓣7-房室瓣8-竇房瓣 塬始心臟的結構,可以從胚胎期心臟的結構從了解。這是一根管道上有四個腔隙,並會相繼收縮。含氧量低的...
城北河,古名洛水,後稱寧江,上段又叫寨子河,在寧縣城北,源自古城、襄樂兩川。古城川流經合水縣地,子魁星樓入寧縣境,貫縣域中部20公里,於縣城西郊匯入馬蓮河。爛泥溝,在縣城西南15公里一帶,為焦村,和盛地區分界,源自長官村東,至渭一口入馬蓮河,長約20公里。70年代中期,焦村地區的農民民眾徹底治理其...
(有資料認為上段稱夏河,在夏河縣王格爾塘鎮完尕灘匯合咯河後才稱大夏河。)。一般認為南源桑曲卻卡為正源(夏河縣誌)。大致東南-東北向流經夏河縣桑科鄉、拉卜楞鎮、達麥鄉,在王格爾塘鎮匯咯河轉折北流,再經麻當鄉、曲奧鄉,後於土門關處出境,橫穿夏河縣城。過境長度為85.3公里,集水面積為1692平方...
劉家河鄉位於延長縣城東北15公里處,延河左岸一級支流煙霧溝流域上段。全鄉南北長15.85公里,東西寬12.7公里。全鄉轄15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4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037人,總面積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031畝,人均5.52畝。2000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910萬元,糧食總產251.4萬公斤,人均產糧420公斤,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