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越窯青瓷,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越窯青瓷產區地處浙東杭州灣南岸,寧、紹地區之上。慈谿市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為越窯青瓷主要產區。因古代地屬越州,故名越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林湖越窯青瓷
- 產地名稱:慈谿市栲栳山麓上林湖
上林湖越窯青瓷,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越窯青瓷產區地處浙東杭州灣南岸,寧、紹地區之上。慈谿市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為越窯青瓷主要產區。因古代地屬越州,故名越窯。
上林湖越窯青瓷,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越窯青瓷產區地處浙東杭州灣南岸,寧、紹地區之上。慈谿市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為越窯青瓷主要產區。因古代地屬越州,故名越窯。浙東山地,瓷土隨處可見,距地表又不深,易於開採,這就為越窯青瓷...
越窯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其主要產地是唐代明州慈谿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上林湖一帶,因五代時劃歸越州而得名“越窯”。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里燒製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越窯持續燒制了...
位於越州(今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上林湖)境內,故名。所燒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發現窯址已達二三十處,以鱉唇山東晉時期遺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時期的窯址尤多。唐代越窯青瓷已很精美,博得當時詩人的讚美,如,顏況“越...
貢窯、官窯的設立,使上林湖越窯青瓷地位空前提高,制瓷技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尤其是精妙絕倫的“秘色瓷”的誕生,更是使越窯青瓷與金銀、寶器、絲綢、珍品並列,躋身於皇室宮廷生活,並與邢窯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明治時期...
越窯青瓷甌樂,又名上林青瓷甌樂,簡稱“甌樂”,俗稱碗樂。它是用陶瓷土製成的樂器和器皿進行音樂演奏,並以“越甌”為主奏樂器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歷史文獻稱之為擊甌。歷史沿革 中國歷來就有以陶瓷樂器和器皿演奏音樂的傳統,...
越窯青瓷文化節,是浙江省慈谿市舉辦的文化節,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慈谿市人民政府主辦。首屆中國(慈谿)上林湖越窯青瓷文化節於2011年10月舉辦。截至2023年,越窯青瓷文化節已舉辦七屆。舉辦歷史 2011年10月,首屆中國(慈谿)上林湖...
上林湖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慈谿橋頭鎮。是我國越窯青瓷發祥地和著名產地之一。上林湖一帶燒制青瓷的歷史悠久,可溯東漢晚期,經兩晉、隋唐直至北宋,有千餘年之久,從未間斷。地圖 歷史淵源 隨著制瓷技術的提高,窯場的範圍不斷擴大,從漢到...
青瓷墓誌罐是1984年8月出土於上林湖焦家灣的文物 。作為上林湖越窯的特色產品,這件墓誌罐通高29.7厘米,底徑8厘米,1984年8月出土於上林湖焦家灣。罐由蓋、罐身和座三部分粘結而成,罐蓋口沿上卷,弧面,頂置花蕾,有一小孔,...
上林湖越窯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為東漢至宋(1世紀—12世紀)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點之一,朝廷先後在此設立貢窯和置官監窯,大量燒制秘色瓷。上林湖越窯遺址的唐代地層,出土的產品...
唐代越窯的主要燒造地點是浙江上虞縣窯寺前、帳子山、凌湖,餘姚縣上林湖,慈谿縣白洋湖窯等,溫州、紹興等地也大量燒造,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青瓷體系.燒造時間從唐到五代延長至宋代.越窯瓷器當時燒造量很大,除了大量供應全國各地外,還有...
青瓷蛙形尊就是這類器物的典型。器具介紹 這件器物高19.7厘米,口徑16.1厘米,底徑14.1厘米,1984年12月上林湖出土。尊是一種盛酒器具。此尊口大而直,鼓腹,平底,口沿施褐色點彩,下部有兩個對稱方形系。口沿下和腹中部各有...
上林湖越窯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窯址調查。1963年,上林湖青瓷窯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慈谿文物部門組織文物普查小組,對上林湖青瓷窯址進行調查,發現東漢三國、南朝至北宋時期...
秘色瓷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特製瓷器,中國古代越州名窯(今浙江一帶)中心窯場位於浙江上林湖後司岙。"秘色"一詞最早出自晚唐詩人陸龜蒙詩篇《秘色越器》。詞語釋義 越窯秘色瓷,又稱秘瓷、秘色越器。“秘色”一詞最早出於...
在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包括龍窯爐、房址、貯泥池、釉料缸等豐富的作坊遺蹟,清理了厚5米的碎瓷堆積,出土了秘色瓷在內的大量晚唐五代時期越窯青瓷精品。2016年12月17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公布了浙江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窯址的...
其中比較集中的則有上虞窯寺前、慈谿上林湖、紹興上灶和鄞縣東錢湖等地。僅上林湖周圍即發現歷代窯址100多處。越窯雖創燒於東漢,但見於史料記載則是在唐代。最早提到越窯則是陸羽(773~804)的《茶經》,並將越窯青釉瓷列為最上品。
小仙壇、上林湖等地有20餘處越窯遺址,可見那裡是一個規模龐大的越窯燒制中心區域。越窯青瓷羊在東漢、三國、兩晉燒造,墓葬里不時出土的實物,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權貴們對此物之偏愛。這尊東晉越窯青瓷羊是安徽宣城市博物館的一級文物...
青瓷水盂高6.5厘米,口徑3.2厘米,底徑4.1厘米,1979年出土於雁門邱王。基本介紹 這件唐代水盂呈扁圓形,圈足,盂身上部似器蓋。頂部置小盤口狀圓形管,一側開形流,釉色青泛黃。上林湖越窯青瓷的釉色大多數呈青黃或青灰色調,...
1985年,這件蟾滴,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並於1989年入選《國家文物精品展覽》,為越窯青瓷中極其罕見的國寶。越窯肈始於商周,青瓷成熟於東漢,源遠而流長。逮至晚唐、五代及北宋初,以慈谿上林湖為中心的越窯,燒制的青瓷器已達到爐火...
張福康先生在《中國古陶瓷的科學》一書中指出,越窯瓷胎大多數為灰胎,包括有淺灰、中灰、深灰、灰黃等色,少數越瓷為土黃色胎。晚唐、五代時上林湖貢窯燒造的秘色瓷是當時質量最好的青瓷,秘色瓷也為淺灰色胎。越瓷胎色主要與...
《發現越窯——上林湖越窯青瓷展》是展覽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谿博物館、上林湖越窯博物館主辦,廣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館協辦。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9月3日。展覽展出的越窯青瓷為浙江上林湖遺址的出土實物,策展人...
越窯是唐宋時期南方最重要的青瓷窯場,燒造時間從東漢晚期延續至南宋,其空間範圍集中在浙江上虞、餘姚、寧波、慈谿等地。唐五代時期,越窯的中心窯場位於慈谿的上林湖一帶,產品以釉色純淨的青綠色瓷器為主,多採用劃花和刻花的裝飾手法...
唐代越窯窯址的分布以浙江慈谿市上林湖一帶為中心(見上林湖越窯遺址)。東邊的上岙湖、白洋湖及上虞等地也有不少瓷窯。上虞窯的代表瓷窯寺前窯所燒制的青瓷與上林湖的基本相同。唐代越窯瓷器的胎質細膩,釉層均勻,渾厚滋潤,品種增多,...
國力強盛的唐代是我國陶瓷工藝蓬勃發展的時期,瓷器製作達到了成熟的境界。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並以此引 領後世中國瓷器的基本風貌。南青 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窯青瓷。以慈谿市上林湖...
孫邁華,生於1954年,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傳承人,恢復了上林湖越窯青瓷,並於2013年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歷史名窯恢復與發展貢獻獎”。現任慈谿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
青釉海棠式碗是一件傳世瓷器中造型獨具一格的越窯青瓷碗:器形規整,豐滿碩大,碗口如一朵盛開的海棠花;胎質細膩,釉色勻潤,青中閃黃,潤澤如玉。早在唐代,以浙江慈谿上林湖為中心的越窯,燒造了許多專供帝王享用的貢瓷,這件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