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上林湖越窯遺址)

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

上林湖越窯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上林湖越窯遺址位於在今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鳴鶴鎮西栲栳山上林湖一帶,為越窯青瓷主要產區之一。因古代地屬越州,故名越窯

1957年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故宮博物院多次調查,發現慈谿上林湖、古上岙湖、牡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銀錠湖(今彭東)四周古窯址120餘處,上林湖最集中。

越窯開創於東漢,唐、五代時得到蓬勃發展,可分為早、中、晚3個發展時期,到南宋時停燒。以上林湖為中心地的越窯青瓷的發展,使瓷器同絲織品一樣成為明州港輸出的主要商品。上林湖越窯青瓷深受世界各國的鐘愛,成為古代寧波對外貿易、文化交流的橋樑和信使。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上林湖依偎於群山懷抱中,此外還有湖東的杜湖、白洋湖、五磊寺金仙寺等名勝古蹟。

如今上林湖畔,遍地青瓷遺片,成為室外的越窯青瓷博物館。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
  •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類型:瓷窯遺址
  • 保護對象:遺址、越窯青瓷
  • 管理單位: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 批准時間:1988年1月13日
  • 批次: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遺址年代:東漢至宋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編號:222
  • 分類號:42
窯址簡介,早期,中期,晚期,相關歷史,遊覽信息,

窯址簡介

1957年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故宮博物院
次調查,發現慈谿上林湖、古上岙湖、白洋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銀錠湖(今彭東)四周古窯址120餘處。
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
上林湖最集中,沿湖木杓灣、鰲裙山、茭白灣、黃鱔山、燕子坤、荷花心、狗頭頸山、大埠頭、陳子山、吳家溪、周家岙等,窯場密布。
燒制始於東漢,盛於唐、五代,延至
上林湖越窯址東漢至宋代瓷窯址,在今浙江慈谿市上林湖一帶。
古代屬越州,故名越窯。1957年以來,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故宮博物院對窯址進行了多次調查。在慈谿上林湖、上吞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銀錠湖周圍共發現古窯址100餘處。
越窯開創於東漢,唐、五代時得到蓬勃發展,在中國陶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可分為早、中、晚3個發展時期。

早期

從東漢中葉至隋代的500年間,上林湖的制瓷作坊不多,處於就地銷售的小規模生產階段。
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
從窯址的地形和廢品堆積狀況分析,很可能是龍窯。
東漢窯具有圓筒形、喇叭形墊座和三足支釘等;晉代和南朝有缽形、喇叭形墊座和盂形齒口間隔具等。
東漢常見的產品有碗、缽、蹲、罐、壺、錘和番等。瓷胎呈淡灰色,施青或青黃色釉。
晉代以生產碗、盤、缽、罐、壺、雞首壺、硯為主,施青釉,常見的紋飾有弦紋、斜方格紋和褐色點彩。
南朝時以碗、盞托、罐、壺為主,也有缽、硯和雞首壺等。
碗分大中小多種,多數外壁劃蓮瓣紋
胎呈灰白色,施青釉,釉層均勻柔和,胎釉結合緊密。

中期

唐至五代,上林湖瓷窯激增,制瓷工藝顯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裝飾、窯具和燒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進和提高。
唐代晚期,創製和使用了匣缽,坯件裝在匣缽內燒成,不再相互疊壓和受煙火、灰砂的薰染,因而釉面光潔,色澤一致。
瓷器胎質細膩,並且把各種生活用瓷做成花、葉、瓜果的形式,出現了敞口碗、蓮花碗、海棠式碗、荷葉形碗、盤,以及瓜形注子、粉盒、油盒、瓷塑、瓷枕和各式水盂等,器形新穎活潑,輕盈可愛。
釉層均勻,色澤淡稚,達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
紋飾除劃紋、印花外,還在嬰、缽、香爐等大件瓷器上,採用釉下彩繪工藝,繪以褐色的雲紋蓮瓣紋等,使器物更加莊重華麗,同時在一部
分宮廷用瓷和貢瓷中鑲嵌金邊、銀邊和銅邊,即“金扣“、“銀扣”和“金棱”瓷器。由於制瓷工藝技術的進步,上林湖自唐代開始設立“貢窯”,專燒進貢用瓷。
1980年在調查上林湖張家棣窯址時,發現1件碗底殘片,其上劃“官樣”2字,當是官窯的產品。

晚期

宋初,上林湖的瓷業仍處在興旺發達階段。
瓷器製作精細,品種豐富,碗、盤、盞托注子、蓋盒、罐、缽、香熏等等胎骨細薄,式樣優美,並運用刻、劃、鏤、雕和堆塑等各種裝飾方法來美化瓷器,如在粉盆上刻劃相對飛舞的蝴蝶,首尾相隨的鸚鵡或鴛鴦,或者刻飾嬰兒圖;在碗、盤等飲食器皿中,刻劃神龍或游魚等。
到北宋中晚期,品種逐漸減少,裝飾簡樸,製作逐漸粗糙,上林湖瓷業趨向衰落。到南宋時終於停燒。

相關歷史

東漢至代,前一段瓷器簡樸。東漢常見器物罍、罐、壺、洗、缽、碗等,釉呈青灰、青綠或褐色。後一段主產碗、罐、碟、雞首壺水盂等。因裝燒採用疊放,胎骨粗厚,故器皿笨重。
唐代,瓷業繁榮。徐寅《貢余秘色茶盞》詩:"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讚頌貢窯青瓷
以上林湖為中心地的越窯青瓷的發展,使瓷器同絲織品一樣成為明州港輸出的主要商品。在唐代,開闢了從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北達高麗(朝鮮),東至日本。
南經廣州,通向兩條路線,一是向東南,通向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諸國;另一是向西南,沿海岸至越南達泰國、緬甸,經孟加拉灣,到印度、巴基斯坦,以至直抵波斯灣和地中海沿岸伊朗、埃及等。
現代印度、伊朗、埃及、日本等國古港口、古越堡遺址,均發現有上林湖所產青瓷遺物。
1942年考古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中嘆稱:"古名窯如越州秘色,今已不可得見,只空存此一名詞,令後人羨煞耳"。如今上林湖畔,遍地青瓷遺片,成為室外的越窯青瓷博物館。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林湖是中國越窯青瓷發祥地和著名產地之一,位於慈谿滸山街道東南10公里處。
上林湖一帶燒制青瓷的歷史悠久,可溯東漢晚期,經兩晉、隋唐直至北宋,有千餘年之久,從未間斷。
上林湖越窯青瓷深受世界各國的鐘愛,唐宋以來,通過明州(寧波)港,遠銷朝鮮、日本及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在印度、伊朗、埃及和日本等國,都有越窯上林湖生產的青瓷遺物出土,成為古代寧波對外貿易、文化交流的橋樑和信使。
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上林湖越窯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上林湖依偎於群山懷抱中,湖岸曲折多姿,湖面碧波蕩漾,湖的四周山勢峻峭、果木豐盛。湖南的栲栳山,又名仙居山,相傳曾有仙人居住。山中極其幽靜,小徑蜿蜒,溪流淙淙,鳥聲啁啾,宛轉從容。豐水時節,瀑布飛瀉,猶如白練騰舞。
此外還有湖東的杜湖、白洋湖、五磊寺金仙寺等名勝古蹟,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和遐思。尤其是入夏,楊梅沉甸甸地壓枝頭,滿山紅艷艷,誘得遊人垂涎欲滴。
瀲灩的湖光山色與飛禽走獸相映成趣、諧為佳景時,曾使無數遊客融入其中,成為畫中之人。

遊覽信息

上林湖越窯遺址的最佳旅遊季節是在春末夏初,最好是六月底去那裡。此時的山更顯綠郁,水更為清澈,擺船渡河的價格更為便宜,此時只要每位遊客交來回船錢10元。那時可以跟船家討價還價,一般來回船費每位10元,如果你夠精明的話,也可以跟著此時上山摘楊梅的當地人一起討價還價,還更為便宜。這時也正是楊梅收穫的季節,此時去上林湖,
不僅可以享受青山綠水,更可享受美味楊梅。
門票:一人5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