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是北宋毛滂創作的一首詠物詞。上片描繪飛雪的動態美,寄託了詞人飄蕩羈旅之悲情。下片寫雪的靜態美,寄託詞人孤高志趣。該詞托物言志,採用比喻、襯托、動靜結合的手法,表達了詞人對梅花不畏嚴寒的讚美,寄託著詞人不同流俗的志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毛滂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
蝴蝶初翻簾繡,萬玉女、齊回舞袖。落花飛絮蒙蒙,長憶著、灞橋別後。
濃香斗帳自永漏,任滿地、月深雲厚。夜寒不近流蘇,只憐他、後庭梅瘦。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上林春令:詞牌名,雙調五十三字,前後段各四句。
②蝴蝶:喻雪片飛舞。
③回:指飄飛。
④灞橋:用灞橋風雪中有詩思事,唐昭宗宰相鄭綮能詩,人問其新作,他回說自己的詩思在灞橋風雪中(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這裡語含雙關,灞橋又是唐人折柳餞別之處所,此扣離別之意。
⑤濃香:代指梅花。漏:即漏箭,為古代宮中計時器具。意夜深。
⑥月深雲厚:指積雪。
⑦流蘇:簾帳上垂下來的繐子,用彩羽或絲織品製成,起裝飾作用。這裡泛指簾幕。

白話譯文

蝴蝶剛剛翻過繡簾,萬千玉女一齊舒袖起舞。落花片片,飛絮蒙蒙,總是在回憶灞橋分別後的情形。
濃香深夜時飄入室內的斗帳中,任憑幽深的月光和濃厚的雲層覆蓋著整個大地。夜晚寒冷,只好躲在溫暖的流蘇帳中,只是可憐後庭的梅花,被風吹落了許多。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從標題“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可以看出,這是作者恰逢十一月三十日下雪天見到雪景而創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劉熙載云:詠物應“不離不即”(《藝概》),意即詠物而不滯於物,也就是說好的詠物詩詞既要做到曲盡妙處,又要在詠物中言情、寄託。該首詠物詞就有“不離不即”之妙。
上片描繪飛雪的動態美,寄託了詞人飄蕩羈旅之悲情。“蝴蝶初翻簾繡”三句,描寫紛飛的白雪,時而像翻穿繡簾的蝴蝶,時而像萬千天女散花舒袖長舞,時而像落花飄灑,時而像飛絮蒙蒙。這裡採用博喻的方法,將雪比做“蝴蝶”、“玉女”、“落花”、“飛絮”,用這些事物來比擬,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給人以鮮明生動的印象,產生了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比喻,可以比聲音、比形象、比情態、比心情、比事物,但都要抓住兩者之間的可比之處。這首詞的比喻,主要是比形象、比情態。蝴蝶穿簾的形象,是比擬雪花的輕而美,玉女飛舞的形象,比擬雪花潔白而飄逸,落花比擬輕颺而淒清,飛絮比擬雪花飄灑而色白。這些比喻都是新奇的想像,富有獨創性,自然、精當,達到了“喻巧而理至”的效果。正因這些喻體都含著一個“飄”意,就為歇拍的抒情句“長憶著、灞橋別後”作了鋪墊,從而寄寓了羈旅在外,飄泊異鄉的愁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又因上片巧妙用典,如“落花”、李白的“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憶秦娥·簫聲咽》)而加濃了詩的意境。
下片寫雪的靜態美,寄託詞人孤高志趣。姚鉉說:“賦水不當僅言水,而言水之前後左右。”(見賀裳《皺水軒詞筌》)這是說寫詠物詩詞,可正面描寫,也可側面描寫,或以反襯手法出之。下片詞人就用寒梅來襯白雪,既勾畫了雪之潔白,又表現了梅之高格,從而寄託了詞人的孤芳、高潔的志趣。“濃香斗帳自永漏”一句,寫梅花在雪後深夜之時開放,清香從窗外飄入室內的斗帳中。“任滿地、月深雲厚”一句,既寫夜晚的雪景,如厚厚雲絮鋪滿大地,似皎潔月光灑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輝映,好一個銀白世界。它靜無纖塵,多么玲瓏剔透。在這靜穆的天地間,有一枝寒梅怒放,散著濃香,襯托著潔白的雪更加光潔雋美了。歇拍“夜寒不近流蘇,後庭梅瘦”,又是一個抒情句。讚美雪中梅花不畏寒冷,不同流俗,不趨炎勢,只在冰清玉潔中獨弄清影。這白雪寒梅的形象又寄託了詞人孑然獨立的志趣。
該首詠物詞,既用博喻修辭法,將雪作多角度的正面描繪,表現了雪之多姿多彩的動態美;又用襯托法,以清高的梅襯潔白的雪,創造了冰清玉潔的意境,表現了一種玲瓏的靜態美,在動與靜、虛與實的結合中,融進詞人的思想感情,創造了一種秀雅飄逸的風格。

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元曲大家王星琦《雪》:這首詞好處乃在上半闋。蝴蝶翻飛繞簾,是近觀;玉女揮袖翩翩,乃是仰空而望。飛雪似落花飛絮三月天,又使人憶起灞橋綠煙,楊花柳絮,更使人聯想起風雪灞橋,尋梅覓詩。總之,馳騁想像,巧比妙喻,是上半闋的誘人之處。結處之憂梅,則詞盡而意不盡意盡則情不盡。惜春護花之情,悄然而出。以“月深雲厚”來喻雪,亦是奇筆。月何以有深淺?云何以存厚薄?若謂月即是月,雲即是雲,月深即夜深,雲厚即陰重,那又何必寫月寫雲?析其為狀雪則大妙。月是雪之光色,雲是雪之外形,能到此境,非等閒作手所能企及。

作者簡介

毛滂(1064―1124後),字澤民,江山(今浙江縣名)人。哲宗元祐年間為杭州法曹,元符二年(1099)知武康縣。蘇軾曾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薦之。徽宗政和中知秀州。後為曾布所賞識,擢至館閣。曾布南遷,滂亦遭謫。與蔡京同為王氏婿,蔡京當政時,滂上一詞,因而驟得進用,從此為人所輕。詩文豪放恣肆,詞作較婉約,在一定程度上受秦觀影響。有《東堂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