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中都打單獅

上杭中都打單獅

上杭中都打單獅,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民俗,龍巖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8年7月30日,“上杭中都打單獅”被列入龍巖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17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杭中都打單獅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30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

歷史淵源

遠近聞名的上杭縣中都鎮興坊村的舞獅隊,既能舞雙獅、又能舞單獅。當今社會上舞雙獅較為多見,但舞單獅已未在其他地方再見到。這個我國優秀民間藝術之一的稀有品種,已面臨失傳邊沿。所以上杭中都興坊的舞單獅,彌足珍貴。
按當地的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驅邪避鬼、趨吉避凶、護佑全境平安吉祥,所以每年的年初一或元宵前後,村里都會敲鑼打鼓舞獅演武術,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直至今天。

民俗內容

單獅又稱青草獅、“五金魁”,表演十分獨特。舞獅者只一人舞,將獅被從背部經胯部圍至前腰紮緊,手舞獅頭表演,具有頗高的技巧。表演時,通過一系列的獅舞動作,如抓癢、抖毛、舔毛、跳躍、翻身等,惟妙惟肖的展現獅子的各種不同表情。尤其是以一張四方桌,或二、三張四方桌層疊起來,舞獅者從地下舞至桌上,又舞至兩張層疊的桌上,再舞至三張層疊的桌上,時而騰挪跨越,時而自高桌上空翻而下,具有很高的武功技巧,十分逗人喜愛。
單獅周邊由四人分別扮演青猴、紅猴、駝背、大面。大面據說是沙僧,戴大頭佛面具,故俗稱大面,腰系彩帶,手握葵扇,用各種手段逗引獅子;青猴面帶青色猴形面具,調皮好動;紅猴面帶紅色猴形面具,生動靈活,表演中緊跟青猴;沙婆為駝背造型,故俗稱駝背,拐腳,手打紅傘,動作滑稽。他們四人和單獅一起,按一定故事情節表演,一會朝拜、跳躍、撲跌,一會翻筋斗,一會猜拳捶背。獅子在沙僧的引導下,表演沉著剛健威嚴有力的動作,再加人青猴、紅猴、駝背、大面的戲鬧,尤其是精靈的青猴、紅猴,不斷戲耍憨厚的駝背,顯得十分滑稽可笑、趣味盎然。青猴、紅猴還環繞著四方桌,時而騰身跨越方桌、時而在桌邊單肩倒立、時而自桌上滾翻而下、時而側翻而過,盡顯功底的深厚,深受民間喜愛。
整個舞單獅,都是在一整套完整有序的鑼鼓聲的伴奏下完成的。表演完舞單獅,接著在武術鑼鼓的伴奏下,表演拳術、棍術、刀術等武術。整個武術,循著代代相傳的嚴謹規範套路表演,剛健雄猛,豐富、完整、精彩,已傳承多代,盡顯當地尚武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