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年間(1628-1643年),馬姓建村于山夼上方。因此處有一淡藍色石硼,質地細潔,人以為玉,故命村名上玉硼,後演變為上於朋村。另一說為,明末清初,有朱、王兩姓在此居住。清初,雲南沙里難民祁姓來此定居。當時野草叢生,居處多石硼,吃燒有餘,故命村名為上余硼,後演變為上於朋村。 上於朋村位於二十里店鎮北部,地處東經121°03′,北緯36°47′。坐落在三面環山的山坳之中。南面與中於朋村相接,隸屬二十里店鎮,距鎮政府駐地10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6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1.3公頃,山嵐3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260戶,878人。有祁、孫、張等3姓,均為漢族。祁姓占總人口的9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於朋村
- 電話區號:0535
- 人口:878人
- 轄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81.3公頃
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大事記
1939年3月日軍掃蕩進村,抓走村民2人,打死1人,打傷數人。 1942年2月本村解放。 1945年村合作社(村社)成立。 1947年本村15人參加人民解放軍,出支前民工50多人。 1950年為支援抗美援朝,本村捐獻銀元及金、銀手飾等若干。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本村重視文化教育。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經常聘請農業科技人員來村講授科學種田及畜牧養殖管理技術。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5人。 人民生活建國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百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250公斤。1983年後達到500公斤以上。1978年,全村用上電網供電。1987年,全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人均存款1000元;有農用車14輛,機車20餘輛;程控電話130餘部。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7年建立黨組織。曾有祁永川、祁同見、祁學通、祁培儉、祁明心、祁炳舉、祁世昌、祁雲江、祁學深、祁世樂、祁雲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4個,黨員43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曾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祁雲慶、祁希文、祁雲江、祁祥英、祁雲亭、祁雲喜、祁炳福、祁法芝。1999年4月,祁法芝當選為首任村民直選村委會主任。